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 理论研究 查看内容

修丹功夫初探

2009-7-15 18:19| 发布者: 太极人| 查看: 2728| 评论: 0

     首先我们讨论讨论长生。人之所以存在于这个世界,原因只是,人的感觉存在与这个世界。所以,”我“在,只是我的”视觉,味觉,触觉。。。“存在与这个世界。有人能答出什么是存在,什么是消失吗?唯心论认为,存在就是感知。基于这个基础,那就是说,如果我的感知存在于这个世界,也就是我存在于这个世界。而人的感知,道家称之为“识神”。识神和身体相互依靠,如果身体消亡了,那识神也就随之消亡,如果识神可以离开身体而独立存在,不会消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长生,那时候就完全可以舍弃身体,只保留识神。而识神离开了身体,将依靠什么而生存呢,这个识神如果没有一个永远强大的依附物,那么肯定也会死亡,到哪里去寻找这个可靠而且永远不会消失的依靠,而且将自己的识神与它紧密地结合起来呢?说到这里,我就觉得道家和佛家有相通之处。佛家言道:有生有灭,故不生当可不灭,所以,佛家寻找“不生”,也就是涅磐。道家走的另一条路,道家觉得,人从生到死,是一个过程,如果能反其道而行之,找到根源,然后得到这个根源,固定这个根源,然后,将识神与它合二为一,就能长生于世。这个根源,固定化,就是丹。有的人以为,得丹就可长生成仙,其实得丹还离长生有一段距离。
      怎样去寻找这个根源,丹鼎派的就把希望寄托在丹上。看那婴儿,在母亲腹中之时,最先生成的器官就是---肾。故道虽不断演化,包含天地万物,在人之一身却是从肾开始的,故肾是寻找根源时需要特别注意的第一件事物就是肾。再看一个人的出生却是由父精母血所产生,男人之精也是产生人的一个根本因素,所以,精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另外,人的生存,需要呼吸,所以气也是需要注意的,呼吸是人生存动力的来源之一,故在寻求人之根源时,需要以呼吸作为动力。至于具体方法,千变万化,不外是由这里开始。
     经典修丹功夫    
     丹功有许多,其实也无所谓经典不经典,各人角度不同,自然方式也不同。要成丹,我觉得也未必一定要通周天,三田往返,也有不少其它功夫,也很有效。只是大小周天,七返九还的功夫支持的人最多,所以也成了经典。我看有很多功夫也不错,说不定这一套反而是走了弯路。只是像这样通晓各家,又能取长补短的大天才到现在还没发现。因为一家功夫就足以耗尽一个人的一生。一个人一旦修了一门功夫,往往有先入为主的观念,排斥其他功夫,甚至是贬低他人。所以列位看官,入门并不忙,选好路才是最重要的。下面我就以简单的话来说说这种经典的丹功,虽然不长,我觉得应该能解决一些朋友心目中的疑问。
      筑基:有的人说筑基需要多少多少时间,需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境界(有的人甚至说要达到无漏),我觉得没有必要。太过强调表面现象,反而失去了道的“自然”本意。在这个阶段,我觉得主要是练习“松静”二字,你甚至可以当作佛门的禅功来练。坐下,放松,入静,呼吸平稳(最好由顺腹式呼吸自然变为反腹式),想着“吐故纳新”,久而久之,自然腹中有感,初时只觉隐隐有物恍惚不定,功夫深入,如果又能坚持节欲,腹中自然越来越热,阳物勃举。当然禅功讲究禅境,什么一二三四,色,无色,等,道功不入境,只是借它的安然和平和。
   玉液:等腹中真气渐足,感觉劲力强大的时候,就可以运用了。呼吸为火,
以呼吸的力度和意念引导腹中热气自然走上督脉,过三关,上百会,然后走任脉,舌抵上腭,通过舌头,度过上雀桥,经过中丹田,回到下丹田。然后又是上督脉,回任脉,如此反复。久而久之,自然可以循环不止。此即是小周天。需要注意的是,当吸气时,真气应当走督脉,呼气时,真气当走任麦,一个呼吸,就是一个周天。此时,口中自然能常常得到满口鲜美无比的“玉液”,以意念送入下丹田,作为下一次烧炼的药物。
 要点------线路必须清晰,防止走偏,过三关不可用强,需要自然。自古督难任易,走督脉可稍慢,回任脉则稍快。这里有文武火的差别,至于火候,需要另外讨论,有兴趣的我们可以交流。
   金液:古来丹经常常说得很含糊,以至于很多人将玉液和金液混为一谈,我也为此迷惑了好一阵。金液之丹和玉液不同,不是一个长久的积累,而是要一次成功,看天时地利,看机会。许多人到了这一步,会遇到走丹,炸丹,等等,都是正常的。修玉液需要注意下丹田,而金液却需要分开精力关注中上丹田,此所谓三田往返的开始。
      当玉液口中常有之时,感觉下丹田自然隐隐有凝固之感觉。此时需要再行烧炼下丹田,运之上督脉,以玉液还丹作为基础,过了上雀桥之后却不能如前返回下丹田,而是注入中丹田,此时,下丹田的真气也要不断产生。久之,中丹田自然真气如火,其中似有如碳火一般的米粒一颗,即是大药,此时,应当多分精力关注中丹田之大药。而下丹田,功夫早已纯熟,自然有精液不断化气。此时的烧炼当集中在中丹田,让其如火如荼,长盛不衰,而大药丹头也越来越显,或许有中下丹田之间的真气流动,是自然现象,不用担心。待得火候足了,需要考察天时地利,考察天地变化,一切只是一个缘字。待到准备充分,即要准备大定,迎接最后的一拼。如有人护法,自然再好不过。机会到来,不可迟疑,先运小周天,再运中丹田那如碳火一般的丹头,于短短几小时内将丹头下引,而下丹田积累的真气王上迎之,一时间,龙虎交汇,坎离配合,打成一片,大丹成也。此时,运此大丹,又再上督脉,此所谓“产在坤而种在乾”,过了百会,停于上丹田,以文武之火(呼吸的时候,自然感觉有火在炼,会家自知)反复烧炼,短短时间内,火侯就足了,不可再烧,烧之必损丹,甚至炸丹,此时必须大定,一切空明,只有上丹田一颗明珠闪闪夺目。突然,运之入任脉,过雀桥,口中如滚滚泉水,接之不及,此即是金液还丹,以意念运之入下丹田,即得先天之种,灵根生也,可喜可贺。

