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 理论研究 查看内容

学拳备忘录(六、七、八)

2009-5-11 17:41| 发布者: 太极人| 查看: 1416| 评论: 0

学拳备忘录(六)

2007年9月2日(星期天)


    周六晚上到师处。吴师兄也在,我们练单推手,后来师兄去外面一小会儿,我就跟老师推手。师大概要让我体验他的劲道,总是沾手就放我出去。我不知自己何以会出去,茫然不知所措。后来鬼使神差,接住老师一个劲,就动步走化,走了半个圈,老师就夸我,说:“好,好,就这样!”我当即把那种感觉记住。师兄回来,老师让我们推手。一沾一走,他也赞我比以前进步很多了。于是我敛住精神,像是要把自己变成一条鱼,滑溜溜地,一碰就走,不与他使力气。显然,师兄更像是一条鱼,虽然粘连了,却让你难以找到得手的机会。这一次推手,对我来说是很珍贵的体验。其实每一次推手就如同进行一场实验,是为了寻找和印证某个道理,而我觉得过去所有实验都是为这一次而准备。又如登山,我终于来到了山脚下,按照老师给我的指示,很高兴自己迈出了一大步。

    周日上午老师又让我与意大利的“帽”(音译)推手。他块头比较大,身形还不错,推手时喜欢玩突然转身反扑,貌似回马枪。我喜欢在他转身时打他,可惜只有一次成功把他打出两步。他这个回马枪比较快,每次都有点让人觉得怪怪的。其实我觉得他的功夫还没到,完全属于自己主观上乱转,不是因敌变化而转,因为他的回马枪只是瞅着吓人,有猛虎下山之势,却常常搞偏方向,或者不够位置。这家伙力很大,我明显感觉到他手硬,喜欢主动进攻,这正是我所希望的,所以我拿出缠游之法,不但不怕,反而觉得好玩。

    下午张师兄来访,我们还是初次相见。据说张师兄功底不错,也练过几年了。老师要锻炼我,又让我与张师兄推手。这又是另一番光景。一沾手,我觉得他比我要硬,于是我就不怎么怕了。既然不怕,就把身手放开如滚球一般。张师兄确实功底好,有时候有机会打他,却打不出去,干着急。他的缺点是变化不灵,有意无意中门大开。好几次我走到他侧面,他的手竟然还朝前面伸着。这时我心里很舒畅,因为把他的攻势化空了。而同时也让人悲哀,因为没有发放的能力,只能眼睁睁看着大好时机被浪费。后来张师兄说,他放出十分劲力,感觉到了我身上只剩下两三分,所以他要把我打出去也很困难。而且我这样跟他转圈,都快把他转晕了。我在想,我的化劲还不够彻底,身势还不够灵快,如果让他感觉捕风捉影,那味道就差不多了。

    总结这三场推手,应该是有质的提升,相比以前,我明显感到自己换了一个层次。对此老师也给予肯定。老师说:“你要总结自己得力的地方,以及不得力的地方。平常要多想想。”老师指示我在半年至一年的时期内,不能练习进攻,只能练习柔化。我觉得不准进攻,并不是说在推手中放弃进攻的意识,因为化的恰好时,也正是进攻的良机。老师说,即使练进攻,只要把人打出一寸远就够了,关键是你要能够准确地把握那一寸。而我现在的进攻,有时候是属于试探性质,往往没有效果,有时候是心急了,反而弄得自己很被动。还有许多不足,以后当逐步检讨。经过推手,更加体会到松软的重要性,对于太极拳的理念与原则,一点一滴地有所领悟了。

    老师说我还需要千锤百炼,才能深刻领悟真正的内家底蕴。只有从沾黏劲里练过去,方可进入太极拳的神秘殿堂。要不丢不顶,敢缠,敢松,不急不躁,要一化再化,让对方找不到中线、摸不着实处,如同与空气相搏。身势要松,从头松到脚,无一处不松,不要憋气,不要使力。显力一分错一分,显力十分错十分。要不怕输,赢要按照拳理来赢,输要按照拳理来输。所谓“宁循理以求精,勿越理而争胜。”我体会老师的劲道,总是让人抵挡不住,莫名其妙地跌出,因为沾上是虚虚柔柔的,来劲时难以觉察,那就像暗潮一样涌过,像微风一样吹来,真的是不知不觉就出去了。这里面的道理,我要好好琢磨。老师说:“我这点功夫与前辈相比还差很远,但是领着你们练,都可以练出来。我也不是你们想的厉害绝顶,现在国内还是有不少高手,有的人有高深的功夫,却没有名气。”

    老师指导张师兄练单推手,我在旁边看。老师说单推手是四正手之一,要下大工夫练习。四正手非常细腻,没有高手来领是不行的。在指导我们推手时,老师还提到接空、化空、闪空。还时不时冒出一些怪话,如有一次他说:“我是一件衣服,让你穿上。”这句话很让人费解,后来想想,莫非是瓮中捉鳖?或者说套牢了?或是量身订做之意?这一次推手时,老师却说:“我变成了你!”真快昏倒,这又是什么意思?

