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拳备忘录(九) 与师练推手,感觉不到一点硬的地方,也碰不到一点棱角,就像在和一个柔软的大面团,即使被拿了也很舒服,出去时都是很舒服地出去。有时师提高一点训练难度,似乎有「敷盖对吞」的意思。他先把身势放得极为松沉绵软,气息非常深细,像挂着一根长长的丝线,而且他一开始就蓄着劲,只要机会一到,这股劲随时就会弹出来。 感觉师另外有一种劲,不知是什么劲,一下子把人放出,总是来不及化。因为这种劲来之前,也是虚虚的、轻轻的摸上,你很难事先发觉,所以连化的机会都没有。用这种劲,一沾手就可以让人出去。师让我试了几次,每次都是如此,我至今也搞不清楚怎么回事。在被打出的那一瞬,我认为自己已经很松软,为什么还是出去呢?好像当时一点反应都没有,人就已经出去了。 师又说来点虚的,只见他用马步站着,将身体正面100%对着我,我觉得师这时处在松沉之极的状态,无论我用什么办法,也无法让师的脚步移动半分。有时候进攻过急,反而脚底会打滑,一下子给捋到他身后。 与师推手,因为我现在比以前柔软多了,所以师似乎不那么容易让我出去,有几次反而还让师出去了。我心里禁不住有点得意,以为自己的功夫与师也差不多了。天!当时我怎么就忘记了师有出手见红的功夫呢。以前我不是体验过很多次吗?一沾手就出去,那是个什么劲? 我到最后才明白,原来我练的东西还是一个较低的层次,那就是柔劲的层次。因为只要师用虚劲,我们根本就沾不了师的手,总是一碰就出去。师主动碰一下我们,我们就感到没办法化解,掉进天罗地网一样。师说,这还是他用主动,如果他听着劲来,我们就更加莫明其妙、胆战心惊了。 师说,我们之所以能跟他沾连,是他在给我们带手,降低自己的层次来领我们找劲,让我们把身体揉开,也就是说,他有虚无劲但不用出来,只在柔劲的层次上领着我们玩。如果他用虚无劲,我们根本一下也沾不上他的手。他很随意的轻轻一下,就能管了我们的全身。 内家拳这玩艺难解难思,果然是一步不到一步迷。我以为自己会一些听劲了,哪知碰到高层次的,又变得毫不会听了,笨手笨脚像个傻瓜。师说用虚劲时,一丝拙力也不得夹杂,稍微有些夹杂就会打了折扣。我回忆师的神态,两人相对而立,他非常闲静,我却浑身不自在,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唯有任人摆布。 师跟我们讲劲道的层次分别是:刚劲 → 柔劲 → 轻劲 → 虚劲 → 空劲。我目前还处在练柔劲的阶段,僵劲还未去完。我问师,如果两个都是玩虚劲的高手,交手时如何?师说,那就像蟋蟀触须,互相碰一下马上就分开了。两个人是一个层次,谁赢谁都不轻松。若是低层次遇到高层次,人家随心所欲,你不知怎么回事,好像小学生无法理解大学生一样。 ◎ 未搭手之前,师就先看住我了,这时我还毫不知觉,搭手时脑袋好像瞬间空了一下,整个人不由自主地(无意识地)紧了一下,变得不会化了,一下就被放出去了。即使我事先放松放软,全神贯注地准备好,试多少次都是如此。这还是师主动的打法,若借力顺势打,就更不用说了。还有一种半打手的打法,也是先被看住了,冷不丁就摸到身上来了,劲力极浑厚,有泰山压顶的感觉,随便摸到哪人都得倒下或飞出。当师用这种打法时,真不敢站在他面前,站在他面前只觉得万分恐惧,一旦被看住就无处可逃。