[page]


      要点-----火候非常重要,古来传丹不传火,须共神仙仔细论,如有全真高人,我很想得到指点,大家可以开辟专栏一起讨论。一定要绝欲,否则,有了丹也要走失去。小弟我就是绝不了这个欲,最长坚持了三个月,还是不行,需要得到秘传功夫才行,除非你毅力超乎寻常。此过程常有魔境,需要降妖伏魔,此魔非正一之魔,而是心魔。
     了手破壁:灵根既生,需仔细呵护,运周天,以金液与玉液养之,灵根渐长,渐有人形,坐于下丹田,头上一朵紫云,即是中丹田的灵气来源。此胎儿渐渐纯熟,可作为识神依靠之本,识神渐与之合,甚至忘记身外还有一个肉身。这就是元神与识神的合二为一。十月温养火候足,胎儿长大,即可沿中脉上升入上丹田,由百会破体而出,此时方是大功告成。神仙到此。
     要点----元神与识神若合二为一不成,阳神不成或力量太弱,不可勉强出体,否则,轻则成为白痴,重则一命呜呼。有的人勉强出体,结果再回体,功力尽失,因为弱神出体,无论如何运行机制,都会耗尽辛苦得来的灵药。
     这些也是我多年的体会,至于在修炼过程中有各种现象,如一位道兄所说的天门开等现象,不必太在意,需要将注意内景,不可执着于外相,如特异功能,天眼等功能。舍本逐末,愚不可及。
     如没有明师指导,只可在玉液的层次上练习,不可轻易动上层功夫。否则,一旦炼坏,极易入魔。此命功必须配合性功,如果入不了大定,降不了魔,神仙之学,难难难。
     看有位道兄的文章,知道武当山有人阳神成就,此人是不世奇才,像我等凡夫俗子,必须静待明师指引。
     浮云老道跟我说过:练功中出现魔境,乃是心魔。暗诵金光神咒,观想全神绽放万道金光,魔即退。
选项六:最上乘天仙修炼法(注解).陈撄宁
  神不离气,气不离神。呼吸相含,中和在抱。
  不搬运,不可执著。委志清虚,寂而常照。

