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 太极拳以走架为体,推手为用。何谓体用?体用之说,取自儒家,体指本体,本质。用指功能,功用。太极拳一身备五功,此五功指的是走架。推手,大握,器械,散手。由此可见,推手只是太极拳五功之中的一功,属于太极散手的基础功,万丈高楼起于基石,千里之行始于脚下,而推手的练习也只能从基础练起-----定步单推手。 l 定步单推手,有以手分类和以步分类习练堋,握,挤,按……
上善若水是说圆满无碍的道(理、法)就象那水象一般,虽为生发万物之本、之始,但是却不与之混肴。万物有这里生发 最后有泛归到这里。既然是泛归与出发都是这里,那么老子就传下了根本的法门,就是太极门,世称文始派,或犹龙派。而太极门才是说明了真正东西的定义。太极拳的真修就是源于这里。太极拳的修炼也是这样的。这样的太极拳才可称为太极拳。否则,即使是名为犹龙派,可实际也是外道!读《道德经》要从义上读,一个字一个字上读。抓住了开篇,就是有了全文的钥匙。 三十辐共一彀 这句话是说 三十幅 比喻为后天 因为 大衍之数五十有五 天占二十五 地占三十 地为后天 共是泛还之意 一彀就是 一 是先天 这句话就是说的是 后天泛先天,为此篇开宗明义的概说。 太极拳也是这样。“分明火候七十二,……”那一篇杨家传抄的老谱当中的文章说的也是太极拳的这个意思。而在太极拳的修炼当中,形体为后天,而意为先天。太极拳就是意在当先,一意不可须臾离了周身,或一手,一势。太极拳的动就是围着意动。三十幅者就是后天的一切的概数。这里的一 还是指的不可分。这种思想也正是〈道德经〉的真髓! 〈道德经〉有隐、显二义,分别是修道者处世与修炼的精髓。可见,当年老子也是不提倡离世而修的!而只只孤修寡炼,就不是上善。〈道德经〉也不是针对太极拳而做的。可是太极拳却是真的离不得〈道德经〉的本义!太极拳始于道家,其产生和发展都是没有离开道的。一个人要是能多理解和了解道家的经典,那么与不了解和不理解的人练的太极上迥然不同的。我有一幅安徽练吴式拳的朋友的照片。他也爱道,比我还明白。学太极时日不长,可练的拳很有味道。也很有道味。 杨家的太极我为什么说除了杨班侯的拳,以后的我不想说呢?因为杨班侯的拳不仅保留了杨露蝉先生在陈家学来的东西,而且那才是陈长兴的太极。后来的陈家太极有一部分就是陈长兴用他学来的太极与炮锤结合的东西。陈家的拳之所以不一样。而又出了陈发科这样的高手,以及后来的高手,以及与陈王廷的拳理迥然有别的陈家太极拳理论等等,都是有力的证明。 [page]
魏树人先生在他的太极草堂中曾说过,杨健侯先生当年曾说过“南天门”一事。在我看来杨露蝉是另有境遇,杨露蝉与杨健侯是在把太极拳作为道来看待的。所以说“以拳目拳”那是下乘。而下乘者不是低级。《太极文武三乘解》,说的也很地道。只是不好做。 道家太极和民间太极相比较,前者保留着原始的东西,有文有武,有体有用。离了道的理解就不能完善。是最系统的。但是传的微弱,单薄。好象是为了延续而传,而不是为了发展而存在。可实际这也正是道家太极的自身特性。没有办法的。一变化就会丢东西。所以人在自己的爱好。人们的谈论不能决定她的变化和有无。很多有高功夫的太极拳家在晚年觉得太极是越练越深,好象不只只是一个拳能含括的,这就是道在太极拳里自然的体现!民间太极就是太极拳的发展的一个影子,结果!不是不好。我在练陈式拳的五年里。从道的角度琢磨,也能做到很多的效果。可是不系统的修习,使我出现了一点偏差!这也是我学习犹龙太极和总说要有老师的原因。 而民间的太极拳家很多都是脑,心脏,血压等有毛病,甚至因之而死亡,这说明了什么呢? 别的内家拳和外家拳也是有着这样的现象。当然不是全部,但也不是没有!这就是当年杨氏父子不和杨班侯练的一样的原因。太极那个练法,不是很好。很多的朋友老是想为太极挣口气,而老是说太极技击,总是认为只有技击才能怎么怎么地。其实这是违背太极真义的!在报刊上,总是有人呼吁要用传统的东西代替散打等,去对付外国拳,为中国 的本土武术文化争光。可是要知道啊。传统的东西就是要慢慢来的。欲速就是不能达到本身的最好的效果。而息心体忍才可能性大一些。再等到散打高手们夺冠了,去与他们打又怎么不可以呢?要成大事者,想要想百年大计,而非蝇头小利!!!我始终认为,如果大家真的是那么做了。到了那一天,即使有功夫了,你已经不会再象当初的出发点一样了,这也是中国传统武术所独具的。
着熟者,习拳以练体,推手以应用。“着”即动作,方法之谓,熟乃熟练是也。在招术这些有形的可操之作熟练掌握后,逐渐地去领悟太极之内在的精髓—阴阳之理,从而迈入太极之门。太极拳推手其最基本着法为堋,握,挤,按,采,列,时,靠。更有抓筋,按脉,闭穴,截膜,擒拿,蹦放,抖擞,切错诸术。微明先生说:“着乃变化之法也。”又说:“着熟不难,懂劲最难,懂劲之后,方谓入门。”可见入不入太极之门不是以你的拳令长短,名声大小来衡量,而是以懂劲与否来裁定。“由着熟而渐悟懂劲。”人之修炼不能顿悟,必须渐而进之,安而行之,由低到高,循序而进。只有在道学上武功修为中逐步点点滴滴的领悟,才有日后豁然贯通之时。“悟”指的是细心领会,默识揣摩,这其中必须有真正懂得太极精微之意的先辈的传授。