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28475|回复: 20

我的一点感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0-22 1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我对太极拳学潜心思考,有一点感悟,现整理成文,不惴浅陋,发在网上,就正于各位方家:
孙公禄堂于形意八卦之后深研太极拳学,合三拳而成一理,遂创孙氏太极拳,发明其中道理。现在太极拳风行一时,但习拳论武者多如牛毛,而得道明理者廖若晨星。这多是不明太极之理,不知太极拳最实质的修为在那里。
太极拳者,人自身元阳之体合于中和一道也,其所练者不专在筋骨,也不专在劲路,而在一气。
此一气充塞全身,四肢百骸,所在皆是。一气流行,生生不已。有人称之为混元一气或虚无一气,我看都只反映了这一气的特征,而没有揭示其中实质,不如把它称为中和一气更准确,因为它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源宗气。
此一气,空亦不空,思之则有,触之则无,看不到摸不着,却又随时能感到它强大力量的存在。
此一气,纯在开合动静之中,不在内景,执于内景则拘于内景;也不在架式,执于拳架则流于形式。习者只在自然之中一点心意,默志揣摩。
此一气,首要完整,略有乖戾即便散乱。手脚腰身完整一气,五脏四稍处处整齐,心意一合即成灵念。内外相合才算是一气之完整。
此一气需有神主,一点神意如光照灵台。透彻却不拘滞。一身之气有了主帅才能将开合吞吐、动静虚实之转换合于法度, 一应自然。
其中以澄心定性为主要功夫。有澄定而后有静笃,静笃而后有良知。习拳者力求恢复无为之身心,无为而后心性始能光明,有了光明良知才能把握自身之一气神明,不仰不俯、不偏不倚,和而不流,达于太极拳道之中和境界。
发表于 2003-10-22 12: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在于神而不在于气。
为什么不在于气,关键就在于顺其自然,先有为后无为,
所以要懂劲。慢慢练吧,你能想到十成,但你练出来也
许不到一成。
发表于 2003-10-22 15: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气很重要,但不能执着于气.孙公禄堂公说"在气则滞".
发表于 2003-10-23 2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这话不是孙先生说的。楼主所谓“中和之气”与那一个气,似并非同一意思。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对一个字的理解有很多种,研究心得重在领会精神,执着于文字就如同练拳的时候执着于气一样,未免偏于“滞”了。拳术中的奥妙多不能言传,所谓心领神会,才能妙悟于胸啊
发表于 2003-10-23 22: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基本同意这种观点,太极不在形,而在神气。练了这些天太极,越来越感到的并非招式,劲力,而只有三个词: 自然、中正、和神气。此外无它
发表于 2003-10-24 07: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引用由碧海潮声2003/10/23 08:17pm 发表的内容:
“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这话不是孙先生说的。楼主所谓“中和之气”与那一个气,似并非同一意思。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对一个字的理解有很多种,研究心得重在领会精神,执着于文字就如同练拳的时候执着于气 ...
首先,楼主的文章我没看清,以至唐突评论,确是我的过失。
第二,楼主好文章
第三,“在气则滞”不是孙先生第一个说的,但在他的拳论里曾着重强调过。

 楼主| 发表于 2003-10-27 14: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的修习,不在专气,不专在神。专在气则滞于气,专在神则拘于神,这是老辈拳家的总结, 不会错的。
而我所论是“中和一气”不是单纯的“气”。其中区别很大,我简单说一下:
中和是正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之谓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可见中和不仅仅在习拳者的人身,而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正理。所以习拳者都应遵循中和的道理。
什么是中和一气呢?“乾坤肇造,元气流行,动静分合,遂生万物。”天地万物之中自然界育有生生不已的生机,这就是元气,人也是一个小天地,人也有先天元气存在于体内,“先天元气,赋于形质,包含先天元气故人为先后天合一之形体也,”“人自赋性含生以后,本藏有养生之元气,不仰不俯、不偏不倚,和而不流,至善至极是谓真阳所谓中和之气是也。”中和之气流转不息,人于是生动活泼。
从以上经典的论述中可见,中和之气是人的根本,有之则生,顺之则健;无之则死,逆之则病。它与“气与力合”中的气不同,与“调气调息”中的气也不一样。
“其气平时洋溢于四体之中,浸润于百骸之内,无处不有无时不然,内外一气流行不息于是拳之动静即根此气而生放缩之妙即由此气而出。”“开合像一气,运阴阳即太极一气也。太极即一气,一气即太极。以体言则太极,以用言则一气。”
学拳,难在明理,明理后又要勤奋修习,以上各友所论很对。

发表于 2004-3-20 19: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气者,仙家谓之元神,医者谓之元阳。对元神的作用没有深刻体会,功夫很难到家。我认为五云桩的一些说法很有道理,但其中的内涵只能靠功夫达到一定层次后去体悟,想描述准确很难。
发表于 2004-3-20 19: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劲整、气沉、意透
是内家拳的要求和练者的追求
而在自己的练习过程和
实践过程中
能够了解阴阳、熟悉阴阳之性
知其白、守其黑
于其中
阴阳相和即是中和
阴阳相切即是爆发
俱是太极之功
发表于 2004-3-20 19: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劲整、气沉、意透、神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