  (注曰:先天一气自虚无中来,二气相交自然神抱于气,气抱于神。先后于天之气,相交相得者,浑如醉梦,自然而然,无一毫作为。吸则气呼则神,神呼气吸,上下往来,复归于本源,炼结成丹为之胎,身心大定无为,而神气自然有所为。委志虚无,不可存想,犹如天地之定静,自然阳升阴降,日往月来而造万物。工夫已久,静而生定,神入气中,气与神合,五行四象,自然攒簇,精凝气结,此坎离交媾。初静之功,纯阴之下,须用阳煅炼,方得真气发生,神明自来。炼自纯熟,工夫静久,自然神气交合。神属南方火,火在卦为离。精属北方水,水在卦为坎。魂属东方木,木在卦为震。魄属西方金,金在卦为兑。意属中央土,土在卦为坤,名曰中宫黄庭。先天玄关为乾,既神与气合,神入气中,自然五行四象攒簇,是为坎离交媾之功。纯阴用火,谓凝神下照坤宫,杳杳冥冥而得真气发生,神明自来,谓一阳生而为复。)

  第二步
  神守神(坤)宫,真炁自动。火入水中,水自化炁。
  热力蒸腾,恍恍惚惚,似有形状。
  此是药物初生,不可遽采。倘或丝毫念起,真炁遂丧。

  (注曰:坤宫乃人身中黄庭,中虚之窍,真气发生之所。此一窍乃祖气之宫,故曰坤宫。坤乃承载万物之谓也。实为产药川源之处,阴阳交媾之所。神守坤宫,要昼夜之间,时刻不离,元神下照,回光静定,逆施造化,拔转天关,大药自此而生,金丹由是而结也。坤宫之火,曰真人之火也。常以神照坤宫煅炼阴阳,精化为气。专心致志,于行住坐卧之间,皆可随意守之,不可散乱。日久而不见其功者,皆因心中杂乱。若煅炼之久,精得火炼,自然化为一气。日久三响,震上泥丸,化为甘露,降下重楼,凝为精液,复归坤位。胚胎元气,渐渐壮旺,神呼气吸,自然含育,周流不息。气脉以停而入静定,大定之中,忽然而动,乃先天一气发生。自坤宫而来,如母恋子,自然感含,神变莫测。听其自然,不可欲速,时至气化,自然见其功效也。天光者神光也。工夫久静,神光照烛,静则神灵,表里透彻,发现于外色象不能碍,爱欲不能障,自然隔墙见物,预知前世矣。

  天之轻清在上,地之重浊在下。时至气化,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凝为地,二气氤氲,化生万物。先天真阳与后天真阴,阴阳混一。忽然定中生动,造化自现,如天地一判,别立乾坤是也。若有一物或明或隐,乃玄珠成象也。此玄珠似乎在外,闭目甚分明,似乎在内,开眼却清白有象。他人不能见,无象独自见分明。故曰无象玄珠。乃是大药之苗始生,其药尚嫩,故不可采。若有妄念,采之必失玄珠,丧却天真至宝,反成魔狂,呼吸乱奔不可救。命宝不可轻弄,其斯之谓。

[page]

 

  第三步
  神守坤宫,真炁自聚。
  始则凝神于坤炉,煅炼阴精,化为阳炁上升。
  次则凝神于乾鼎,阳炁渐积渐厚,晶莹晃耀,上下通明。
  此时内真外应,先天一炁从虚无中自然而来。
  非关存想,不赖作为。当先天炁来之候,泥丸生风,丹田火炽。
  周身关窍齐开,骨节松散,酥软如绵,浑融如醉。

  (注曰:坤宫属地为阴,应人后天有终之形。乾宫属天,应人先天无始之神。乾宫乃虚无玄关一窍,实为造化之源。自无而有谓之造,自有而无谓之化,由造而化。始则受气于虚无一窍而生,终则散精于幻妄图六贼而死,造化循环,不知几万劫。

