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和形: 意是意识,思想活动,观念。形是形体,肢体活动,运动形势及状态。举例:挤:(向前)人们往往只有把对方挤出去的意识,而出现顶。但为什么不可以是把自己挤退的意识呢?即身体向后移,表现在形上,是手与身前后开(手相对不动),对方可能“落空”,同时我已经“蓄劲”,打不打,如何打,由你。捋:(向后)人们往往只有把对方牵带向自己或向则后的意识,而出现丢。怎么不可以是手不撤(相对不动)而身进呢(移位)?与他进来没有多大区别吧?(我出去与他进来应该区别不大,这就是“相对论”)“棚”:(向上)手向上撑不住,怎么办?可以身体下落呀,我还是撑着你吧。按:(向下)非要把别人按下去吗?我们还是可以身体上移呀。跳马墩,就是个典型的“按”。
在宗岳门之前的所有武术家,在解释太极拳祖师王宗岳《太极拳论》:「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级神明。」时,一律妄把「着熟」解释为「招式、势架、拳架熟练」。这是严重偏功误法的错解,这个错解也使得後学倒果为因,不知全心致力於「粘着」技巧的提升,却盲目地在极为困难的拳架反覆演练中,耗费了无数的青春与金钱,更使得中国太极拳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路线偏差。 着者,黏也。「着」者,「黏也」。《字汇》:「着,黏也。」,「黏」即是「粘」。因此「着熟」即是「粘着纯熟」。祖师王宗岳的意思是说:「太极拳要从『粘着』纯熟之後,才能逐渐悟透,并且懂得内劲运用的道理,等到真正懂得内劲运用的道理之後,才能够一步一步地像爬阶阶般,逐渐到达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阶级神明最高境界。」 粘着不纯熟,终身不知太极拳之妙用。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太极拳要进入祖师王宗岳所说:「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阶级神明境界,一定要从「粘着」开始学起。唯有做到「粘着纯熟」才能真正进入太极拳的堂奥,如果粘着不能纯熟,则终身不知太极拳之妙用。 唯大松大柔,才能粘着。「粘着纯熟」要做到祖师王宗岳所说的:「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一定要从「大松大柔、极松极柔、至松至柔」开始练起。因为只有从「大松大柔、极松极柔、至松至柔」开始练起,才能做到「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也唯有从「大松大柔、极松极柔、至松至柔」开始练起,才能做到沾粘不脱,不丢不顶,和敌人动合无形。 [page]
大松大柔之粘着,如水沾衣。大松大柔能够粘住敌人的道理,就像澜泥巴能粘在人的脚上,而乾硬的泥块却不能附着在人的脚上一样;也好像柔软的水能沾在人的衣服上,而坚硬的石子却不能粘在人的衣服上一样。因此大松大柔,是沾粘的唯一法门,唯有从大松大柔这个法门,才能学会沾粘,也才能进入太极拳阶级神明的最高境界。 不能大松大柔地粘着,无法知人,反被人知。大松大柔的「粘着」是太极拳的生命,不懂「大松大柔」地粘着的人,在合击时就会犯下「丢、顶、抗、离」的种种弊病,不但无法「知人」,反被「人知」,最後受制於人。不懂「大松大柔」地粘着的人,在合击时,不能舍已从人、顺人而动,他会盲目地硬拉、硬扯、硬顶、硬撞,妄图以自己局部的硬力,去对抗或攻打对方整体灵活的强大内劲,虽美其名为松紧互用,却不知自己会因出现刹那的僵硬,不幸被引进落空而打杀。 大松大柔、粘着纯熟,极坚刚、极灵活。王宗岳的追随者武禹襄说:「极柔软,然後能极坚刚;能粘依,然後能极灵活。」便是清楚点明了从「大松大柔」法门,进入「粘着纯熟」而完成「坚刚灵活」战斗的太极拳正道。所谓:「极柔软」,就是大松大柔,唯有大松大柔才能成为极坚刚的高手;所谓:「能粘依」,就是能着熟,唯有能粘着纯熟,才能舍己从人、顺人而动,成为极灵活的高手。因此,唯有「大松大柔、粘着纯熟」的太极武者,才能成为高速度、高技巧、高威力,如武禹襄所说「极坚刚、极灵活」的太极拳高手。 克制大松大柔的唯一法门,是比敌人更松更柔。「大松大柔、粘着纯熟」的太极武者,合击时能够「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守」能够让人听不到、追不上、攻不了;「攻」能够让人听不到、防不住、逃不了。能够「大松大柔、粘着纯熟」的太极武者,能够轻松地让敌人因为找不到目标,而无计可施。因此宗岳门弟子的信条是:「克制大松大柔的唯一法门,是比敌人更松更柔。」,除此之外,无计可施。这是宗岳门透过实践而坚信的不变信条,因为宗岳门的弟子们,深知过去在外门所学的一切合击攻守技巧,只要带有丝毫硬力,对大松大柔的太极拳是毫无作用、完全无计可施的。
武式太极名家 郝月如 敷:敷者,运气于己身,敷布彼劲之上,使不得动也。解曰:此是两手不擒、不抓、不拿,仅敷在彼之身上,以气布在彼劲之上,如气体一般之轻,令彼找不到有丝毫得力之处;以精、气、神三者贯穿住,使其无丝毫活动之余而动弹不得。 盖:盖者,以气盖彼来处也。解曰:此是以气盖住彼劲,而又不使之惊动,令彼有再大的劲力亦发不出。 对:对者,以气对彼来处,认定准头而去也。解曰:此是须认定彼劲来之目标,以气对准彼劲之部位,与彼劲之大小、长短和粗细尽相吻合,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 吞:吞者,以气全吞而人于化也。解曰:此是须以己之磅礴气势将彼之周身包围住,并吞噬其全劲,而又加以化之,使其劲力再大也必落入于全力覆没之地。 又解曰:以上四字绝妙。周身必须达于犹如气体一般之柔软,气势达于磅礴之慨,全身好似气球一般而无懈可击,行气自如而能遍及全身之境地。非懂劲后,炼到这种极精境地者不可得。完全是以气运动而走内劲,所谓“全是以气言,无形无声”。 再曰:这四个字虽然它们的用法不同,各有其妙用,但是字字之间有着密切相联的关系,既是互相合作的,又是都可以互相转换的,不是呆板的。惟有四字同时存在在习者的意念中,运用时才能因敌变化,随机所用而变换灵活,乃能得心应手,使无形无声的气言,能够演出太极拳神妙无比的绝艺。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