我觉得,这是由于老师瞬间虚实的变化快到极点,让人来不及反应,表面上看起来慢腾腾,内在神意却在瞬间做了很多事。 ◎ 太极拳能够让人瞬间产生错觉,是因为它打的是「过去、现在、未来」三际空间。神意笼罩四周,虚实瞬间变化,人不知我我独知人,里面含有哲学、兵法、心理学的东西,由这些东西组合成了艺术。 ◎ 打拳如盲人走路。盲人走路随时是八方力,周身灵敏,连嘴巴都能够听劲,因而随遇平衡。 ◎ 内家拳讲巧劲,是四两拨千斤的劲,要排掉身上的拙力。排拙力比权利斗争中排除异己还要费劲,排拙力是和自己斗,世界上最难战胜的就是自己。 ◎ 老师有教功与教拳之分。教功必然是教本质的东西,学了能用,也明白如何去用。教拳不过教个形式,讲讲架子、招法,健健身尚可,不能真用。许多号称练内家拳的人上了擂台敌不过散打,是因为他们平时练套路练得多,练打手练得少甚至没有练过,反不如练散打的平时就是打,拳来脚往打熟了,那些不懂打不会打的内家拳练习者如何能敌?真正的内家拳打手是非常细腻和厉害的,号称「杀人技」不是虚夸。 ◎ 内家拳的打手才是实用的东西,是武术的最高层次。但现在真正讲打手的老师没有几个,本身能打的更少。我们学习,先是从推手过渡,到半打手,最后才是打手。但是有些打手的单操,以及器具训练,现在也应该要练了。 ◎ 外家高手也是很厉害的,与外家高手过招时,稍微一下丢神就会挨揍。但是走外家路线伤身,年轻还扛得住,岁数一大什么病都来了。 ◎ 太极的沾、听,形意的惊炸,八卦的穿、变、身法,通背的鞭甩、中拳,螳螂的崩捶,等等,都是打手的好东西,所以各门派都是各有长处。能够得其真意,融合到一起,方是武术大通家。孙禄堂还感觉自己缺东西,所以想四拳合一,结果很遗憾,通背拳未能学到。 ◎ 拳本无法,动即是法。真正把这句话放到心上去琢磨的人不多。练拳练成死板教条的人很多。 ◎ 练拳不要图表面好看,尤其是套路演练,很容易弄一些假的东西。有些人平时练的看着挺吓人,真到打手时却一点也用不出来了。发力是功底深厚之后的事,没事别瞎弄,把拳打得咚咚响,伤的是自己。你喜欢松活弹抖,但是松活弹抖不喜欢你。真正的松活弹抖不是这样练的,用的时候也不会露形。 ◎ 打拳一定要有心劲,动手时表面眯眯笑,内心却狠毒奸诈(贬词褒用)。内家拳有许多劲道,是要靠老师口传身授,从老师身上去感受,而且也要靠个人去悟,不但练拳时要悟,在生活中更要悟。随时随地、待人、接物、处事,只要你用心,总会有一些经历和缘分让你悟到。
师说练八卦掌就是练游身连环,走着变变着走,自然随意,练起来饶有兴味。以前武林中有一句谚语:“会得连环肘,赶得神仙走。”这种夸张的话,意思是连环肘让神仙都敬佩。要把两肘练得像一对牛角,能拱、能扎、能撞、能击,还要含有太极的听劲、形意的惊炸,别人随便挨一下都受不了。 下午跟老师练连环肘,学习了右单发式、左单发式、左右顺发式、旋转合膝式、犄角斜打式、挑打式、劈砸式、左右逆发式(为了记忆方便,我给取了这些名字)。连环肘皆须在走圈中演练,练时除了身步的变化配合之外,还要注意双肘的合劲。发单肘时,前手不是手,而是一件器物,后手像抓拿着这件器物用劲去戳。发双肘时,手腕松塌,手掌松垂,身势一坐,双肘同时用惊弹之短劲一争一抖。可设想一敌人之方位而用肘连环进击,各式可互相穿插为用。