  人禀天地阴阳二气以生,真阳之气在身,为铅为精为坎,真阴之气在心,为汞为神为离,象曰人与天地之气同体。修真之士,既得大药初荫,玄珠成象,而精神壮旺,当此之际,神中之精下交于坎,精中之神上交于离,内则精神交合于内,外则阴阳交合于外,内外明彻,照耀上下,化为一颗明珠,圆陀陀光烁烁,三关升降,上下旋转如轮,周流不息。如斯景象,是内之精神和合,金木交并,水火激发之际。是内有真实,故外应其景象。若非亲造真境,岂能有此哉!先天之气母气,后天之气子气,自然感合,返斯造化之妙,始得药从外来。母气,天气;子气,人气,人能常清净,天地悉皆归。先坤后乾者,又名移鼎换炉,此乃金丹之真窍妙,先天火侯之秘诀。初炼丹时,先须神照坤宫,以火炼药,以神驭气。待真气发生,后守乾宫,悬胎鼎内,结成玄珠,炼成大药,吞入腹中,点化已之阴气,变成乾阳之体,此空中之妙用。时人不悟真空之妙用,不遇至人之传授,道听途说,盲修瞎炼,便向水中求之。水者,杳冥之谓,忘念忘体于杳冥之中,岂不落于顽空乎,必竟终无成丹之理。当以阳燧方诸,水火感通之理,推之自得。阳燧火珠,太阳正宫,以火珠向日燧之。方诸水珠,太阴正宫,以水珠向月珠之。天地悬隔之远,一刻之中,自然得水火也。彼物受气之偏,尚能感通日月,得水火于顷刻之间。何况人为万物之灵,静定之中,岂不感通身中妙化,而结成金丹哉?不知如醉,此是得药之景象。当其玄珠成象,日月交光,正是采药之时,先天适至之侯。当此之际,泥丸自觉风生,从天吹下,灌入玄关两目之中,径通周身,关窍齐开,骨节如断,酸软如绵,心冷如冰,丹田如火,身心欠爽。慎勿恐怖,正是水火烹蒸激发之时,龙虎金木交会之际。少刻三宫气满,二气冲和,尘情尽绝,神气泰定,恍如醉梦,犹如万水万木,互相感激,不知有天地人我。只闻千钟雷呜,万道霞光,灵明内外,琳琅满空,雷轰电击,撼通乾坤。采药归来,这个妙用,如半寸之机发千钧之弩,一旋之水斡万斛之舟。经云,人发杀机,天地反覆,乃真妙之用。又云,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又云,杨柳风来面上吹,梧桐月向怀里照。泥丸风清,绛宫月朗,林间嫩风清,一派天音降之句,皆形容先天一气自外而来。)
第四步
  一神权分二用,上守玄关,下投牡府。
  杳杳冥冥之中,红光闪烁,由脑部降落下丹田。
  自己身内真炁,立刻起而翕引。
  波翻潮涌,霞蔚云蒸,甘露琼浆,滴滴入腹。
  即此便是金液还丹。
  须要身如磐石,心若冰壶,方免走失。

  (注曰:玄宫即玄关,炼黍米之所。又云,悬胎鼎,朱砂鼎,乾坤鼎,皆异名。前言乾坤,所谓初炼丹,以乾坤为鼎器。先凝神聚于坤位,静中生动,采阴中之阳,名曰兔髓。真气上腾,升上乾宫,动而后静,合阳中之阴,名曰乌肝。二物相融,炼成如意之珠,所谓坎离交媾,癸花发现,真铅初露,先天初现,一阳初动之时。如初三日,月出庚方之象,正所谓活子时。一时分作六侯,二侯得药,四侯别有妙用,此时是得药之初一侯。既得初一侯之药,宜当深入静室,运天然之火,再入兑丁半轮之月现,此时有龙吟虎啸之声。铅汞全在洗心涤虑,沐浴提防。渐过十三日而生乾甲,即十五日,此日圆满乾坤之时。鄞鄂已成,玄牝已立,金花已现,三阳已备之时。月圆满于甲方,应乾之象,恐其金逢望运,正是日月重明之际,再得药之侯,二侯得药。四侯别有妙用之法,为前半月之象,半轮明月之内,有龙吟虎啸之声,要虑险防危之妙用。仙胎已成之后,月到十八,一阴巽方守城,野战之妙用。次炼二阴,下弦二十三,艮地洗心沐浴之妙用。炼尽三阴,阳神出现,提防固济之妙用。此名前三三后三三,四侯之妙用也,二侯得药之理。神守玄宫,意迎牝府,此二句是采药之口诀。当其玄宫之中,至精发生,真铅之气,发现一轮明月之象,真汞之水,发现一轮红日之象。日月之中,各发金花二朵,壮如丹山,金红赤色。斯时正不老不嫩,急急采取,何采何取,诀曰,只是意迎牝府,神意相合,先天自得。恍恍惚惚,杳杳冥冥,一点红光,闪入下元,交会真阴,阴乃翕然凑合,阴乃抱阳,阳乃激阴,阴阳激发,海浪泛涌,自太玄关至尾闾夹脊,过玉枕化为金液,琼浆吞入腹内,香甜清爽,耳听鼓声,万颗雷呜,钧天妙药,非琴非瑟,非笛非箫,别是一般妙音,似寒泉漱玉,似金磬摇空,似秋蝉拽绪,似风鼓青松,非常之异。琳琅振响,有群鸦齐噪之声,众鸟频伽之韵,口涵目惊,心怜意悦,诚为极乐之邦,实乃天宫妙境。尘寰俗客,如瞽如聋。身心清净,百关和畅,万孔生春,遍体发出万道霞光,现一圆光,内有婴儿之象,乃阳神出现也。全在防危虑险,不可远离。