杨澄甫说:“成为名手,一要传授好,二要肯下功夫,三要体格雄厚而又活泼,四要心精细又能领会。”在现今社会上好为人师者着实是太多了。荀子曰:“人之患在于好为人师。”而其之所以好为人师,并不是想真正帮助别人,是表现欲,虚荣性的促使,所以说好为人师者必浅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固而说初学太极拳的同仁们择师之时切不可太看重名声,“盛名之下其实难符。” 恩师告诫:“只谈不练,终生无成,功夫是汗水加时间的结晶品,然而切不可忘了“悟”。悟与练同等重要,尤其是在中高阶段时悟与练相比更是有过之无不及。当然,人的夙慧与天份各不相同,但业精于勤,荒于嬉,所谓勤能补拙。恩师尝语于我:“太极拳术从先化后击到即化即击臻不化而击。从不丢不顶到即丢即顶,从舍已从人到随心所欲。从循其规矩到脱其规矩。”这是从必然王国到自然王国的过程。唯有悟其理才能通其术也。 关于“懂劲”。太极拳论云:“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挤方谓懂劲。”:阴阳即是虚实。这个大家都清楚。关键是“相挤”二字如何理介。对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里不作评说,只谈我之拙见。相挤犹如太极图中之阴阳浑和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相连不断,浑然无间。在推手之中,当彼方得机得势,得我之着力点时,我急速在接触处虚空。彼一出劲犹如推在万向滑轮上之落空感觉,此说虚即虚也。而我之出劲,如水库之闸,蓄势待机。机至我之劲如启闸之水,排山倒海势不可挡,此谓实谓聚,所谓发之至聚。总之,我之虚实无定,彼感纵横莫测。恩师谆谆告诫:“欲求懂劲,唯以轻灵。”所谓“轻灵变化求懂劲。”在学练过程中唯有走轻灵之路,别无他途。由松入轻,由轻至灵,灵则能变,变则通也。轻是条件,是基础,灵是通途,变是关键,通是目的。至于如何变,其中要诀是掌握机势。有势无机,发挥不了应有的能量有机无势,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太极拳推手之机势是在走化之中而得之。走化是以退为进蓄势待机。早则我势未成,迟则彼觉而变。可见掌握“机”之重要。 机与势乃如人之魂与魄也,此太极拳论所云:“应敌变化示神技”是也。太极本无法,动即是法。招法有万端之变化,我却追求应敌变化而变化之哲理。所以说只有具备聚散自如,这一条件,也就是阴阳相挤。才能得机得势。在技击之中能灵活运用,虚实,聚散,柔刚,沾实,乃得太极之妙用也。此理我能知之于心,却难娴之于手,正是所谓:“连环可解,肯启未尝。” 至于“神明”实非我辈所能说清楚,“人生期,禀得虚气,精明通悟,学无滞塞,则谓之神,夫神者,智之渊也,神清则智明。太极拳练的是精,气,神。我们的祖先常说:”聪明还是愚昧在于精,精是心的根本,精气清爽心地就明快,精气浑浊心智就愚昧,急躁还是宁静取决于气,气是决断的基础,气盛就急躁,气平则宁静。性情坦荡还是猥琐的本质在于神,人的神主宰着智,所以神气平和的人,气质也显得平和,神气猥琐的人气质也不佳,练太极拳时为何要放松,又为何要敛气入骨,放松为的是宣通筋脉,敛气目的在于壮骨,因为勇敢还是怯懦取决于筋脉,筋脉是气魄的基础,筋脉强就显得气势,弱就显得怯懦。坚强或懦弱的根源在于骨质,骨胳是人的质地关键,所以骨植粗壮就显得强悍,骨植纤细就显得懦弱。所以说太极拳练到上乘境界时在于开发智慧,改变气质。在技击上,一站在对手面前,对手就在我的意气笼罩之内,其前进还是后退,其左腾还是右挪,都在我意料之中,当然这都是相对而说,如果对方的功夫在我之上,浅怎能测深,技击有技上的神明,处世察事也有其中之神明。虽然两者各不相同,然理相通也。所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头顶三尺有神灵。微明先生说:“精神魂魄意,心肝脾肺肾,攒簇各归其根,各复其命,则天心自见,神明自来。”神明来自于天心。何谓“天心”,道说:“天心者,三才同禀之心。玄窍是也。”贤哲启之,愚昧闭之,然天心一窍,不在身中,不在身外,不可摸索而开,只能默存以俟。丹书中所谓:“是那么,非那么,非那么,却那么。”才是如如,一开永开。而功法在于存诚两字,若知存诚,人知修炼,天目自开,天心自见,神明变化,各师于心,此中感觉各人各不相同,其中妙诀,虽不差毫米,然而甚话。全在聪明,又须沉静,非极聪明人引不得,非极沉静人守不得。固所以在亦步亦趋的修炼过程中,太凡心胸宽广,处世淡泊,德行高尚之人进展较速,那些处心积虑,争强好斗,名利欲重的人,虽费尽心机,刻意追求,亦能勤学苦练,然而到一定阶层决难上进,这是心欲所至。试问,一个胜欲观很强的人,他的心境完全沉浸在“胜”的愿望支配之中,岂不违背太极拳的要诀“无为而无所而不为。”其心中想着胜念,始终围着求取,时时占着有为。何能静以制动。又何能神而明之。故修炼太极拳功深者,唯以心态平和,处事淡泊,求功深必先求德高意诚,欲有作必先循无为。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