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手是知已知彼的过程,有的太极书称"问"和"答",仅知巳而不知彼推什么手呢,太极"听劲"就是知彼而不被彼知的功夫,所以千万不要把知已知人的功夫割开来看,知己知人的功夫是同比增长的,不是要知已透了,才能知人的. l 脚趾抓地要掌握好"度",引起紧张则是"过"了. l 大脑是神之府,是统帅居住之地,要清净虚无,才能出灵感。意为神之用,动是意念。常人(指没炼功的人)的运动的思维能力在大脑,遇突发之动,会反映迟钝、甚至发呆。而炼功有素之人意沉下丹田,意气由丹田发布至全身,才能虚灵,这就是全身无处不太极。 l 功夫的最高层次是修心养性,…… l 推手练意,这“意”很实在:时时处处对手皆可拳打脚踢头撞掌击,如和应对接手起落都是为了让对手无法攻击你,同时你却可已攻击他的最没防守的地方,攻其所必救,不救即毁。如何应对,各家有各家的拳架,那么多式,只要能“过劲”,都够用了。 l 太极拳学,至简至深。无欲无求,不漏有真。 l 劲起骨缝,只是说骨缝中存了能量。这能量类似弹性势能。 l 推手是两人相对待,彼此有彼此之中心与重心,两者之间更有相互往来之无形重心与中心,如何维持与保护自己之中定,与时时破坏对方之中定,是往来间相当有趣的事,这种往来不假思索,直接反应,所谓牵动往来灵系其间。 l 习武首重德行,太极入门的时候老师就会讲沉肩坠肘,心意松沉不下,何来的弹抖。身体也会是僵硬的。如果不懂四两拨千斤,只是在拳式招法上玩味,终难大成,恐怕小成都难。太极的功夫不在擒拿摔打抖放,那些都是“形而上学”的东西。打人不一定非要放倒才叫绝。说自己高的人,大都是没见到高手。说没见到高手的人,大都是高手不见,或者见了也看不出是高手。医家里面有,望、闻、问、切,动手是最浅的阶段。平日多多把心意放下来,不即不离,平平淡淡的玩味,慢慢就会体会到一点太极的感觉了。 l 推手中的”气”的运用,是与筋,骨,皮搭配好的运用的,并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情况下相互转换的,也就是自已的劲路可由三个地方出入,即劲可由骨出入. 劲可由筋出入. 劲也可从皮出入.三种劲法各有优点,灵活运用,妙趣无穷.那么推手过程中,对手也有三种劲法的话,用排列组合法就会产生很多的变化,在诸多变化中,必须由”听劲”来决定自巳的应变.以劲起骨缝为例,推手过程中,必须自己的骨缝张开前提下,把对手的骨缝关闭,也就是”分筋错骨”中的”错骨”,也是太极中的”接骨斗榫”,只要自己能”听”出对手的劲路,同时自已能开好自己的骨缝---即接好自已的骨.然后在不顶不丢的前提下,错开对手的骨,对手也就不攻自破,这便可称为”和着对手劲走”的方法与境界;假如此时加强了”错骨”的意念,便由”和着对手劲走”转变成人发放对手的境界,当然这中间还须有虚空的的境界,如果在这样的境界下推手,受益也许会多一点. [page]
l 孙老命曹晏海演技,曹示以通背、劈挂、滑拳等。观后,孙老曰:"汝之技,无需再习形意、八卦、太极诸艺,只需换一付腿"。原来,曹上肢已练得颇有功夫,只因步拙腿僵,故在实战中难合其用。于是,孙老未授曹任何拳架,只授曹"飞九宫"之术。"飞九宫"者,乃地插九轩,人在其中以所善诸艺往来穿梭(《拳意述真》中论之甚详)。数月,经孙老悉心教授,曹之步法由拙渐活。于是,孙老又授曹散腿之用。所授散腿皆由八卦暗腿演化而出,因曹已有"飞九宫"之基础,故能得此散腿之用。孙老之用腿与众不同,教授时,孙老将双手背于身后,对曹说:"我不用手,只用腿,你随意攻守,注意,三秒之内我必起腿。"言罢,孙老潜步走近,曹刚要出拳或出脚,孙老的脚已抵在曹的心窝处。如此反复多次,总是如此。曹总是夺不着先机,又挡不住、化不开、躲不及,而孙老的腿法很简单,就是一抬腿而已。 l 高水平太极推手可形容为:一触即发.在无形中化解不存发意与一触即发是一回事.是推手中的两种表达方式.并不相互矛盾.在我理解是两种方式都在棚劲的基础上做出来的.没有棚劲是不行的.这里面不能有”力”生存的,必须是劲---即内劲,内劲运用得好,就能有以上两种推手效果.推手是推内劲也.内劲由何处而来呢?本人认为劲起于骨缝.陈鑫著述中也谈到这个问题,但关健是劲如何以骨缝起劲,骨缝起劲在推手中如何运用,这才是根本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推手的问题也就可以说入门有望了,不然永远是门外汉.魏树人著<<杨式太极述真>>中讲的太极揉手中,写到了一点点有关内容,不注意的话,可能被忽略不看的.可以说,不推手的太极是太极操而不是太极拳,尽管很多人不愿承认,事实如此,拳包括四方面,即:观赏表演;养生健体;技击防卫;治病疗伤.后二方面是拳的高级层次.推手是技击防卫的训练,推手训练到位,便是技击了.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