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互动交流 武林杂谈 查看内容

论太极拳中的调息

2013-9-11 09:01| 发布者: 太极乡音| 查看: 13840| 评论: 1

摘要: 调息的本质 调息是练习太极拳中的核心概念,调息与调身、调心是太极拳术中的核心要素,被称之为“三调”。调身是调节身体的基本动作使之符合太极拳术的规范,即调准太极拳的拳架。调心是调节人的意念,入静入定最终 ...


在练习太极拳中如何正确进行调息

层次性原则

    我们要根据练习太极拳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层次的调息方法。在第一阶段,即初学阶段,这时应当主要采用自然调息法,要求做到顺其自然,通过调节呼吸消除紧张、缓解压力、形体舒松自然,因为在这个阶段练习者的主要是仔细看师傅的示范动作。思考、记忆动作的要领、套路的结构等问题。这时还不能立即还不能太注重呼吸,徒弟是不容易理解接受的,而且很容易出偏差。尽管拳式动作的一开一合、一虚一实编排得很正确,合乎一呼一吸的原则,可是在初练拳时,仍应强调动作与呼吸自然结合,不应拘泥执着,这样才符合“气以直养而无害”的要求。第二个层次即练拳达到动作比较规范、标准套路比较熟练的程度后,就要采用逐步让修习者采用逆式调息法,即腹式呼吸。此时要求随着练拳动作的升、降、开、合、小腹自然、自动有松有收,呼吸做到逐渐跟随动作,配合动作、气沉丹田、内气运行。第三个层次即练拳达到动作相当规范、标准套路相当熟练后,就要求修习者在采用逆式调息法时,深入体会吐纳与太极拳每个动作的开合进行密切配合。这个阶段练拳时,不管是大开大合,还是急进急退,呼吸完全与动作合拍,这时呼也气沉丹田、吸也气沉丹田,内气运行更充实。这时动作与呼吸的关系是主与从的关糸,呼吸紧跟动作、配合动作,是腹肌运动的结果。腹肌运动加强了丹田气,为力由脊发提供能源,这就是”腰为第一主宰,丹田为第一宾辅,这就是虚其心、实其腹的表现。第四个层次,即修习者已经能将吐纳与太极拳的每个动作进行比较适当的联动,此时,就要强化太极拳的技击意识,通过推手或切磋中训练技击。这个阶段就要在逆式调息法的基础上,灵活采用胸式调息法和技击调息法。第五个层次,即练习太极拳术炉火纯青之阶段,刚复归柔,以意念变手,功夫已达出神入化,达到炼神还虚“炼虚还道”,进入空而不空。形神俱妙,天人合一,与道合真的境界,即可渐进而采用化境胎息法。

灵活性原则   

    调息在练习太极拳中非常重要,但采用何种调息方法,则是非常灵活的。无论是陈、杨、吴、武、孙太极拳,还是其他支系的太极拳,都强调调息的灵活自然。即练功时,呼吸的长短、呼吸的轻重,并非一成不变的,必须根据现实的具体条件灵活而适当地加以运用,要根根太极拳练习者的目的、练功进程、练功环境的不同而相应有所变化。比如在练习拳架的时候,出手为呼,收手为吸;升为吸,降为呼;提为吸,沉为呼;开为吸,合为呼;动步转身及各式过渡的时候,为小呼吸。所谓小呼吸,即呼吸不长,不呼又吸,而含有稍停息之象。在推手时,按为呼,挤为呼,捋为吸,掤为吸,化为吸,被捋为自然小呼吸。这时小呼吸是求心静,心静则可视听对方的行动,而不致有误。如被挤被按至不能再吸时,则改为呼,使吸进之气散于四肢。所以,呼至不能再呼时,改为吸,吸至不能再吸时,改为呼,呼与吸便可以循环变更。在大捋中的呼吸,闪为呼,靠为呼,按为呼,捋为吸,被靠为吸,被捋为小呼吸,转身将按未按时,为小呼吸,其他动步未发劲时,也均为小呼吸。因求其静而能视听,并且有沾粘之劲。太极剑、刀、杆、散手等.其呼吸运用亦与练习拳架相同,即出手为呼、收手为吸,降为呼,开为吸、合为呼等等。又比如在技击时,因太极拳技击是要“因敌变化示神奇”,打拳快慢要因人需求而不同,有时是先慢后慢,有时快而复慢,有时连续发几个快速动作。其中,动作与呼吸如何配合,只能做到呼吸频率与动作频率大体一致,很难做到绝对一致,但丹田呼吸与口鼻呼吸快慢一般还是要一致的。一个较慢的动作过程序之间加一次短吸,在技击上为接劲。相反,有时在一呼之中连续完成两个乃至多个发劲动作,如陈式太极拳中的一些快速动作。总之,自然调息法、逆式调息法、胸式调息法、技击调息法、逆式调息法、胸式调息法、技击调息法和化境胎息法这五种方法,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妙处。练习者应根据“有利于人体的平衡健康,有利于顺利进入功态,有利于快速长功力,有利于高效准确技击”的四个标准对调息方法做适当的变化,这才是符合科学。