[page]

 

  第五步
  神守黄庭,仙胎自结。朝朝暮暮,行住坐卧,不离这个。
  十月胎圆,玄珠成象。三年火足,阴魄全销。
  身外有身,显则神彰于气。形中无质,隐则气敛于神。
  九载功完,形神俱妙。百千万劫,道体长存。

  (注曰:黄房即黄庭宫,故为乾之下坤之上,规矩之中。金胎即仙胎,金乃坚刚不坏之物,此乃人之元神。此元神不坏不朽,清净妙用之体,如金之坚,如刚之利,净如琉璃,光如满月。存不亏明,因一念之妄,缘于幻化。得返还之丹道,要炼有合无,投黑结红而成仙胎,返本来之真常,合元始之妙用。金胎自成,规中之妙,以神守之。黄房之中,一意不散,十二时中,念兹在兹,含光藏耀,敛视收听,绵绵若存,不可须臾离。如鸡抱卵,如龙养珠。龙养项下之珠,心意不忘,精神感化,其珠有光,生光既久,珠成小龙,飞腾太空,或收或放,时人见之,是为龙象,乃龙之神。神全变化,兴云致雨,脱骨飞腾,是谓神龙。所以能大能小,可潜可显,动则裂泰山发洪浪,兴云起雾,击电轰雷。静则隐藏渊泉,是阳灵之物。金丹之道,学天仙者,亦如此理。初则抱元守一,养先天黍米,元神妙珠。存养之久,自然元神黍米,劫劫相会,渐渐相化。新月娥眉,次而半轮上弦,渐至满月之圆。自有金光发现,日月合壁,铅汞相投,结成仙胎。温养三年,婴儿老成,直至九年,功圆行满,阴滓尽消,一神可以化百神万神,形神俱妙,出有入无,炼神与太虚同体,返乎无极之真道,合乎元始之妙境。观天地在玄妙中,如太仓一粒黍,太虚一片云耳。有何五行拘系也,有何阴阳变化也,于斯天地,由吾提挈,阴阳由吾把握,永无终始,浩劫度存,与道合真,神哉神哉。)

  此篇不过五百四十字,包括全部丹法在内。无论南派、北派、东派、西派、陈希夷派、张三丰派,皆不出此范围。只有其他下品、旁门小术、江湖邪教等等,才与此法不符。
  余观前人所著丹经,多用喻言,满纸异名,读者头昏脑胀,而且条理不清,程序错乱,使人无从下手。往年阅过《道藏》五千四百八十卷,又道外的杂书、道书数千卷,共计约近万卷,皆未见有如此直截了当、简易明白者!
  此篇口诀,虽昔由师授,而纸笔记载者,则始于今日。凡我同志,以夙世因缘,方能遇此,幸勿轻视,永宜珍藏爱护,切不可妄传与人!
  一九五五年乙未立秋日陈撄宁抄给胡海牙于慈海医室
  海牙按:诚如师言,此篇为修仙之全部口诀,其中东、西、南、北、张三丰、希夷诸派心法无不包括在内。然并非人人能明了其所言,须通晓东西诸派之真义者,方能窥其堂奥!
  蒲团子按:此篇原为为胡海牙先生《仙学必读》中的一篇,原为秘传,惟胡先生处独有。当时由于《仙学必读》不能及时出版,经先生同意,我们从《必读》一书中选了几篇文章,合订成《仙学精要》,供内部同道研习,此篇即可其中一篇。近日见有人借这些文章大做花样,故愚与先生商议,将这些文一一公开,以供仙学修养爱好者参考。


点赞

推荐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