没事就练这个,把功夫磨出来。 先练明肘,功夫到了以后就在走转中含暗肘,叫人外形上看不出来,但自己一直带着意识。查到网络中有《八卦掌连环肘实战对操》一文,其中说到:八卦掌在散手实战中,非常重视肘法的应用。拳诀曰:远使手脚,近用膝肘。肘之应用,坚硬勇猛,实战威力极强,轻者能使对方伤筋动骨,重者毙命归阴。正如八卦八法拳诀所说:肘打三节不见形,横竖斜打用皆准;虎抱头法意在肘,穿林交叉顶后心。八卦掌的所有肘法皆隐藏于套路之中,所谓:出手即有肘,肘到敌伤残。八卦连环肘是八卦门历代前辈心血凝结,具有极强的技击性、实战性。 八卦掌腿法也是同肘法一样,都在走转中暗含着,一走一转随地随时随机都能起腿。我见老师演示的腿法有七八种之多,现在只记得钉、拐、搓三种,是在直线进击时起腿,或在转身时起腿,即使一个转身,也存在好几种腿法。八卦掌的腿法有很强的隐蔽性,不动则已,动则难防。为加强双腿的攻击力,可专门练习戳脚,要脱鞋光着脚板,对着很厚的有弹性的木桩或沙包练习。 晚上老师还教我练崩捶。主要是养成一种习惯动作,可以边看电视边练,稍微带一点技击意识就行了,关键是要流畅松活,沉肩坠肘护肋,提肛裹膝掩裆,步到手要到,腰劲要递到手上,腕要松,拳如螺旋滚进滚退,进退拳打意想中固定点位。退拳护肚子时拳眼朝上,进拳到点位时也是拳眼朝上,一进一退双拳相交时拳眼相对。老师演示崩捶的实战用法,必配合腿法,朗然再现郭云深“半步崩拳打天下”的威势,果然凌厉。师说这个相当于与家门的“穿挂踢挑”一式。师说练形意拳还要跑着练,在宽阔的草坪上,更能体验快如旋风的感觉。 又见老师演示飞鞭,双手就像两条蛇,又像两条鞭,不好格挡,即使格挡也挡不完全,当你这里格挡时,鞭子却去了那里。用飞鞭也要配合身法的进打、退打、转身打,而且经常是落到头上脸上,当然也有撩阴之类的飞鞭,总之对人的威胁性很大,不知如何防范。 今天又推手,老师只要一惊我就飞出去了,有两回跌得很惨,把老师也吓了一跳。我觉得这个惊弹抖擞的劲实在难化,这个劲能够制造心理意识的空点,最为诡诈多端,每发必中,中则脆快冷弹。长劲能化,短劲化不了,这个劲短得不得了,好像人在受到突然惊吓中的那浑身的一激灵。惊弹抖擞实际上是短劲,运用时要加上欺骗,不骗人就打不起来或打得不够爽脆。太极拳推手要会骗人才是高手,实际上骗人是在一瞬间完成,受骗的人不知道自己如何上当,好像整个人被空了一下,人就飘出去了。谁也不能保证每次都骗成功,所以有时候要一骗再骗,这就得炸力无继续。打的是意识,是兵法、诡道,是省力之法,还让人摸不着猜不透。我还不会这个劲,只见老师用这个劲时,松得若无所有,伸手时浑若无事一般,挨到哪里都像把脉一般,我觉得这个时候就已经把人骗了。 师说太极拳光练推手离实战还是很远,尤其是光练文劲推手,连坦克式的笨力气都化不了,更别说放开手脚实战了。我们要想练出又快又整又活的内劲,必须在老师教的这些功法里面磨,磨得多自然就有了。什么是有?就是意思一动马上就有,譬如睡觉想翻身时,只要一想,马上就翻过来了,觉得毫不费力,又毫不拖泥带水,这就是形意相合。心一想身体就到,功夫就成了。为什么八卦掌高手随时能转到别人身后?就是他步法巧妙,心里一想马上就做到了,合得快,合得好。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