    临走之前,我与老师聊天,说着说着,就说到写书的事。我们早就建议老师写写关于八卦掌的书,以后再写太极拳、形意拳的书,为传统武学的发扬尽一份力量。但老师总是说抽不开身,那些杂七杂八的事尚且穷于应付,哪还能静下来无牵无挂地安心写书?但是就在这时,老师忽然来了灵感,找来纸笔,一口气列出了一长串提纲,大概只用了十多分钟,书稿的框架也就有了点模样。老师说过:“武学是传统文化的瑰宝,决不能在我们手里弄丢弄断了,一定要用心承传下去。”不知何时老师再有机会铺开来写,写出一部精品。但愿这份宿愿能够顺利实现。

[page]

 


学拳备忘录(七)

2007年9月9日(星期天)

      

     早餐后,我问到懂劲的问题,老师说懂劲也分层次,各有深浅。太极拳以沾连黏随为核心意识之一,是一辈子的中心思想,潜心体悟没有止境。与张师兄推手时,老师在旁指点。老师指示搭手后要活,手要像两条蛇,身子要像一条泥鳅。

     我请教老师如何发劲,老师说发劲是从化劲里出来的,只有练好化劲才能发劲,先得让别人打不着你,摸不着你,要把这步功夫练出来。我问老师:不可能每下都化得干净,怎么办?师说:练!就是多练!没有其他办法。练到最后会变成自然本能。

     老师常常讲太极拳的水文化、柔文化、气文化,如何是随遇成形,如何是形合与意合,如何顺势跟随。有些东西其实以前听过,但每听一次都像是刚刚听到。我觉得意识的转变最难,要拥有纯粹的、彻底的太极思想,必需老师无数次不断提点。

     这次我发现了老师前些年写的一些手稿,包括自己的学拳经历、太极思想、养生法、歌诀等,大约有几千字。我翻出来看得津津有味,觉得老师写的文字很朴实,就像朋友之间面对面说话一样,比看学术论文要有味得多。老师说自己也不记得写了些啥,就把这一大摞手稿都给了我,真叫人喜出望外,如获至宝。

[page]

 

 

学拳备忘录(八)


2007年10月14日(星期天)
 
 这次老师指示,走八卦步时双手也可以采取抱婴式。这个抱婴式是攻守合一的,遇敌进攻时只是瞬间一拧一翻,化去攻势,同时进身破敌。老师说高手用八卦就像捉迷藏,飘忽不定,想打打不着,看起来走远了,一下子又回到跟前。他灵活到什么程度呢?有时候你稍一抬手,他就可能从你腋下穿过去,一下子到了你身后,让你失魂落魄。

 老师讲到实战,必须善于迷惑敌人,兵行诡道。出手要欲左先右、欲右先左。不要刻意转圈打人,因敌变化是神奇,审时度势,当转即转。转圈像是「逼」出来的。高手制敌在于一瞬间,用的是巧劲、小劲,靠的是灵感,以及对机会的敏锐洞察。八卦掌是咬人的功夫,每一步都充满杀机,收即放,去即还,后退也是杀,回身更是杀。而太极拳是空人的功夫,一沾手就让对方站不稳,搞个陷阱让对方掉进去。

 八卦掌演练时,行走如马、翻身如鹰、转身如猴、翩若惊鸿、矫如游龙,变化迭出,气势浩然。我看了老师八年前在辽宁拍的演练录像,有太极拳、八卦掌,八卦掌有一段宫氏风格的,还有一段是程派风格。平常老师对我们口传心授,在动作上指点,但从来不作全套的动作演示。我还以为老师不会套路。这次看老师的录像,才发现老师不但套路精熟,出规入矩,而且率意挥洒如写草书,意境高远,令人深受感染。难怪老师以前对我说:你好好练,将来我给你编一个适合你的演练套路。

 老师说:你们平常不练拳时,还动脑子吗?可能几乎都不想了吧!其实意识的培养,不但是练拳时要想,在生活中不练拳时更要多想。在老师这里听受教法,要多多体会老师所举的一些例子以及所说的一些譬喻。对愚痴的我而言,通过老师而得以和博大精深的拳学相接触,感受到活泼泼的拳理,这实在是人生最为愉悦之事。自己的知见义解很不可靠,应当完全敬信老师所说,此即是我们求学所应有之态度。

 这次还学习了太极推手四正手的锻炼,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俗称「打轮」,但里面的东西很深奥,要求松、柔、轻,互相听劲,意识要饱满,身形要饱满,处处成圆。要多练,长时间练,熟能生巧。对这个训练方式我感到非常生疏,而平常又找不到高手来练习,大概是不容易学成了,一叹。

 我问老师八卦掌可否负重练习,老师说各门派功法不同,我们不需要负重练,关键是培养灵感。但有体质瘦弱喜欢练练肌肉的,也不一定就不好,比如像我这样的人每天练练俯卧撑也是可以的。


点赞

推荐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