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而不同各得其所 以前我刚开始学杨氏太极拳的时候,心中对其他太极拳有排斥的态度,觉得我自己学的才是最正宗的,别人的都有问题。后来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习《道德经》,慢慢明白了一个道理。其实每一种东西,万事万物都有存在的理由。我学习的是传统的太极拳,我自己觉得它有一套完整的传承的体系,而其他很多人喜欢国家推荐的标准套路,那又有什么不好呢?他从中照样得到了快乐啊。如果你去指手画脚,对别人说,你这样是错的,我才是对的,那你就是想当别人的主宰,这就是与道相违背的了。每个人都有存在的理由,都有自己快乐的所在,我们为什么要去干涉别人,要别人和自己一模一样呢?孔夫子有句话说的好:“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如果我们有着相同的爱好,我们都爱好国学,于是坐到一起来探讨,大家都很愉快。但是有人就是不喜欢这些东西,也没有缘分接触到这些东西,或者很反感这些东西。没关系啊,如果他处在自己当下的生活中,觉得那样很快乐,就很好了啊!只要他没有破坏他人的快乐,没有违法乱纪。我们不能把我们认为对的东西强加给别人。 中国传统文化是具有极大的包容性的,和而不同,重要的是和,大家和谐地生活在自然系统之中,不要观点一样的人就抱到一团,和自己思想不一致的就去排斥,去做斗争。孔子和老子的观点是一致的,就是我们每个人都不要妄想去做别人的主宰。正是因为我们的生活有千差万别,这个世界才这么丰富多彩。如果男人全都长得一模一样,女人也全都一模一样,这个世界还有什么趣味可言呢?中国古人对“不同” 的认识是很深刻的,不同没关系,人的性格千差万别,正是因了这千差万别,不论是富贵贫贱,还是高尚猥琐,世界才会因此而丰富多彩,也才会稳定和谐。大家共同生活在这个地球村上,就像我们奥运会的主题歌唱的那样,大家都是一家人。想想我们现在所发明创造的东西,首先是拿来干什么呢?都是首先用在军事上,拿来打造武器了。用来攻打别的国家、别的民族,去做别人的主宰,保护自己的利益,剥夺他人的利益。这样的现实,我们确实要好好反思 一切皆由心造 我们再看“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这句话就跟我们的身心修炼关系密切了。如何理解这句话呢?大家可以想一想庄子里面的那个故事,庄子对东郭子说,道在蝼蚁之中,在杂草之中,在屎尿当中。大道成就万物,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呢?蝼蚁会不会知道自己是低贱的呢?长在山上的大树就会高贵吗?月亮在天上,那岂不是更高贵?实际上,这个高低贵贱,都是人赋予事物的属性,都是人心中生化出来的东西。自然万物,本来就没有什么高低贵贱,没有什么善恶美丑之分,但是因为人要去认识它们,自然万物与人心发生了碰撞,也就有了高低贵贱、美丑善恶之分了。我们的感官,耳朵、眼睛、鼻子、舌头,身上皮肤的触觉,还有意识,去感知万物,认识万物,自然万物就与你发生了关系,有了这个作用以后,你可能会反作用于它,这种相互关系就形成了。这里有个问题,当我们去观照、去感知这些物体的时候,就会发生关系;如果我们不去感知,万物会不会与我们有关系呢?我们把这个心门打开,去观照万物,万物与我们就有关系;如果心门关闭了,万物还与我们有关系吗?我们在这里上课,街道上的红绿灯和我们有没有关系呢?我们现在谈到它,它就和我们有关系;我们不谈到它,它就和我们没有关系。知道了这一点,就有助于我们老子这句话的意思了。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这一句,也有两种断句方法。一种断法是“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这里讲“常无”和“常有”与前面的“无”和“有”相呼应,也是很通的。另一种断法是“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1978年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子》是怎么说的呢?“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徼。”因为要避讳汉文帝刘恒的“恒”字,所以后来的“恒”都改做了“常”字。我们知道以前的古本都是没有标点的,从帛书老子可以看出,因为多了“也”字,说明那时候的断句就是我们前面说的第二种断法,我们现在做解释,也就按照这种断句来吧。
