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 理论研究 查看内容

太极拳要领详述(上)

2012-2-12 11:48| 发布者: 火柴未燃尽| 查看: 7397| 评论: 1|原作者: 彭安宁 彭谷洋

摘要:   太极拳功夫的修炼,不像想象的那么难,可也的确不容易。各种技艺都有他特殊的思维、神经、肌肉、筋骨的活动要领。太极拳真正的功夫,一直严格地遵循着家族或师徒的承传关系。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没有师父引 ...

 4.虚领顶劲
  这个要领主要是针对头部,大脑是神明之府,是主掌思维、言语、行为的司令部。所以,这个要领关系到聪明才智与灵活敏捷的发挥。人的大脑共有100~150亿个神经细胞,每天能记录大约8600万条信息,人的一生能凭记忆储存100万亿条信息,每一秒钟大脑进行着10万种不同的化学反应,大脑的神经细胞回路比现在全世界电路线网络还要复杂1400多倍!大脑的健康不仅对于拳师,对于每个人都十分重要,头姿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脑部供血,脑部供血充足,耳聪目明、反应灵敏。此外,头部的位置与任何动作都影响和改变身体的重心与稳定,而重心与稳定都是搏击中最为关键的问题。低头容易前倾,抬头容易后仰都是技击所忌讳的毛病。掌握了“虚领项劲”要领,就能避免头部位置的错误。
   “虚领顶劲”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虚领,就是百会穴要有上领的意念,初学者可以想象头顶百会穴处的头发有被轻轻上拽的感觉,并保持住就完成了虚领的要求;二是顶劲,指的是前额有前项的企图,只要下巴微微内收,并保持住即为“不丢项”,初学者可以想象在下巴与前颈之间夹住一个小纸球即可:三是松肩,肩部放松后大椎与百会穴之间形成上下相拔的张力,这时才能感觉到百会穴上领,可以试试,如果肩部紧张或端肩则上领的感觉就不存在或不明显了。
   “虚领顶劲”不仅仅是太极拳的要领,而是每一个身心健康的人随时都应保持的典雅端庄的姿态与形象,古代流传下来的人物画像或塑,那些为人师表人物的身姿都“虚领项劲”,只有这样才进得庙和学堂,才能统兵挂帅压得住阵脚。
 5.松腰胯
  腰和胯处于人体的中节,腰的位置为以命门为中心的环带,胯上胁下的部分,在身体的中部,“腰者肾之府”,。肾位于脊柱两侧,紧贴腹后壁,居腹膜后方,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太极拳视腰为人体运动的主宰,在技击运动中的作用如同排球的二传手,排球极具杀伤力的“短平快”主要靠二传手的组织。搏斗中的优势和威力与腰部动作关系紧密,腰是人体转动的枢纽,它对全身的变化,重心的稳定起控制作用,腰被拿死什么招势也发挥不好,所以拳谱上说:“命意源头在腰隙”。汪永泉老师教拳时总是强调棚是棚的腰,捋是捋的腰……,不同的招势不同的腰法,要学会用腰。腰部只有放松才能转换迅速,腰部放松与紧张就好似连发冲锋枪与单发步枪的对决,发射速度(发秒)是好枪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制胜的关键。腰不仅对于习武者重要,就是普通男女,要想有健康幸福的生活,也必须有强壮的腰。近年来医学研究发现,人们找医生看病的理由中,腰痛仅次于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调查结果显示自觉不舒服的症状,腰痛排第一,肩颈酸痛和关节痛依次跟在后。临床医生发现腰椎退化有年轻化趋势,30岁左右的年轻人约有40%有腰椎退化现象,站不久、坐不长、走不远……每五个年轻人就有两个腰椎提早退化,30岁就有50岁的腰,甚至有20多岁腰椎就已经在退化了,50岁以上约有九成腰椎已经退化。太极拳的健腰强腰作用十分显著,而且没有丝毫负面效应,可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胯的位置指的是以环跳穴为中心的区域,两条腿就像是建筑物的底柱,胯是盆骨与两根底柱的转换结点,与建筑物的不同在于胯是灵活多变的活动结点,随招势的不同和力的方向变换而调整结点的受压区。武术界有句老话“教拳不教胯”,可见胯的价值和重要性,有些专门的练胯方法一般不轻易传授。胯不松,裆不开,不但底盘不稳,而且阻碍了力由腿而胯而腰的传递。不仅腰胯相通,而且肩与胯合,胯部动作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肩和腰,三者的动作是否协调恰当,关系着人体主梁,即脊骨效力以及全身整合劲的发挥。腰胯练不到位,永远出不了功夫。
     “松腰胯”从字面上就易理解,即是腰部与胯部都要放松,具体做的时候想象放松后的腰部与胯部各自被一道气圈悬浮着,有松透的舒服感。加上前面介绍的肩圈,就是太极拳极其重要的三道气圈,既独立又相辅相成。松胯的同时还需要开胯配合,即用意念导引两环跳穴分别向两侧张开。“松腰胯”还须与尾间的自然下垂配合起来,否则腰胯松不下来。腰部常见的错误是松腰而不项腰,项劲来自腰脊,腰不项则身形不中正,顶与松并不矛盾,腰脊如同磨盘的轴,有了这根轴,磨才可以转动自如。
     “松腰胯”要领掌握正确了,腰胯的虚实变化速度才能提高,相当于提高了“二传手”与“主攻手”的敏捷性,这样无论是防守还是击发才能快如流星闪电,猝不及防。
 6.分虚实
  身体运动哪怕最简单的动作都包含虚实,即使是站立。人体本身是个不稳定体,若立正放松地站立,就可感觉重心的变化,是靠脚部肌肉维持稳定,受力的部分为实,不受力的部分为虚,举个极限的例子,死尸没有依靠是站不住的。古人常用阴阳来表示和解释虚实,太极图就是虚实最完美的表示(见图l):
 


