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流派传承 武林大观 查看内容

太极拳在台湾

2012-3-7 11:13| 发布者: 火柴未燃尽| 查看: 34685| 评论: 0|原作者: 东海大学政治系副教授 郭应哲

摘要:   1949年(民国38年),蒋介石率领中华民国政府搬迁台湾,随之迁移至台的大陆各省人士达二百万人,予台湾当地各方面之影响极巨。而太极拳,只不过是其中一个面向。流传至今的太极拳至少有三个特色:第一、具体而微 ...

二、王子炬(子和)(民前1年生,山东省济南人)⑧:其杨氏太极拳主要师承于吕殿臣,而吕乃杨澄甫幼徒,或与董英杰、李亚轩、崔一士等均为杨澄甫之得意门生。此外,王子和另有传授,艺不只出于一家,主要有二:
其一、李香远(字宝玉)。李氏习艺于杨兆林(字振远),兆林乃露禅长子凤侯子,凤侯早死,故兆林之拳艺出于班侯所授,乃杨家小架系统。此外,香远亦曾受艺于郝为真,也有「武氏太极」之传。
其二、李寿籛。王子和来台后,曾又与寿籛苦练两年,寿籛艺乃少侯及班侯之徒僧妙莲所授,也是小架系统。董英杰于《太极拳释义》中曾云:「振远先生之拳系紧凑之架子,打来不快不慢,澄甫先生系宽大柔绵而缓,少侯先生则紧凑而速」。故详究之,王子和之太极拳兼杨武二家,武氏出于郝为真,就杨家而言,又兼班侯、少侯、澄甫三者。一般说来,王氏之拳架概以平跨走趟子,特重腰腿功夫之锻炼,演来松柔而舒展,大开大展,招招之间,均出诸以精准之线条。中轴安稳,手足出以自然,状似悬丝傀儡然。此外,又特重推手训练,彼名之为「对待发劲的架子」,来自于杨家小架之紧凑快速手法,及刚猛之劲,在推手中练习。发人刚中带脆,手法快速连绵,角度出之以巧,不见浊力。准此,体用兼备,次第俨然。尚值一提者,王氏有二徒,一为郭秉道,一为邓时海,均台湾师范大学体育系教授,故王氏传衍,布于各级学校之中,使其推广占有一定之优势。当然,其门徒遍于社会各界,不乏名流,自不待言。王氏授艺之处,名为「华步庭」,而其拳艺又名之为「杨氏武艺广法系统」。
三、郑岳(曼青、曼髯)(民前10年~64年,浙江省永嘉人)⑨:郑曼青早于大陆即享威名,曾任职中央军校及任湖南省国术馆长,其拳艺依陈微明所叙,乃出于杨澄甫,陈氏云:「杨师澄甫南来,(郑氏)从学太极拳六年,师德配侯夫人抱疾垂危,得君援剂而起,师感之,悉以口诀相授,他人所未闻也」,此外,复有道家内功传承,陈微明云:「(郑氏)至蜀,复遇奇士与究,道益晋」。而其门内则多传承自张钦霖而来之左莱蓬,左氏内功。郑氏于台公开授太极拳甚早,其门徒颇多以授拳为专业,门下菁英辈出,均卓然成家,个个能打,在台蔚为一派,故或称为「郑子太极拳」,乃杨氏在台传承而别子为宗者。郑子太极拳要求,全身要松净,所站之桩是高架子,但跨腿足能接地之力,状似柔软无力,然触之发劲十分刚猛浑厚,特征十分独特。其能蔚为一派,喊出名号,特征明显亦要因之一。郑氏人称「五绝」,盖指其身兼拳、医、诗、书、画五艺,更善嘱文,于拳理之阐扬,著作甚丰。其门下弟子较富声名者,诸如陶炳祥、梁栋材、罗邦桢、陈志诚、黄性贤、刘振寰、干啸洲、吴国忠、宋志坚、鞠鸿宾等等,再传徒众,不计其数。而诸子均望重一方于太极拳界。系出吴国忠之陈取宽氏于台湾嘉义成立「如鱼太极拳学院」,骎骎然有成家之象。
四、黄性贤(民前1年~81年,福州人)⑩:少时即学白鹤拳、罗汉拳,来台后又拜虎尾二高林国仲为义父,习百草伤科与纵鹤拳。又访郑曼青,入其门下。民44年曾参加台湾省国术比赛,得太极拳组总冠军。45年应新加坡福州十邑同乡之请,赴新加坡授拳,此后即在星马授艺。民69年后又逐渐返台活动传艺,达数十次。尤其「松身五法」相当广传。晚年退居马来西亚砂朥越州首府古晋「静居晚栖」,终返逝于福州,落叶归根。黄氏太极拳艺出于郑子之门,而其福州鹤拳功底乃究其武学不可忽畧者,终能独树一格或得力于斯。其成名甚早,以故飘然南渡南洋,再返台湾,颇能风靡一时,功夫高强甚有传诵,故又名之为「黄氏太极拳」。其在台弟子以施锡钦、王明义较有名。