常无欲,是种什么样的状态呢?林则徐有副对联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他所说的无欲主要是指没有私欲。而这里的“无欲”可以理解为把我们的心门关上,这个“欲”泛指人的一切欲望。心门一打开,眼耳鼻舌身意就开始感知这个世界。快乐与烦恼是什么?就是引起快乐的外境在人心中发生了作用,让你产生了快乐的感受,烦恼也是这样。如果把心门关上,快乐没有了,烦恼也没有了。换句话说,就是不动脑筋。我们想一想,平时什么样的状态才是不动脑筋的状态呢?就是你平常习惯了的,自然而然去做事情的时候。在这样的时候,你的心是不动的,这就是一种“常无欲”的状态。行住坐卧、吃饭睡觉,你会动脑筋吗?你在吃饭的时候,手里拿着筷子,会不会想我要用多大的力,要用什么样的角度去夹菜?要移动多少距离把菜夹到筷子上?然后要怎样才送到嘴巴里去?你会不会有这样的意识?吃饭就是吃饭,吃就是了,这是完全可以不动脑筋去做的事情。这样的状态,就是无欲的状态。 我们练太极拳,第一个要领就是放松。我们学任何门派的太极拳,老师教的第一个要领都是放松,要求把放松练成习惯,练到不用在做的时候不停念叨要放松,才是真正放松了的。如果脑袋里面还不停在想要怎么运气怎么放松,那你肯定就没有放松,我们就是要把放松练成最自然的状态。 作为一种练习的方法,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观照一下自己的身体,看是否处在松的状态,松的状态是一种非常“活”的状态,与之相对的是紧张和僵硬,所以具体的做法是经常审视一下自己的身体,看哪里处在紧张僵硬的状态,紧张和僵硬往往是因为身体长时间处在固定的姿势上造成的,相应的肌群长时间处在紧张状态,这个时候就需要用轻柔舒缓的动作慢慢的让紧张的地方松驰下来。这一点很重要,不能用猛烈刚硬的动作,那样适得其反。 我们看这次奥运会,有些运动员表现不好,失误太多,没有取得预想的成绩,下来总结时都会说太紧张了,没有放松之类的话。不管我在这里讲课也好,大家下来后做任何事情也好,都需要有一个放松的状态。放松之后,该怎么做就怎么做,那才是最合道、最自然的状态,这就需要功夫了。养生、养生,就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随时让自己处在轻松自如的状态之中。 [page]
我们常听长辈教导说要“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是一个有道气的人应该有的表现。苏东坡的文章里有句话“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有句俗话也说“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说的都是一个意思。如果平常养成了常无欲的习惯,遇到事情的时候就可以处变不惊。色不变,并不是说你就呆在那里不动,而是说心不慌乱。比如这次5·12特大地震灾害,如果灾难发生的时候,你觉得自己要不动,不变色,肯定只有升天了。那么怎样才是正确的做法呢?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保持冷静,能做出快速准确的判断,可能让你跑得更快,也更安全。所以说,我们在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能够保持一种冷静的心态,才能够在危险的状态下做出合适的、正确的反应,这才是了不起的人。 