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见到老师,我说最近打拳时,身上象裹了件衣服似的,又象在水里漂浮,有水托着自己一样。而平时打拳推手时,如果意识和气息走在身体的阳面而且时时顾及它,那就会轻松自在很多。他说这个感觉好。我又问这和拳论上的“气贴背”是否有关系。他说已经就是这个东西了。 我又问是否和披身劲有关,他说这个比披身劲的层次要高。其实打拳推手就是在空气中游泳,空气就象是水。他还说常人能在水里自在的游泳,可是一旦肚子贴地时,马上就不会游了。而我们在空气中一旦接触到敌手时,同样要象在水里游泳那么自然才对。 我再问“点对点”的问题,说自己能用眼睛找出对手的破绽,却不能随意出手,因为对手很容易和自己的力点顶上。怎么能在出手的时候,就是不让对手和自己顶上?老师说他能顶人,可是他能顶水吗?这时,我又想起老师打我时,我就算瞬间用实功夫一顶也是顶不着的。老师的劲道作用在我身上时,就象汹涌的潮水冲在岸上的小船一样,就算顶还是被冲到一边去。 我说:可是水是能把人整个包住的呀,而自己和对手接触的只是一两个点而已。这时老师要我自悟,我想应该是水的自然开合的性子吧。手一来水就打开,手一抽走水就合上,正是“运劲似水合的密”。 老师说:所以不要用眼睛看信手而应的发劲才叫高!以后都得闭着眼睛练习发劲,有人似无人在眼前一样。我问那不是不必听劲了。他说其实你已经听了化了。难怪老师平时打我们一伸手我们就出去了。其实我打功力差的,也是一伸手就把他们打出去了。 我再问:那还有比这个层次更高的劲道吗?因为这都已经是随手就发劲的了。他说这就是最高的了,只有程度的不同了,没有层次的不同了。 老师还说:你现在打不好这个劲的原因是还不够静。我说静打不就是静静的盯着对手的破绽,一有破绽就打他吗?他说不是,应该是指自己打人发劲时身心要够静,静了就有威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