五、张敦熙(江西安义人)⑾:张敦熙先习「字门拳」,少时又兼习各家。民19年于天津拜通臂门张策二弟子周景海为师,而张策为「京东三张」之首。张策以通臂成名之后,又拜学太极拳于杨健侯,故张敦熙兼习有杨氏太极拳。据其门下弟子言,张氏之太极拳,手法快速,而擅长节拿抓闭,内劲甚深。其于学术研究投入颇多,作品具一定学术水平。张氏在文化大学国术组授课多年,弟子多该时之后出。
六、熊养和(江苏阜宁人,曾任阜宁县长)⑿:幼即广泛接触武术,所学太极拳出于杨家,来台后避居宜兰,逐渐传授其武艺,太极之外名之为少林。而太极相关有拳、刀、剑等,均有专著,为在台授太极拳较早并影响力较大之诸子之一。其拳架大开大合。入门所练,强调低裆,几乎贴地而行,类陈家沟之「娃娃架」。早年之门生有俞贤诠、郭延献、杨清玉、林祥华、简天拱、林连富、陈皇、吕振忠、孟善夫等。幼徒黄清麟颇能保全其艺。其嫡孙熊乃祺能继祖艺,现均居台湾宜兰。
一、孙氏太极拳⒀:在台传人有李灿(女士)、赵锡民、张英建、张世荣等人,均系郑怀贤乙系,而习之于成都。且不专主太极,盖形意、八卦均必兼学,其中李灿亲近郑怀贤多,能艺多。张英建曾获台港澳国术总冠军,张世荣授艺于台南。张世荣门下有张少泉教授,精于科学理论,结合科学,有《撒放论》等著作,允称难得之作。另有居浩,曾着《孙氏太极拳》一书,当亦习此派。
二、武氏太极拳⒁:约有张峻峰氏有授。张氏乃山东省邹平县人,其八卦掌系出高义盛,形意拳系出李存义与张兆东,而太极拳则系出郝为真,故其太极拳明显结合了形意、八卦,而张氏在台形意、八卦之声名掩过太极,故此系传之不广。
三、吴氏太极拳⒂:早年在台有八步螳螂拳名师卫笑堂习此。自称乃在上海向精武体育会的吴鉴泉所习。后民70年左右,有霍洁泉者来台定居,也有所推展,霍氏习于「香港鉴泉太极拳社」之吴公仪,为吴之入室弟子。自名其吴氏太极拳为「精武迷踪太极拳」,为纪念吴鉴泉之友霍元甲。
四、吴峻山派太极拳⒃:为中央国术馆吴峻山氏所传,又称八卦太极拳。吴氏太极拳实出自郝为真,八卦掌出自董老公。曾任中央国术馆教务长,其弟子在台能传其艺者有二,其一李元智,中央国术馆第二期,毕业曾留校为教师。其二为傅淑云(女士),乃参加第十一届柏林奥运会表演队员之一。来台以傅之传人较多。
肆、兼长太极拳之名家
一、陈峻峯(泮岭)(民前20年~民国56年,河南西平人)⒄:曾任河南省国术馆长、中央国术馆副馆长、黄河、长江水利工程总局局长等要职。来台又曾筹设逢甲学院。由于陈氏历任要职,武术兼习各家,率出名门,故乃台湾早期最具影响力之武术界人士之一。陈氏幼从乃父习少林,民初,从李存义、刘彩臣习形意,从佟联吉、程海亭习八卦,从吴鉴泉、杨少侯、纪子修、许禹生等习太极。民16、7年间又曾至陈家沟研究陈太。陈氏在综合诸家之后,编有共九十九式之太极拳教材,自称兼采陈、杨、吴各家之长,姿势选择其较优,运动求其量大,应用择其较广,复溶合其四十多年之经验及体会,并于民52年将之出版。目前在台或称「九十九式陈氏太极拳」,实则除融合陈、杨、吴三家外,颇参有形意、八卦之义,故该趟拳架,综合多种多家,习之不甚容易,而架式舒坦大方,体用赅备,确系优秀之创作。溯其源流,陈氏实蕴有统一太极拳架式之念。盖民30年间,国府教育部、军训部曾合办国术教材编审委员会,陈氏主持会务,经三年,编成统一教材五十余册,挂图四十余幅,未曾付梓,而内战失利来台,原稿尽失。陈氏挂念于心,故来台后乃以个人之力继踵前事,首先即编创出此一「九十九式太极拳」,故其书名之为「中华国术太极拳教材」而不称他名。陈氏常年在台中农场授艺,其谱系如下,目前以黄裕盛氏推广最力。
3

点赞
5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8 人)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