这让我想到这次地震中处变不惊的那些英雄老师:象谭千秋、向倩、袁文婷等,他们在猝然临之的大难面前,能够很快调整过来去救学生,在这种非常时期,能够冷静下来去救学生,确实很了不起,我们需要永远记住他们。撒腿就跑,不管学生的老师,虽然也合乎人道,但是并不值得尊敬,甚至会遭到唾弃。只有在危难时刻想到别人,并设法挽救他人性命的人,才值得人们推崇和敬仰。 冷静,归根结底就是一种“松”的状态。我们练习太极拳,就是要通过练习达到这种状态,“松”包括身体的松和心理的松。当然,心理的松是关键。只有心理放松了,身体才会真正放松。有时候,这个身体是不会受心理支配的。我以前读书的事情,记不得是什么原因了,总之是犯了错误,被老师抓住了。表面上装得不在乎,还有点“临危不惧”的样子,实际上,却因为心里害怕,腿脚打颤,跟筛糠一样。我们修练这个功夫,不仅要脸面上不动声色,身体还要听指挥才行。我们太极推手中,两个人交手,如果一个人心里紧张,就会不停提醒自己要放松,不能害怕,但是一搭手,心里就蹦蹦跳,证明心中是没有底,功夫不够。 功夫到了的人,肯定是气定神闲的。韩国围棋第一高手李昌镐,他的绰号叫“石佛”,他下棋从十几岁的时候起,就可以像一尊石头雕刻的佛像一样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这种定力一般是需要长时间修练才行的。他在这方面大约是个天才吧。聂卫平是中国围棋界顶尖的高手,他的自传中讲过这样的故事,对于高手而言,在大赛中,下错一步就会影响全局,有些错误是连业余棋手也很少犯的,这种错误,围棋的术语叫做“勺子”。这步棋放下以后,突然发现糟糕,走了一个大勺子,怎么办呢?如果没有修炼过的人,马上就要把后悔的表情表现出来,捶胸顿足,喜怒形于色。对于高手来说,表面上会什么都不表现出来,虽然他心里后悔得要死,这样或许对手会认为这是一个新的陷阱而作出错误的判断。聂卫平的棋技虽然高超,却经常走“勺子”。他是高手,肯定不动声色,对方也要苦思冥想他走这步棋的用意。后来有个人发现了他的秘密,发现每当他走了勺子以后,他的耳根就会发红。当时是八十年代,这是他的一个对手发现的。后来每次全国比赛,聂卫平谁都下得赢,就是老要输给这个人。这个,可能就是武侠小说里面常说的练功的“练门”吧,被人家找到这个破绽,就死定了。
总之,要修练的话,我们就要把这个心门关起来,让自己回到常无欲的状态,不动心。老子在第十六章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在虚静到极点的“常无欲”状态下,天地万物的一切运动变化,无不在我的观照之中了。 在这个状态下“观其妙”,这个妙就是精微、细小的意思,妙不可言。恰恰是在无心的状态、无欲的状态、不动脑筋的状态,你的眼耳鼻舌声意对外界的感知能力就最强。有句话叫做“旁观者清”。我们为什么要把这个弄清楚呢?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把我的心关起来,不跟自然万物发生关系,这个心也就跳出来了,对于外界的认识,反而会非常清楚,非常清晰的了。《阴符经》里面有这样的话:“瞽者善听,聋者善视”。就是说,眼睛瞎了的人,听觉反而更灵敏,而聋子的眼睛往往很好。这句话是很厉害的,我们想想,如果我们把整个心都关闭了,整个感官就随时处在一种高度灵敏的状态。这就是“常无欲,以观其妙。” 《庄子》里面有句话,叫做“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鉴是照镜子的意思,在流动的水中,我们是照不出人形来的,只有在平静的水面上,才会看到自己清楚的倒影。有时候,我们也把自己的心比作镜子。我们练习太极拳,就是要把我们的身体练成一个镜子。别人作用于我们身上的力量,他怎么作用我就怎么应对,我完全随他而动,以后我们会详加分析。一般人的反应是,有力量作用到自己身体上,就要硬着头皮去反动,去抵抗。而我们太极拳的宗旨是,不管力量大小,都要去顺应它,去化。 常无欲之后,我们对外界的反应能力就会高人一等。春天的时候,我和两个朋友去山上游玩。