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 理论研究 查看内容

【太极拳理论】欲得太极拳的神髓,必先明太极妙道;而学习太极拳,则又为入道之基

2014-9-19 10:24| 发布者: 明远| 查看: 4725| 评论: 0

摘要: 太极拳以其肢体活动形式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经过了两百多年的历史。应该说是修心炼性之法宝,嗜武功者又能当做自卫的防身之术。自古至今,多少人都说太极拳具有高度的技击性、艺术性、科学性,理论深切,细致精奥 ...

      太极拳以其肢体活动形式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经过了两百多年的历史。应该说是修心炼性之法宝,嗜武功者又能当做自卫的防身之术。自古至今,多少人都说太极拳具有高度的技击性、艺术性、科学性,理论深切,细致精奥。古太极拳经云:太极者无极而生,太,至也、大也,极,乃枢纽根柢之谓,太极为天地万物之根本,而太极拳则为各拳之极至。

太极拳的动静之机与阴阳,变易物体之位置,或动体进行之方向称为动。保存或维持其固有之位置或方向称为静。机者,朕兆也(预兆)。如阴符经天发杀机之机。太极者是枢纽机关。太极拳当行功时,心中泰然,抱元守一。未常不静,及其静也。神明不测,有触即发。未常无动,于动时存静意,于静中寓动机。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合乎自然,此太极拳术之所以妙也。

      万物之生也,负阴而抱阳,莫不有太极。有太极斯有两仪,故太极为阴阳之母。太极拳着着势势,均含一圆形,其动而阳,静而阴,及刚柔进退等,均与《易》理无异。故得假借《易》理说明之,非强为附会也。

      中国古代学说,诸凡事物均以阴阳喻之,故阴阳无定位。太极拳之为阴阳亦然,如拳势之动者为阳,静者为阴。出手为阳,收手为阴。进步为阳,退步为阴。刚劲为阳,柔劲为阴。发劲为阳,收敛为阴。粘劲为阳,走劲为阴。手足关节之伸为阳,曲为阴。分为阳,合为阴。开展为阳,收敛为阴。身躯之仰为阳,俯为阴。升为阳,降为阴。凡此所喻,无论遇如何变化,内皆含一圆形,故动静不同时,阴阳不同位,而太极无不在焉。

       入道之旨,当混沌未判,洪蒙未辟,本无动静,何有阴阳。故以虚无为本者,无不合道。天地如是。太极拳习至极精处,亦如是也。然此指先天而言,指习拳术功深进道者而言。初学之士,骤难语此。

      无极而生者,本于无极,此拳种该重在锻炼精神,运动作势纯任自然,不甚拘于形式,以虚无为本,而包罗万象,故曰无极。然初学者,也必当从有形之姿势入手,学习久之着熟,渐感体证内在觉知。必当,悟真理,求真源,融会贯通,才能步入于神化之境。

3

点赞
3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6 人)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李WJ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