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讨论讨论长生。人之所以存在于这个世界,原因只是,人的感觉存在与这个世界。所以,”我“在,只是我的”视觉,味觉,触觉。。。“存在与这个世界。有人能答出什么是存在,什么是消失吗?唯心论认为,存在就是感知。基于这个基础,那就是说,如果我的感知存在于这个世界,也就是我存在于这个世界。而人的感知,道家称之为“识神”。识神和身体相互依靠,如果身体消亡了,那识神也就随之消亡,如果识神可以离开身体而独立存在,不会消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长生,那时候就完全可以舍弃身体,只保留识神。而识神离开了身体,将依靠什么而生存呢,这个识神如果没有一个永远强大的依附物,那么肯定也会死亡,到哪里去寻找这个可靠而且永远不会消失的依靠,而且将自己的识神与它紧密地结合起来呢?说到这里,我就觉得道家和佛家有相通之处。佛家言道:有生有灭,故不生当可不灭,所以,佛家寻找“不生”,也就是涅磐。道家走的另一条路,道家觉得,人从生到死,是一个过程,如果能反其道而行之,找到根源,然后得到这个根源,固定这个根源,然后,将识神与它合二为一,就能长生于世。这个根源,固定化,就是丹。有的人以为,得丹就可长生成仙,其实得丹还离长生有一段距离。 [page]
(注曰:先天一气自虚无中来,二气相交自然神抱于气,气抱于神。先后于天之气,相交相得者,浑如醉梦,自然而然,无一毫作为。吸则气呼则神,神呼气吸,上下往来,复归于本源,炼结成丹为之胎,身心大定无为,而神气自然有所为。委志虚无,不可存想,犹如天地之定静,自然阳升阴降,日往月来而造万物。工夫已久,静而生定,神入气中,气与神合,五行四象,自然攒簇,精凝气结,此坎离交媾。初静之功,纯阴之下,须用阳煅炼,方得真气发生,神明自来。炼自纯熟,工夫静久,自然神气交合。神属南方火,火在卦为离。精属北方水,水在卦为坎。魂属东方木,木在卦为震。魄属西方金,金在卦为兑。意属中央土,土在卦为坤,名曰中宫黄庭。先天玄关为乾,既神与气合,神入气中,自然五行四象攒簇,是为坎离交媾之功。纯阴用火,谓凝神下照坤宫,杳杳冥冥而得真气发生,神明自来,谓一阳生而为复。) 第二步 (注曰:坤宫乃人身中黄庭,中虚之窍,真气发生之所。此一窍乃祖气之宫,故曰坤宫。坤乃承载万物之谓也。实为产药川源之处,阴阳交媾之所。神守坤宫,要昼夜之间,时刻不离,元神下照,回光静定,逆施造化,拔转天关,大药自此而生,金丹由是而结也。坤宫之火,曰真人之火也。常以神照坤宫煅炼阴阳,精化为气。专心致志,于行住坐卧之间,皆可随意守之,不可散乱。日久而不见其功者,皆因心中杂乱。若煅炼之久,精得火炼,自然化为一气。日久三响,震上泥丸,化为甘露,降下重楼,凝为精液,复归坤位。胚胎元气,渐渐壮旺,神呼气吸,自然含育,周流不息。气脉以停而入静定,大定之中,忽然而动,乃先天一气发生。自坤宫而来,如母恋子,自然感含,神变莫测。听其自然,不可欲速,时至气化,自然见其功效也。天光者神光也。工夫久静,神光照烛,静则神灵,表里透彻,发现于外色象不能碍,爱欲不能障,自然隔墙见物,预知前世矣。 天之轻清在上,地之重浊在下。