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互动交流 武林杂谈 查看内容

论太极拳中的调息

2013-9-11 09:01| 发布者: 太极乡音| 查看: 13839| 评论: 1

摘要: 调息的本质 调息是练习太极拳中的核心概念,调息与调身、调心是太极拳术中的核心要素,被称之为“三调”。调身是调节身体的基本动作使之符合太极拳术的规范,即调准太极拳的拳架。调心是调节人的意念,入静入定最终 ...

调息的本质

    调息是练习太极拳中的核心概念,调息与调身、调心是太极拳术中的核心要素,被称之为三调。调身是调节身体的基本动作使之符合太极拳术的规范,即调准太极拳的拳架。调心是调节人的意念,入静入定最终实现以意领气、以意行功。那什么叫调息呢?《庄子》云:吹呵呼吸·吐故纳新。太极拳名家葛罄吾在《太极拳之研究》指出:吾国古来相传之吐纳、导引诸术,皆呼吸运动也。太极拳全为正呼吸法,亦名深呼吸,动作与呼吸始终一致而不乱.为最高之原则,此种非他种方法所同具。古籍《养生四要》中指出,“人身之气,以一出一入为一呼吸。一呼一吸,则为一息。”“息者,气也。《内功四经》对调息定义是:“气调而匀,劲松而紧,缓缓行之,久久功成,先吸后呼,一出一入,先提后下一升一伏,内收丹田,气之归宿,吸人呼出,勿使有声。下收谷道,上提玉楼,或坐或立,吸气于喉,以意送下。渐至底收。升有升路,肋骨齐举,降有降所,气吞俞口。其实,调息作为一种操作手段,几乎横跨于任何一门中华传统武术气功的修炼,存在于武术气功修持时每一过程。用现代的语言而言,调息是人体的一种机能,是运用意识调整呼吸,通过规范的吐纳动作与外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流,达到调和人体阴阳和激发人体潜能目的的操作工具。它是包括太极拳在内的中华武术气功修持的核心部分,它与调身、调心相辅相成、相互联动,在整个气功修炼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调息在太极拳中的重要作用

调息为练习太极拳提供必需的能量交换

    《易经》告诉我们,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巨系统,它和周围的环境相互起作用,即天人合一天人相应,是一个易的过程。现代科学又告诉我们,空气是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特征,营养物质之所以能化为能量,是依靠氧化才能进行的。人体吸人氧气充足与否,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水平,特别是人的大脑,如果严重缺氧几分钟就可以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形和坏死现象,造成对生命的严重损害。通过太极拳的调息,即通过一呼一吸的运动过程,吸进大气中的精微(包括氧和某些特殊的营养物质、信息能量),吐出二氧化碳和一切浊气,实现能量气体信息的有效交换。同时这种人体和大自然的气体交换过程,又是多层次的复杂过程。人体的呼吸系统至少包括三个层次,或说三种功能、三条渠道,即肺呼吸、体呼吸和丹田呼吸,人体的气体交换就是由这三个呼吸分系统共向来实现的。正如《类经》中就明确主张:善养物者守根,善养生者守息,此言养气当从呼吸也。调息的目的就是守息,就是养气。在练习太极拳时,通过调息使呼吸细、匀、慢、长,进而改善和提高呼吸系统的通气、换气和产能机能,使生命体内正气充盈、旺盛,使人体的各种身心活动得到充足的能源与强大的动力,从而调通经脉、运化气血津液,提高功力促使人们身心健康,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从现代人体生命科学来说,在练习太极拳时,通过调息,将提高心血管糸统对氧气、营养物质等精微物质以及对二氧化碳等代谢产物的运输能力,有效改善神经系统对于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的调节功能。因为通过调息,即在意念的指挥下通过膈肌的摆动和腹部的凸起和凹陷这有助于按摩腹面部的肠胃、肝胆、膀胱等器官,并提高消化、排泄、生殖系统的机能,还使人的心奇装异服也会随着大脑皮层活动的兴奋抑制而变得清虚静泰。

调息自始至贯穿融合在太极拳练习过程中

    调息,吐纳或闭气,自始至终都灵活地贯穿融合在练习太极拳每个环节和过程中。无论是陈、杨、吴、武、孙太极拳,还是八式、十六式、二十四式、三十二式、四十二式、四十八式、八十八、一百零八式太极拳,“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是其共性的最基本动作方法,而这些基本动作都是在合适的高处方法配合下实现的。太极拳中所有经、论、歌、决的练功要点都离不开调息的正确辅助。比如太极拳练习中“提剑、敛臀、吊裆、沉气”这十个要领和“松、沉、柔、匀、圆、稳、正、实、灵、健”这十个准则,都需要通

正确的调息方法才能实现。这些动作规范在调息中反馈,最终简化为吐纳,也就是开和合。其一般的运动规律是“开吐合纳降吐升纳、沉吐提纳”。即在开、实、落、发等劲势时为吐(呼);合、虚、起、蓄等劲势时为纳(),这种

    配合关系实际上是人们运动的一种顺势的、自然的现象,只是太极拳将它引导化而提升为理论。正如太极大师李亦番在《五字诀》中所说:务使气敛入脊骨,呼吸通灵,周身罔间。吸为合为蓄;呼为开为发。盖吸则自然提得起,亦拿得人起;呼则自然沉的下,亦放得人出。此是以意运气,非以力使气也鞭式为开、为吐(),接下来为合、为纳,及至右脚落地又为开、为吐,这样一开上下内外为之俱开,一合上下内外为之俱合而又绵绵不断。但这种“开吐合纳也是灵活的,可变为开纳合吐。比如起势两手平举时为开为纳(),落为合为吐(),则感觉神气顺达反之不顺。

 


123下一页
1

点赞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 点赞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易筋经与太极 2013-9-15 19:11
这是武魂杂志2013年第7期谢远基先生的论文,请网站将本文作者姓名加上。

查看全部评论(1)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