意形相随原则

    这里所强调的,就是调息要与意念、动作紧密相随,合成一体。调息既是练好太极内功,又是学好太极拳架的重要因素,它对整体技术的提高和身心健康十分重要,正如历代名家反复强调“能呼吸然后能灵活”。练功者根据自身情况,正确选择和运用调息方法、掌握调息要素、遵守调息的规律和原则、明了调息的实质,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反复实践,把意念活动和呼吸或气息的出入紧密地结合起把“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这些太极拳基本动作与呼吸或气息结合起来,并使呼吸达到深、细、匀、长,自然活泼的境地。也就是做至调息、调身、调心这三个太极拳中的核心要素统一协调。比如练习“如封似闭”这一式。当第一动右捶回收变掌时,肢体方面要松屈,意念上是由实逐渐变虚,由于身体逐渐后坐,这时胸肋背部肌肉和骨节部相应地徐徐收缩,横隔膜受其影响也呈收缩状态,因此胸腔容积随之增大,这时必然要吸气的。当第二动两掌前按时,意念上是由虚逐渐变实,由于肢体逐渐向前伸张,胸胁腹背部肌肉和骨节都相应地舒缓,横膈膜受其影响回复到平时隆凸状态,胸腔容积随之减小,这时也就必然要呼气。太极拳中的其他招式也是这样的。因此练太极拳时,自始至终每个动作都要与呼吸有节奏地、自然地结合。是调息、调身、调心充分协调统一。

自然适度性原则

    太极拳调息的自然适度性原则要求练习太极拳时调整呼吸的活动要适中。调息不能过于执着,要纯任自然,做到适中放松,松而不懈,这样才能“运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也就是说,在放松达一定程度的情况下,内劲才能“由脚而腿而腰,形子手指,达于四梢”。正如太极拳家陈鑫说:“打拳以调养血气,呼吸顺其自然。调息绵绵,操固内守,注意玄关。轻轻运行,默默停止,惟以意思运行。”练习太极拳最忌的是憋气。如果练习者故意为了强调一种调息法,或者在动作的规范、要求、运动路线及造型为了达到某种效果上,而产生憋气的状态,这是非常不正确的。而县这会让肺部气体不能很好的交换,影响血液中血红蛋白细胞含氧量在,气血停滞,运转不灵,对致全身动作爱到影响。所以调息一定要适度而自然。正如古人云:“勿助勿忘真火候,有候无意莫留停”,“太松精神散,太紧闭气窍。必须不松不紧,不迟不早,不住为住,不好为好,不凝之凝.不照自照,此点火候甚微妙,从生须当仔细料。不识此字不算修,修炼二字须忘了,多经炼字太著迹,一著迹便病根找”。在练习拳架的时候,要避免短促过急的调息方法,呼吸应以深长、自然、匀细为标准,短促过急的呼吸会让气不能下沉,而游离于胸,易造成动作的泻劲与松弛,难以达到一气呵成的技术要求。正如太极大师李雅轩所说:“呼吸方面,务须深长,使呼吸趁着缓和的动作鼓荡,又要使缓和的动作,趁着呼吸的鼓荡开合,并须要作得自然而顺随,这才是正确的练法。稳静安舒可以蓄神,呼吸深长可以养气,久而久之,则神气自能充实,身体健康也自然增进。”当然,这与在时发劲是不同的。短促过急的呼吸,乃是练拳纯熟后的自由变换,是为了技击性的目的,才有闪电式的爆发力强的开合虚实的突然变换动作。因为没有这种迅速变换的能力,在技击上是一个缺点,不可能应付对方迅速的袭击,也不可能迅速进攻和退却,决胜于俄顷。正如大师王宗岳主张“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名家陈鑫主张“缠绕回旋,至疾至迅”。因此,就要通过调息来适应这一需要。

综上所述,调息作为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呼吸吐纳活动,在练习太极拳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实际运用中,修炼者必须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技法的需求进行选择合理调息法,做到调息、调身、调心充分协调统一。才能从整体上促进功力技能的提升,获取最优的健身效益。

123
1

点赞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 点赞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易筋经与太极 2013-9-15 19:11
这是武魂杂志2013年第7期谢远基先生的论文,请网站将本文作者姓名加上。

查看全部评论(1)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