这座山很幽静,一路上,我们三个人摆着龙门阵,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有一段时间,我们都没有说话,就在这个山间小路上慢慢地走着,就这么走了10分钟,彼此都没有说话。后来才觉得,这10分钟的时间简直是太妙了。我们没有说话,脑袋里面也就没有想人间冷暖、鸡毛蒜皮的小事情。那期间,大自然微风吹过来的声音,各种鸟叫、虫鸣,还有我们在山林中行进的脚步声,都非常清晰。后来,我们发觉这种自然的声音太妙了,甚至拿出录音机来录下这些声音。实际上那个时候,因为没有去想世间的事情,我们身体对外界的感应能力就变得非常强了。 我们平时,就是要把一些好的习惯练成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不去想就能发挥出来。还是拿太极拳来说。我们刚开始打拳的时候,打了几式,就慢慢地放松、放松,会感觉到身上有发麻、发热等感觉,有些人甚至会觉得自己骨头在响,好像气血在经脉里面流动一样,有时候还会有波涛汹涌等大的感觉。其实呢,就是你的心放松了,气血流动,对身体内部的感应能力增强了。这就是“常无欲”带来的结果。 练武的初级阶段,我们老是要提醒自己放松,习惯以后,就不会再去想,自然就放松了。做动作也是这样的,一开始脑袋里面要不断去想,下一个动作要怎样做,可能想着什么样的动作,下一个却忘了。动作练熟悉以后,就不会再去想动作了,对于动作来说,就成了常无欲的,自然的状态。这个时候再去注意其他要领,比如虚灵顶劲,把身体放直,把这个也练成自然状态。到最后,所有招式所有功夫都练好了,就达到了孔夫子所说“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状态。随便这么一动,都是太极的范畴,随便怎么一比,都中规中矩。这种练习方法,不管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可以用到。就是把我们平常要做的事情都练成一种常无欲、习惯性的状态。 [page]
聚精会神 “常有欲,以观其徼”又是什么意思呢?这个徼,是边界的意思,可以引伸为的端倪,“观其徼”就是把事物的发展变化的端倪看个清楚明白。“有欲”,就是要我们这颗心的注意力投射到所观察的对象上。无欲是要我们把心门关上,要我们不专注于某一具体的事,是要我们超然于物外来观察外物。有欲呢,就是要把心专注于一点,只做目前关注的一件事,这其实就是所谓的定力,把这种状态养成习惯,就是“常有欲”。这是一种有意识的修炼功夫,比如我在这里讲课,就不能去关注红绿灯。所以我老师经常说要“拴心猿,锁意马”,你这颗心蹦蹦跳,一会儿在想这个问题,一会儿又在想那个问题,到头来一场空。弈秋教两人下棋的故事很说明问题,一个人专心致志在那里学习,三五年就成为了高手。另外一个人上课的时候想的却是天上大雁飞过来了,我该怎么去把它射下来,绕是他有天纵之才,也给浪费了。这也能让我们理解为什么都是高明的老师在教,徒弟却千差万别,我们练太极拳的也是一样,最终是否有得,根子还是在自己身上。我在电脑上做事情的时候是不敢接通网络的。喜欢上网的朋友大概都能理解,我一坐到电脑面前,把网络打开,QQ挂上,那就啥也做不了了。一会儿看看网上的新闻,一会儿又要看看别人的博客,一会又到论坛上跟人打打嘴仗,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不知不觉把时间耗费了,到后来才发现什么都没有做。如果要在电脑上做事情怎么办?干脆把网线拔了。唉!这也是我定力不够的表现啊。现代社会,能诱惑我们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拿看电视来说吧,以前全国人民只有一个台看,大家看得津津有味,现在呢,不是看电视,而是玩遥控器了。老子在第十二章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这简直就象是给我们现代人量身定制的一样。我们这儿在座的有位神仙哥哥,就很不简单,他是位搞激光的科学家,为什么我们管他叫神仙哥哥呢?只说一点,他们家没电视机!
