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 理论研究 查看内容

太极杂说40

2009-4-18 17:31| 发布者: 太极人| 查看: 1976| 评论: 0

1与0: 1与0是我的一个公式,即:1/0等于无穷大。

    求解人生:社会回馈的绝对值是1,不论正与负回馈都是1,自己的所欲所求为0,则人生幸福等于1/0,无穷大。(王建同学,千万不要将负的回馈当成-1,代入公式,得到负无穷大,笑谈,笑谈)

    求解佛门极乐,果是1,空是0,极乐等于1/0 .曾在千山与老禅师闲谈,禅师说:好个1/0,省却了佛法的千言万语呀!但0是什么,我说0不是没有,0是正负分界。禅师说:0与0有何区别,我说:凡夫顽空而退志,士大夫体空而进德,此区别之一也。禅师说:好好,需知悟在一时,证须终身啊,切记。

    求解道家无不为,1是有为?0是无为?1/0等于无不为?

求解武家:1是后天技能?,0是先天无法,1/0是无法不容、应物自然、武功化境....


l         作为完整的现代意义上的太极拳,它(作为拳术)应该还有圈的概念、内外相合的概念、开合鼓荡和呼吸配合的概念、一气呵成、连绵不断的概念,刚柔相济、快慢相间的概念,蓄发相变的概念等等(出圈是危险的,但有大勇之人得机会也可以出圈,话说回来,苦心研究的太极高手身手敏捷,一般情况下何必出圈?)。否则,那太极拳或许是不完美的?


l         王宗岳《太极拳论》:“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点明太极生于无极。何为无极?无极者,将人体后天人为所产生的力量松净,本能习惯卸掉,回归至人生初始,象婴儿那样,方称无极。但无极又要靠阴阳才能求得。阴阳,这里是指先天阴阳,即神与意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即神守于脑,注于祖窍,贯于骨骼,清静至虚,即虚灵顶劲。动指行功;分是意念由大脑与神分离,再沉于丹田,行于身体至四肢,为静合,即气沉丹田。神意互恋,至明至活。能练就这些理论的要求,然后再求懂劲。

练功者还得了解何为太极,太极在人体的功能与组成。太极是阴、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相互对立,四个方面组成。二者四个方面还要各归其位组成一个整体,它们分别是元神(后天只能称“神”);元气(后天只能称“意念”);无极的身体(后天是僵硬笨拙的身体);内劲(后天无,只有“力”)。这四个方面各归其位:元神归骨,称收敛入骨;元气沉于丹田,行于身体至四肢;内劲由元气推运,再运行无极身体运动,太极始动。无极身体为阳,内劲为阴,元神为阳中阴,元气为阴中阳。如此,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方能阴阳相济。”

[page]

 l         无极者,太极而生。

    无极,太极本无分别,虽曰一体一用。然还是无别。因为无极说的就是道体,而太极是其生之。所谓“道自虚无一气生”。就是“道生一”。一是没有分离的。虽说是“一生二”,但是生二者就非太极了。我的老师说无极于象上就是一个圆,太极于象上就是圆中间的那一点,这就是真太极。先天太极。有了变化,就是两仪。太极图那是逆修,由二而一的一个过程,如果一有动就是二生三,就是分别对待。所以,动静之机,阴阳之母。说的就是针对太极而言,意思是说内里的静极而动,关键是不是真动,而真动的前提是不离太极的状态。阴阳是孕育万物的必须。内里的生命再造的主宰也是太极的状态。可以说,太极就是神气的无离,无极则是清虚的心境,于后天来看称为意。唉!我总觉得这是落于后天的说话!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屈就伸。此动是人为之动,人为之动,就离了清虚的心境。不是真太极的真动。所以,紧接着说,静之,则合。就是说不要主动为之,物来则应,物去不留。能这样的不追不弃方是正道,这个正道就是随其生灭而不生灭。绝不牵强。我把这段话给分开了,因为我是在先天上解释她的啊!分开后我发现这是两个动名词语法(动之。静之)。所以,意思一下子就明了了。而且还把无过不及,随屈就伸联系到了静之,则合为一体。

