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互动交流 武林杂谈 查看内容

太极拳与孔子/ 内劲与气沉丹田

2012-3-1 09:15| 发布者: 火柴未燃尽| 查看: 6556| 评论: 1

摘要:   太极拳的高级阶段,在传统叫法里叫“懂劲”阶段。王宗岳《太极拳论》里把太极拳划分为三个阶段,一为“著熟”,二为“懂劲”,三为“神明”。王氏所说的“著熟”,从内讲,就是此文所论的“意守丹田”。因为本文 ...

  太极拳的柔化刚发都是通过“气沉丹田”而来的,因此气沉丹田是内劲产生的关键。气沉丹田即为中气,因为人的身体以腰为中界,把气集中到人体中央下腹部,自然形成中气。
  对“中”的认识是孔子对中国文化的重要贡献,是他明确提出了“极高明而道中庸”命题。中气在人体内的形成,的确是太极拳比一般武术的高明之处。太极拳把气集中到人体中部,从外形上讲,就使太极拳获得了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稳若泰山的特征;从内体讲,使人体内产生了令人瞠目的太极刚劲。
  中气对于太极拳的重要性,陈式太极拳理论家陈鑫有很深刻的认识,他说:
     “不滞不息,不乖不离,不偏不倚,即是中气。”
     “打拳中气所往,人孰能禁!”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而一以中气御之,不失大中至正之道。”
     “拳以中气运行,人乃心服,斯即化成天下。”
  现在一些拳师及书籍对“气沉丹田”的解释,由于没有把太极拳的气机气理弄清楚,经常把气沉丹田解释为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指的是小腹部随呼吸节奏的一开一合,重的是外形,并不包含“中正”的意义。如果把“气沉丹田”解释为腹式呼吸,让学者克意去求小腹的开合,气并不一定真能沉到丹田,却容易使学人不懂或忘却中正之道。
  太极拳由外向内的转换,是太极拳十分重要的关节。在意守丹田阶段,身法很重要,要求在每一个拳式里分开合虚实,到了气沉丹田阶段,身法就不那么重要了,所谓“浑然无迹,妙手空空。”这时的开合虚实都是意,在内不在外。一次发劲,就是一次丹田的开合,所以陈鑫说:
     “周身之劲往外发者,皆发于丹田,向里收者,皆收于丹田。”
     至于外形,包括呼吸在内,应听其自然去配合意,以意导形,最后达到形意的统一。 
  我们再来看看“虚领顶劲”。
  虚领顶劲这句话很有意思,所谓“虚”指的是用意而不是用力,具体说就是通过头部向上顶的意念,把内劲从脚跟向上领。这样才能完成由脚到腰到手的内劲发生过程。
  通过气沉丹田而形成中气,通过虚领顶劲把中气转换成内劲。这就是太极拳内部的气机气理。这时的中气,经过顶劲一领,就形成了体内的正气。对此陈鑫说:
        “顶劲者,是中气上冲于头顶者也。”
        “顶劲中气是股正气,心中意思领起即行到头顶上,中
     气自然领起来,非有物以提之,是意思如此。”
     人体内的正气就是孟子所讲的“浩然之气”,它一出现,人体就有了至大至刚的能量。所以陈又说:
        “得其中正即为中气,养之即为浩然之气。”
        “以心中浩然之气,运于全体,虽有时形体斜倚,而斜
     倚之中自有中正之气以宰之。”
     太极拳转来转去,柔化刚发,说到底靠的就是一股正气。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此文开头把修炼太极拳的基本目的归纳为培养体内正气。
123

点赞

推荐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德国太极 2012-3-2 16:13
正如文体将太极 与 孔子套在一起真是牵强

查看全部评论(1)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