时至气化,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凝为地,二气氤氲,化生万物。先天真阳与后天真阴,阴阳混一。忽然定中生动,造化自现,如天地一判,别立乾坤是也。若有一物或明或隐,乃玄珠成象也。此玄珠似乎在外,闭目甚分明,似乎在内,开眼却清白有象。他人不能见,无象独自见分明。故曰无象玄珠。乃是大药之苗始生,其药尚嫩,故不可采。若有妄念,采之必失玄珠,丧却天真至宝,反成魔狂,呼吸乱奔不可救。命宝不可轻弄,其斯之谓。 [page]
第三步 (注曰:坤宫属地为阴,应人后天有终之形。乾宫属天,应人先天无始之神。乾宫乃虚无玄关一窍,实为造化之源。自无而有谓之造,自有而无谓之化,由造而化。始则受气于虚无一窍而生,终则散精于幻妄图六贼而死,造化循环,不知几万劫。 人禀天地阴阳二气以生,真阳之气在身,为铅为精为坎,真阴之气在心,为汞为神为离,象曰人与天地之气同体。修真之士,既得大药初荫,玄珠成象,而精神壮旺,当此之际,神中之精下交于坎,精中之神上交于离,内则精神交合于内,外则阴阳交合于外,内外明彻,照耀上下,化为一颗明珠,圆陀陀光烁烁,三关升降,上下旋转如轮,周流不息。如斯景象,是内之精神和合,金木交并,水火激发之际。是内有真实,故外应其景象。若非亲造真境,岂能有此哉!先天之气母气,后天之气子气,自然感合,返斯造化之妙,始得药从外来。母气,天气;子气,人气,人能常清净,天地悉皆归。先坤后乾者,又名移鼎换炉,此乃金丹之真窍妙,先天火侯之秘诀。初炼丹时,先须神照坤宫,以火炼药,以神驭气。待真气发生,后守乾宫,悬胎鼎内,结成玄珠,炼成大药,吞入腹中,点化已之阴气,变成乾阳之体,此空中之妙用。时人不悟真空之妙用,不遇至人之传授,道听途说,盲修瞎炼,便向水中求之。水者,杳冥之谓,忘念忘体于杳冥之中,岂不落于顽空乎,必竟终无成丹之理。当以阳燧方诸,水火感通之理,推之自得。阳燧火珠,太阳正宫,以火珠向日燧之。方诸水珠,太阴正宫,以水珠向月珠之。天地悬隔之远,一刻之中,自然得水火也。彼物受气之偏,尚能感通日月,得水火于顷刻之间。何况人为万物之灵,静定之中,岂不感通身中妙化,而结成金丹哉?不知如醉,此是得药之景象。当其玄珠成象,日月交光,正是采药之时,先天适至之侯。当此之际,泥丸自觉风生,从天吹下,灌入玄关两目之中,径通周身,关窍齐开,骨节如断,酸软如绵,心冷如冰,丹田如火,身心欠爽。慎勿恐怖,正是水火烹蒸激发之时,龙虎金木交会之际。少刻三宫气满,二气冲和,尘情尽绝,神气泰定,恍如醉梦,犹如万水万木,互相感激,不知有天地人我。只闻千钟雷呜,万道霞光,灵明内外,琳琅满空,雷轰电击,撼通乾坤。采药归来,这个妙用,如半寸之机发千钧之弩,一旋之水斡万斛之舟。经云,人发杀机,天地反覆,乃真妙之用。又云,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又云,杨柳风来面上吹,梧桐月向怀里照。泥丸风清,绛宫月朗,林间嫩风清,一派天音降之句,皆形容先天一气自外而来。) (注曰:玄宫即玄关,炼黍米之所。又云,悬胎鼎,朱砂鼎,乾坤鼎,皆异名。前言乾坤,所谓初炼丹,以乾坤为鼎器。先凝神聚于坤位,静中生动,采阴中之阳,名曰兔髓。真气上腾,升上乾宫,动而后静,合阳中之阴,名曰乌肝。二物相融,炼成如意之珠,所谓坎离交媾,癸花发现,真铅初露,先天初现,一阳初动之时。