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流派传承 武林大观 查看内容

太极拳忽雷架寻访记

2012-1-13 13:33| 发布者: 火柴未燃尽| 查看: 15876| 评论: 0|原作者: 徐紀(美国)

摘要:    一般承认:太极拳始于豫北陈氏。陈氏早年保守,艺不外传。太极拳乃冀南杨氏祖孙三代,授拳为业。自北京,而全国,终至于全世界,将太极拳发扬光大,造福于人。因此,乃有杨式太极拳。  杨氏同乡有一位武氏官宦 ...
         前述诸位先生,除十八世的长老年事已高之外,全都下场演示了“忽雷架”各阶层的练法。而兴靖先生更与其徒满宏先生,以及庆雷先生分别表演了推手。于是,“求真团”大开眼界,福缘不浅。根本,陈系、杨系、张系三个系统的“忽雷架”,如此共聚一所而展示异同的机会,在过去是否曾经有过!?就是有,只怕也并不多吧!?
         从实际的演练中得知,王圪壋专注于头套的研习,似无馀暇兼及兵器。名标先生负誉的大刀与大杆子,已难承继。而张氏一系,则尚练炮捶,也有兵器的研究。至于推手,则各系均很注重。而实战的训练,或因时代的不同,有待更进一步。
         在村中,挲摩着名标先生手植的大树;更惊喜地拜见了他最幼的女儿。老人家身量挺拔,银髮满头,而眼目清亮,炯炯有神!
         “求真团”在引领之下,还参观了名标先生的练功房间。想当年,名标先生每有练法不得其秘,用法不得其解时,不但日间苦练,就是夜晚,也必独宿此室,苦苦思寻……时常是浅睡便兴,起来又练。过去人常说名标先生聪明过人,每学一招便会一招云云……其实,都是这麽地从苦练得来的。室中的方砖,也因践踏破碎而换过两次;好功夫哪能够倚持着聪明来啊?
          兴靖先生又率“求真团”探访了杨虎先生的故居。当初,杨虎先生习艺于景炎先生门下,数载而犹未得。偶为师子火焰先生所见,说以诀窍。从此痛下苦功,技乃大进。景炎先生见之,叹曰:“一太阳成两太阳了”!后来名标先生从杨虎先生练技初成,景炎先生一见失惊,曰:“不得了,又出了个小老虎了”!动起了爱才之心,竟然自己背了粮食来家,非教不可!是以,名标先生实兼得李、杨二氏之艺。其后,延熙先生在毓泽老师家告老,便是荐名标先生为代,而授毓泽师以“忽雷架”的。
          中国的武术,在技术上言,举世无匹。然而,中国的武学,亦即是在学术上言,就远跟不上技术的发展了。因而,太极拳的几篇理论,不但是太极拳的宝贝,就是其它门派,也多来借用,据以为训练的理论依据,与进修的指导南针。
          记得我练八极拳时,在刘云樵老师命令下,将这几篇长短不等的文献,熟读成诵。刘老师并且说明:他本人乃是在八极噼挂之艺初成,侍李书文老先生游鲁时,得师兄张骥伍将军的建议,而将这几篇东西背诵了下来。其后,很是得益的。
          如今,我在国外抗颜为师,设帐承乏,无论学生练什麽门派,也无论是中国人、外国人,一律要求记诵这些篇太极文献。中国人就念中文的,美国人则背英文的。我尝撰文,在美国的《功夫》杂志上倡导研读太极拳的这些文献,而文题,记得就是《功夫圣经》。叫《圣经》,不过是让外国人容易明白。其实太过注重这几篇东西,或是练太极拳的光荣;同时,又何能不承认乃是武术学理研究的普遍落后呢!?更加令人不安的是,练太极拳的人,大多数对这几篇文献十分地尊崇、记诵,并且发为文章。相互讨论,相互骂战的,无不均有。拜读这些大作,十之八九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不少更能博引旁证:中国哲理、西洋力学,显示了个人的学养。在在、令人起敬。
          只是,当有机缘与这些或说或写,议论堂堂的人士会面切磋时,则说之与练常是两回事。有些位、也承认这种差距。而他们的解释,则坚持以为,说解无误,只是没有前人的功夫下得深,所以成就不理想而已。我当然承认功夫要深,成就才高的理论。但、功夫也要下得对才成。而从理论的指导到功法的设计,却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小事。其实,乃是最困难的一件大事。必须旷世绝代之大师,发大慈悲,立大心愿,将个中真谛,和盘托出,斯可能立大法度,示大规矩于后世后生啊!
          今日,仍能有人注意理论,据以为修练的南针,在基本上是好现象。但没有前人经验的累积,则有以下几个遗憾之点:
          一是对于理论的解说,多据学理。如《易经》、《老子》等书;或是西洋的生理、力学等论。在书斋中,先推演成自己本身颠扑不破的诠释,以之为据,来演练动作;其所鍊则多数是对老动作的自圆其说,少有提纲挈领的基本动作之设计。其弊病,是不以应用技击来实验对错,而理论推举得极高,入玄入圣,可快口舌,可美听闻;不是哲学,便成宗教。忠厚的学生叹为不可企及,调皮的弟子望望然而他去……
          二是目标太大,心气太高。没程度,没设备,一口气就要登上极峰。比如大生意人人想做,却不问本钱存够了没有!?以致于志大才疏,凭空说梦,全无立足之地,顿时便要登天。人人追求最高之境界,无人甘下筑基之苦功。这又何能怪习技者遍天下,成就者如凤毛啊!?
          三是任凭如何说嘴,却尚无达到如发科、名标先生等人之水准。然则,如何以得道之身,回头来怜悯众生,示以金针,渡以宝筏呢!?不经实验,只倚玄想,如何能够确知如此习练,便真可以致人于高技巧、高水准呢!?
          太极拳之所以弄成了太极“教”,武术之所以会流于玄学,十之八九正是因为无人真正达到高峰,欣赏过美境,再回头来慈悲济渡,说法示人。于是大家一起向先圣先贤争空传统,认假师门;毛病丛生,而技无寸进。
          再来分析一下“忽雷架”,其优点:第一就是诚实。一上手就虚心下气,不敢好高骛远。而后,一步一步地练习实在的功夫。先外圈,再内圈,以追求周身俱圈。从大圈,到小圈,终至于似若无圈。所谓练功夫嘛,吃的就是功夫二字。在时间上来讲,“转大圈,盘软拳,撑筋拔骨两三年”。所求不过是入门上手,初步奠基的功夫。而且,一阶一层,功夫渐进。如果资材所限,或是因生活条件,使学习者停止在某一阶层上时,虽属遗憾,而亦不至于自以为有成,而自欺欺人。
          正因为中国武术极其高明,正因为太极拳法极其奥妙,就算是每一个练习者都下苦功夫,也并不能保证人人都能达到所谓:“柔劲出,刚劲来,以柔促刚寸劲拳”的高妙境界。
4

点赞
3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7 人)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