我好象还有什么没说明白的!那就是具体的应用啦。在应用上,因为是道家先天太极的练法。所以首先是要站桩。桩法不是练力,是练的气。坐法不是枯坐,练的是神。而在这个过程中的确是离不开意,离开意,就没入手的途径了。只要法度作的对,那就能一身平和,念虑少欲----万物归三,而又由三归二。此时是太极图象。这就是神气,而外面那个圆不是别的就是意----心境。意到此不能用了,一用就是那个人为的动,但是她还是存在的。反正就是返归,返归再返归,没有分合的对待说法。证到那个一就是一阳萌生,全体舒泰,心境清凉,这时就可以坐了。此一是真一,再造变化之时,都是她,你说无为的真造化能以后天的分合见解而论之吗?当然我是很注意桩法的修炼,这也是我老师常要求的。有此一,行功走架就又不同了!纯是先天的东西。我很佩服孙禄堂先生的架子结构,那里就是为了一而创编的。如果只是走架,我个人认为,不代表我的门派,那孙老先生的精华就将成绝响。


l         打手不用手,脚下飘着走;用意不用力,没有就是有。


l         练养结合,以养为主。


l         把站桩和划圈结合起来,感觉很不错,我的做法是:腰下和跨连接处还有腿和裆要象站马步壮和浑圆桩,有意识的让它稳当,能产生一种特别稳的感觉;而且下盘站好之后,上半身非常放松,感觉上半身没有很大力气想有僵劲都不行,只能划圈了,所以我想,松腰是一种状态,而不是一种意念或者要求,你想让它松,不见得就会松,而你把马步下去,把裆撑圆,下盘稳定了,腰自然会松,上半身自然灵活.


l         直心是道场


l         道德经》密意只有四个字:虚心实腹,是入手处。“虚心实腹意俱深,只为虚心要识心”。此心是指天心,有位置。


l         太极按照地域和风格,以及练法应该分为两派。一为南派,一为北派。因为南派更多的保留了道家的修习要求和门训,所以其派有实难见。相传是张松溪先生一脉。甘凤池先生就是这一派的显著人物。到了清朝的时候,甘凤池的嫡孙甘淡然先生云游至北京城。据说,那时他已九十有余。经王兰亭先生的介绍,遂于李派创始人,李瑞东先生相识,相见有缘,加之李瑞东先生最爱学习天下各家太极,在诚诚之心下,终得江南派太极得精华。后来这也成了李派太极的镇门绝技。还有就是,李瑞东先生一生学尽天下,还得到了陕西派太极一系,只是我没问过我老师有关陕西派太极的情况。所以不知为不知。抱歉!我犹龙派的确始自三丰祖师,是在清朝中末以后由武当道门传出来的。这个争论是没有必要的。《武当》杂志社的挖掘小组在建社初期就开始了这一派的寻找。这是有记载和有权威部门经过周密的考察肯定了的。受传之人就是我门内的第三位祖师-司星三先生。王兰亭,李瑞东,司星三他们三位前辈在杨禄缠先生逝世后,常在一起,王兰亭先生的绝技我不太清楚,但是功夫很高。估计也是另得道门别传。后入神秘大山隐修而无记载!李瑞东先生的绝技是“江南派太极八法奇门拳”,技击不同于任何一家太极,都是走奇门,踏洪门的步法,老师说那是一步就三丈的打法,厉害的不得了。有“野蛮太极”和“武太极”的说法。司星三先生的绝技是“犹龙派太极”。司祖师自得“犹龙太极”,遂与以前功夫分别开来,他本来就是一个不爱言语之人,深得隐修的内蕴。


 


点赞

推荐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