  仅从虚实的角度来分析,黑表示实,白表示虚,黑鱼中的小白圈与白鱼中的小黑圈分别表示实中有虚和虚中有实。圆规不但两脚全实或两脚全虚画不出圆,就是一脚全实或一脚全虚也画不出圆,必须实中有虚和虚中有实才能画出完美的圆,人能够运动自如也是如此。
  从盘架子的角度来说,若无虚实之分,则动作呆滞、呼吸不畅、变化迟缓,毫无轻灵圆活之趣,太极拳的技击与健身养生效果全然丧失。盘架子时举足为虚,落足为实,向左则左实,向右则右实,前进则后虚,后退则前虚。
   “拳之为用主搏人”,虚实概念与实战技击密切相关,故应知虚实而善用。彼虚则我实,彼实则我虚:指上打下或声东击西为先虚后实:先重后轻或先轻后重为虚实无常:彼实则避之,彼虚则击之为随机应变……
  认识到虚实的重要性,练拳时一定要注意分清虚实的问题,正如拳谱上所说:虚实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有此一虚一实。两腿分虚实注意虚非疲软,虚腿点地含腾挪之意;实非站死,实腿落地含上提之意。两手也有虚实;主要打击手为实,另一手防护为虚。对实手而言,出拳(掌)时是虚,到终点时是实。对虚手而言,当打击手受阻,则可由防护变为击打,及由虚变为实。另外需知道太极拳绝大多数动作都是左手实则左腿虚,右手实则右腿虚,这样才能保持中正。
  呼吸与动作协调的虚实变化对于养生和技击都非常重要,吸气为虚,呼气为实,拳势为合与化劲时吸气,拳势为开与发劲时呼气。这与人类的先天自然运动规律一致,铁匠抡大锤打铁和农夫抡锄头刨地都是如此,太极拳运动只不过采用腹式呼吸提高了呼吸的质量,既有养生气功的效果,又是催生巨大爆发力的方法。
  虚实变化在盘架子时比较缓慢,是“找劲儿”的过程,这时对身体的平衡性要求较高,应将呼吸与动作协调起来,对增长功夫和健身强体益处极大。在推手与散打实战中,虚实则是瞬息万变,转换速度成了胜败的决定因素。下面举几个动物转换速度的例子:螳螂完成从扑捉到擒获昆虫的整个过程仅需0.05秒!电鳐的放电频率能达到50次/秒!蜂乌翅膀的振动频率可达70次/秒!苍蝇总能在蝇拍下溜之大吉,这是因为其逃逸时的转向速度仅五百分之一秒,最慢也能达到二百五十分之一秒!太极拳高手虚实变换的速度常人望不可及,故能稳操胜券。题图为作者彭安宁在非洲传授太极拳(待续)
12

点赞

推荐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李子 2012-2-13 18:37
而且包括运行于身体内部的气,所以用“燕”表示。最重要的是运行于体内经络、血肉、筋骨及内脏的“暴”充足。文中的:“燕”、“暴”是什么意思?是打错了字?还是什么意思?请解释清楚。谢谢!

查看全部评论(1)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