以前的古玩店在教学徒鉴定古玩的时候,有个很系统的学习方式。学徒进店后,天天给他看,给他把玩的都是真品,几年甚至十几年,生活中多接触的一切都是真的。这样十来年过后,再给他赝品,他一眼就能识别出是假的。这,也就是所谓的功夫。功夫和知识不一样。我们在学校里学知识,老师在黑板上讲解,学生在下面做笔记,懂得了就是自己的知识。所谓功夫,就是将一件正确的事情不断重复、累积,经过很长时间以后变成你骨子里的东西,这就成了功夫。而功夫的养成,就是从“常有欲”的状态逐渐习惯成自然,形成“常无欲”的状态。 我给大家讲个日本剑道的故事。在一个著名的剑道世家,这个传人有三个儿子,他老了,要选个接班人,就要考验一下儿子们。这个父亲,坐在房间里面,像我们以前玩的游戏一样,在门框上放了一个枕头,把门半掩着。首先进屋的是老三,他兴冲冲地进来,跨进门的一瞬间,枕头落了下来,说时迟那时快,他“刷”地拔出剑来,瞬间就把枕头砍成了两截,枕头里面的东西落了他一身。老二进门的时候,枕头也掉了下来,他正要拔剑,发现不过是个枕头,于是伸手把它接住放到了一边。老大还没有进门,就看到了枕头,于是他先就把枕头取了下来,然后把枕头放在一边走了进去。这个老者先把老二叫到一边,勉励了几句,对他说:“你的功夫还欠火候,还要继续修练、继续领会才行。”老大呢,自然是直接就传位于他了。老三却被臭骂了一顿,说他是家族的耻辱,罚他十年都不准用剑。 我们把这颗心放平、放下,从常有欲修炼到常无欲。这就是老子在第一章中给我们讲的修炼的根本大法。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成自然,这就是养生的最大秘诀。说到这里,其实有个不需要这么麻烦修炼就有的一个从有到无的功夫,是大道赋与我们每一个人与生俱来不学就会的养生大法,就是睡觉。睡觉就是把心门关起来嘛,清醒的时候念头来来往往,每一个时间点都处在“有欲”的状态中,而睡觉就是自然进入到“无欲”状态,当然有人说,睡着了要做梦,是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清醒的时候乱七八糟的事情太多,睡觉也不得安宁,最好的睡眠是什么,是无梦睡眠。我们平常不是爱说希望能够“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吗?能够一觉睡到自然醒,是件多么美妙的事啊,这样的睡眠,从睡着到醒来好象过的时间很短,我睡眠特别好的时候就有这样的感觉,怎么好象刚睡着就醒了?但是时间又是实实在在睡够了的,醒了以后头脑特别清醒,也不会有恋床的感觉。以我所知道的经验,练太极拳第一改善的就是睡眠。如果能在上床之前轻柔和缓地打一小节太极拳,架子采用高架,运动量不要大,以身体松活,气血通畅为度,上床很快就能睡着。 还有就是睡觉的时间很重要, 冯老师经常告诫我们要“守子时”,子时是一天中一阳来复的起点,在这个时候上床睡觉,对于温养阳气至关重要。现代人能做到这一点的很少,很多人都是“夜猫子”,把这个人生来就有的养生大道丢了。我在很长一段时间也是这样,纵然有太极拳养着,也是一天到晚弄得疲惫不堪,好在现在把这个时间调整了过来,效果真是好得很。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常有欲和常无欲的状态是不是能够截然分开的呢?是不能分开的。两者同出,出于哪里?就是我们这颗心。心门开开合合,永远没有停息的时候。“同谓之玄”,这个玄是什么呢?就是幽远、玄妙。这些说法,都是可道的,都是我们自己在组织语言来分析它,真正的意义,还是要大家用心体会。你看我们这里还是要用心,如果不用心,我在这里也不用讲,大家也就不用听了,那就彻底把心门关死了。“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一切的玄妙,都在心门的开合之中。心门是可以彻底关死的吗?真正关死,可能就是大限到了那天吧。只要大限未到,我们这颗心就会念头来来往往,不可能断灭的。只要我们一动脑筋,开始感知这个世界,分析这个世界,就会有阴阳的分别了。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