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互动交流 武林杂谈 查看内容

论太极拳中的调息

2013-9-11 09:01| 发布者: 太极乡音| 查看: 13841| 评论: 1

摘要: 调息的本质 调息是练习太极拳中的核心概念,调息与调身、调心是太极拳术中的核心要素,被称之为“三调”。调身是调节身体的基本动作使之符合太极拳术的规范,即调准太极拳的拳架。调心是调节人的意念,入静入定最终 ...


 调息在太极拳技击发挥重要作用

    高超的技击性是太极拳的本质属性。调息则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太极拳动作质量的好坏有诸多因素,呼吸与动作的配合关系是其重要的部分。太极拳名家吴公藻在《太极拳讲义》批出:“一开合即一呼吸,成就玄妙不思议之功亦在呼吸。”劲势有攻、有守、有化、要以调息为垫,促劲势、意气相合构成势能。正如弓与箭搭在一起,劲好比发出之箭,则气为拉开之弓,弓箭拉开的形状为势。箭是去达到目的,弓则服务于箭达到目的效果,调息在其中则起导引和推进作用。正如《十三势行功心解》中云:“能呼吸,邂逅能灵活。”这里强调的,也是要求呼吸与动作当求其互相合拍,应呼则呼,应吸则吸。吸为虚,呼为实,知之然后身体自能灵活。所以采用逆式调息法和技击调息法,是达到技击效果不可或的重要手段,故在练拳架,或通过一些功方法增强这方面的内功训练是十分必要。

太极拳调息的种类及特点

太极拳的调息形式主要有五种,别是:

自然调息法

    自然调息法练习太极拳初级的呼吸方法,接近正常人的呼吸方法,又称混合式调息法。呼吸不随意识和动作的改变而加以改变。自然调息法就是不要过分注意呼吸和拳架、动作的配合问题,在做好拳势动作基础上,呼吸以自然、舒服为宜,你觉得舒服了,就对了。长此以往,呼吸自然就和动作配合上了,这实际上是以动作来调节呼吸。这种办法的前提是动作要准确,要合乎规格,要规范,对动作要求比较高。在学习太极拳的初级阶段特别提倡自然调息法。因为自然调息法是使人们在练习过程中不加任何勉强或干扰的呼吸形式,练习者是为了记住太极拳的动作规格、路线、方法和要领已无法在人体生理方面再做任何要求,在练习过程中只能获得一种感性认识,对运动技能的内在规律并不完全理解,做动作时人体表现出停顿,不能起到节节贯串,相连不断,一气呵成和用意不用拙力效果。所以在练习太极拳的初期,呼吸法自然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将是形成腹式呼吸的基础。

逆式调息法

    逆式调息法是包括练习太极拳在内的中华武术气功的主要呼吸方法。即在呼吸时横隔膜肌收缩,腹部随之起伏,是以隔肌活动为主的呼吸方式。从太极拳的生理特征来说,逆式调息能加深和加大肺活量,也是这种呼吸方式,才能表现出太极拳的柔、匀、细、长-在动作配合上才能协调,在太极拳运动过程中所采用的气沉丹田,内外结合,缠绕运动,舒畅经络等,都是通过腹部逆式呼吸来完成的,腹部是“丹田所在,练习时在身体端正的基础上意在丹田,通过意识导引呼吸,将气缓慢地传送到腹部脐下,使腹部任其自然地起伏鼓荡,在充实饱满地状态下腹肌向四周产生紧张内裹之势,太极拳是以腹部的松弛起到转换重心和传递劲力的作用,也正因为采用这种腹式运动方式,使呼吸更加深长、自然、匀细,并且通过意识将气徐徐吞吐,使呼吸方式符合动作运动的规律,而在运动生理学中还说到,腹式呼吸的吸氧量大.并且在呼吸中有加深气息的深长作用,这对太极拳运动在沉稳的基础上,促进呼吸达到柔匀、细、长起到一定的效果。逆式调息法是练习太极拳最常用的呼吸方式。

胸式调息法

    这是练习太极拳时一种特殊的呼吸方法。这种呼吸的生理过程是胸和肋向外向上扩张,同时两肩也向上抬升以帮助胸廓扩张,外界空气便压入肺内而完成吸气,然后胸肋复还原位,两肩下沉使胸廓缩小,肺内储气便排出体外而完成呼气。而在练习太极时,要求练习者做到气沉丹田,含胸拔背,沉肩坠肘等特点。那么胸式调息法会无意识使胸廓紧张,外表会出现双肩上耸、腹肌紧缩、颈项僵硬,在动作中就不能达到含胸拔背和沉肩坠肘的要求。特别是在太极推手中,为了起到“引进落空瞬间转化”的作用,就应当采用胸式调息法,利用胸部开合、提沉,起到以胸化劲的效果。

技击调息法

    这是技击时采用的主要调息形式。在运动过程中,根据动作要求和技击时的情景,利用呼吸机能的短促吸气和呼气,使呼吸在发劲时产生哼哈二声。在太极拳运动中采用这种发声来协助人体的各种发力动作,特别是在太极拳的技击运动中。尽管都采用以四两拨千斤的柔化方式为主,但是也有很多发劲动作,为了使劲发得有渗透力,发声是一种最好的方法。呼吸中的发声能使人体的肌肉得到快速的收缩与舒张,具有较高弹性作用,还能使肌体得到放松。通过练习可以使人体内的意气得到调整。练习太极拳时能起到以气催力,以声助威的功效。比如在陈氏和杨式太极拳中有”嘘、呵、晒、吹、呼”五音,在武式太极拳中有“掤、业、噫、咳、呼、吭、呵、哈”八音。调息中有了这种辅助声音,就表明呼吸与动作已经密切配合,并提高了内劲的运用。由于有了这种声音的辅助,使呼气中的动作就更显得自然而沉着,使吸气中的动作就更显得自然和轻灵,从而使肢体的活动无形中贯注了一种内在的力量。

化境胎息法

    这是练习太极拳达到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炼虚还道之化境所使用的方法。化境胎息法又称“脐呼吸”、“丹田呼吸”,像婴儿一样用脐呼吸,达到“吸气绵绵

呼气微微,虚极静笃,神凝气结,心俞定而息愈微”。懂中医和气功界的人都知道“万物皆有气”,人体的各个部位时刻都存在气化运动,都可以与身外的大气相通。在物理学和化学等现代学科来说,其实就是万物的热分子运动。练功有素的人,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以相对地停止肺部呼吸,而依靠丹田呼吸和体呼吸(即通过毛窍呼吸来实现热分子运动)来维持生命。练辟谷进入胎息的人,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依靠丹田呼吸和毛窍呼吸吸进大自然中的营养物质而维持生命。正如《抱朴子·释滞》:“得胎息者,能不以口鼻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口鼻只是呼吸之门户,丹田为气之本源,圣人下手之处,收藏真一所居,故曰胎息。其本质是练习太极拳时通过意念导引的一种高度柔和的逆式调息法最高阶段。正如《云笈七签》曰:“人能依婴儿在母腹中,自服内气,握固守一,是名胎息。



1

点赞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 点赞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易筋经与太极 2013-9-15 19:11
这是武魂杂志2013年第7期谢远基先生的论文,请网站将本文作者姓名加上。

查看全部评论(1)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