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1月14日(星期天) 他就是邓师兄。在网上叫“说话冲”。他几个月来在百度贴吧“太极拳吧”发帖,帖子叫《我的一点学推手的心得》,当发到第十四篇的时候,被我看到了。 读完第十四篇,其他十三篇还未读完一半,我就迫不及待地用QQ与邓师兄联系上了。我很惊讶网络上有这样生动自然的帖子(虽有些文不加点的味道),居然有高人这样教拳,说得这样明白,而且竟然近在广州。 于是相约到广州天河公园见面。上午11:30时左右聚,下午2:30时左右散。 我们大谈内家拳,有说不完的话。邓师兄让我推他,无论我用何方法,他都轻松化开了。他的身体软绵绵的,像个大面包。尤其是手臂,又长又软,像两条蛇。他的肩上已有两个坑坑,伸筋拔骨的功夫练得真不错。他说他才跟师两年,其进步之快也是令人惊讶的。 印象深的还有:邓师兄演示发劲动作,演示太极拳起式直至单鞭。 中午请他吃了一个快餐,他答应引荐我进入荣华丰老师门下。
上天真的很照顾我,本来一直下着冷雨,而当我到达广州后,就悄悄打住,直到我晚上借宿朋友家才接着飘落。 而冥冥之中更有奇妙的缘分,使我终于见到荣华丰老师。荣老师初见之下,很普通的样子,好似无特异之处。 邓师兄带着我去到荣老师家里,当时严师姐已先到了,为我们开门。不久黄师兄也来了。中午我们吃饭之前,吴师兄也来了。 老师根据我的身形、骨架等情况,给我拟定了练功方向。从披身搭挂开始,练伸筋拔骨,进而把肩部的气打通。老师说:太极拳讲究空肩软臂。 老师命我演练以前练过的拳架,还未到“金刚捣碓”,就说:停,好,你以后的太极拳会练得相当好。他看来起很高兴,对我有信心。而这同时也给我以很大的信心。 饭后,各位师兄师姐跟着老师到天河公园去玩,我也跟着去了。到了临水的一个亭子里,师兄们就干起来了。邓师兄说他吃得太饱,一边闲看。 [page]
这几位师兄真是武痴。我以前还觉得自己很痴,跟他们一比,才知小巫见大巫。他们在跟师之前,都走了一段很不简单的路,为武术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和时间,都有些诸如省跆拳道比赛冠亚军、黑带之类的头衔。而在老师的身边时,我见到他们几乎一直都在练功,而且处于沉醉的状态,邓师兄笑说:他们都练拳练疯了。 我也学着走八卦步,平起平落,走圈,很有趣,但要做到轻灵圆活就很难。我见到老师演示,那身手与神情,有游龙腾虚之妙。吴师兄绕着柱子走圈,也非常优美。生平第一次见到八卦步法,真开眼。 我还第一次感受了推手,老师让我随便干,让黄师兄、吴师兄配合我。两位师兄的功力比我深得多了,我只觉得与他们这样玩很好玩。黄师兄也住在南海,以后有时间要多找找他。 师兄们与老师也推手,甚至我也与老师推手。老师就像玩游戏一样,随便对付一下,而我们总是溃不成军。 我又有幸观赏了老师演示太极拳。平平淡淡、稳稳静静、大松大软、大空大虚,正是我心目中期待的那种风格。老师动作非常细腻,真正做到神意内敛。与邓师兄一样,我也感觉到了那种安静,静得一切似乎要消失。当时亭子里有人在吹笛子,我也听不到了。 只见老师若有所思,一声吼鸣,似从丹田中传出,悠扬、威猛,声震天地。他突然发力,神气极为庄严,好比狮子进退,奋迅自在。拳势到了那一阵,有好几次发力发声,无不撼人心魄。整个过程,老师毫无一丝做作,自自然然,直到收势。我现在回想起来,犹是余味不尽。邓师兄说,老师一般不练拳给别人看,这是特意给我看的,要我好好记住。 晚上我们在老师家里吃火锅,大家一直在谈拳。吃完休息一会,师兄们又开始练功了。老师的东西真多,又善于因材施教,大家都是兴致盎然。我看他们就像海绵吸水一样,拼命想从老师身上得到拳学上的营养。而我实在也舍不得离开老师家里,直到晚上10:30时左右才不得不找朋友借宿去了。 在天河公园,以及在老师的家里,老师给师兄们指示了许多窍要,因为我的层次还不到,只是听听而已,这里就不记录了。
附: 邓师兄为老师拟了一个小传,转录于下: 荣华丰,1956年出生,辽宁省本溪市人。尹派八卦掌第四代传人、吴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布氏形意拳第三代传人。12岁时拜在八卦奇人宫宝田的徒弟刘炳锡门下,学习太祖长拳及宫派八卦;20余岁时结识了吴式太极拳杨禹廷的徒弟邓来儒工程师,从邓老处深深地领会到了中国传统太极文化;40余岁时又拜在了山西车派布氏形意布学宽的儿子布华轩门下,尽得其门内不传之秘。 老师一生酷爱武学,精于实战,喜好交结天下豪杰,并在不同的地方学到通背拳、螳螂拳、醉八仙、戳脚等传统的优秀拳种。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