如初三日,月出庚方之象,正所谓活子时。一时分作六侯,二侯得药,四侯别有妙用,此时是得药之初一侯。既得初一侯之药,宜当深入静室,运天然之火,再入兑丁半轮之月现,此时有龙吟虎啸之声。铅汞全在洗心涤虑,沐浴提防。渐过十三日而生乾甲,即十五日,此日圆满乾坤之时。鄞鄂已成,玄牝已立,金花已现,三阳已备之时。月圆满于甲方,应乾之象,恐其金逢望运,正是日月重明之际,再得药之侯,二侯得药。四侯别有妙用之法,为前半月之象,半轮明月之内,有龙吟虎啸之声,要虑险防危之妙用。仙胎已成之后,月到十八,一阴巽方守城,野战之妙用。次炼二阴,下弦二十三,艮地洗心沐浴之妙用。炼尽三阴,阳神出现,提防固济之妙用。此名前三三后三三,四侯之妙用也,二侯得药之理。神守玄宫,意迎牝府,此二句是采药之口诀。当其玄宫之中,至精发生,真铅之气,发现一轮明月之象,真汞之水,发现一轮红日之象。日月之中,各发金花二朵,壮如丹山,金红赤色。斯时正不老不嫩,急急采取,何采何取,诀曰,只是意迎牝府,神意相合,先天自得。恍恍惚惚,杳杳冥冥,一点红光,闪入下元,交会真阴,阴乃翕然凑合,阴乃抱阳,阳乃激阴,阴阳激发,海浪泛涌,自太玄关至尾闾夹脊,过玉枕化为金液,琼浆吞入腹内,香甜清爽,耳听鼓声,万颗雷呜,钧天妙药,非琴非瑟,非笛非箫,别是一般妙音,似寒泉漱玉,似金磬摇空,似秋蝉拽绪,似风鼓青松,非常之异。琳琅振响,有群鸦齐噪之声,众鸟频伽之韵,口涵目惊,心怜意悦,诚为极乐之邦,实乃天宫妙境。尘寰俗客,如瞽如聋。身心清净,百关和畅,万孔生春,遍体发出万道霞光,现一圆光,内有婴儿之象,乃阳神出现也。全在防危虑险,不可远离。 [page]
第五步 (注曰:黄房即黄庭宫,故为乾之下坤之上,规矩之中。金胎即仙胎,金乃坚刚不坏之物,此乃人之元神。此元神不坏不朽,清净妙用之体,如金之坚,如刚之利,净如琉璃,光如满月。存不亏明,因一念之妄,缘于幻化。得返还之丹道,要炼有合无,投黑结红而成仙胎,返本来之真常,合元始之妙用。金胎自成,规中之妙,以神守之。黄房之中,一意不散,十二时中,念兹在兹,含光藏耀,敛视收听,绵绵若存,不可须臾离。如鸡抱卵,如龙养珠。龙养项下之珠,心意不忘,精神感化,其珠有光,生光既久,珠成小龙,飞腾太空,或收或放,时人见之,是为龙象,乃龙之神。神全变化,兴云致雨,脱骨飞腾,是谓神龙。所以能大能小,可潜可显,动则裂泰山发洪浪,兴云起雾,击电轰雷。静则隐藏渊泉,是阳灵之物。金丹之道,学天仙者,亦如此理。初则抱元守一,养先天黍米,元神妙珠。存养之久,自然元神黍米,劫劫相会,渐渐相化。新月娥眉,次而半轮上弦,渐至满月之圆。自有金光发现,日月合壁,铅汞相投,结成仙胎。温养三年,婴儿老成,直至九年,功圆行满,阴滓尽消,一神可以化百神万神,形神俱妙,出有入无,炼神与太虚同体,返乎无极之真道,合乎元始之妙境。观天地在玄妙中,如太仓一粒黍,太虚一片云耳。有何五行拘系也,有何阴阳变化也,于斯天地,由吾提挈,阴阳由吾把握,永无终始,浩劫度存,与道合真,神哉神哉。) 此篇不过五百四十字,包括全部丹法在内。无论南派、北派、东派、西派、陈希夷派、张三丰派,皆不出此范围。只有其他下品、旁门小术、江湖邪教等等,才与此法不符。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