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 分:亦曰四分;而四是四面八方之意。正好置诸于第四阶段,则係巧合。所谓四向分展,亦即是柔劲拔骨的训练要求。每一动作完成后,手足曲而不曲,直而不直之架式不变,而躯干之筋肉关节,则作再伸展,甚至是极度伸展之努力。伸展非走直线,仍循圆弧,以追求缠丝之功劲;非徒外现之形像,实源内凝之契机。内气运使,则求通达于四肢。无论一动一静,应求内外合应。似无奔放挥舞之举止,而其实百骸肌髓,无不从事于精微繁複之动作。外务掤撑圆满,内求消息往还;立四体有限之姿,求八方极远之势。 
         五、 劲:别称恶形架。是指开始发劲,形像凶恶之意。这乃是“忽雷架”的小成阶段;必至乎此,始可以言武术。防身自卫,于是乎赖。换句话来说,第五,就是前面第一、二、三、四阶段的一个小结。前头的种种努力,迨如同千里来龙,正是准备到此结穴的过程。此阶段的太极拳,练来时快慢互间,刚柔相推,变在其中,心手双畅。劲蓄时如盘马弯弓,劲炸处似炎天轰雷,浩乎沛然,不可或御! 
         六、 方:或叫格愣,圪节。太极拳走弧线,划圆圈,以作缠丝,人人知之,习之,追求之。初用功时,唯方形之务去。所怕的正就是方愣,或是棱角,而唯恐不圆。因之,练到发劲之后,再来练习方劲之目的,在于填补圆形之不足处,填隙补缺,搜微抉隐,走极端,求死角,务使饱满充盈,无丝毫缺憾处也。 
         此时拳势,如隻身匹马,陷阵杀敌,左冲右突,东西荡决。其拳势在方而不方,圆而不圆之间。迨如八愣大锤,言其圆可,见其方亦无不可。 
         七、 起:或亦叫做阴。太极之道,阴阳而已。此阶段之训练,则在阴柔一侧之再确认,再追求。练时务求轻灵,似无分毫份量,着物便化乌有,绝不抗拮争持。如水之柔,而可以坚如冰凛,腾如气蒸。水无定形,倚容器而定形像。器易则形变,器离则形沓,自身总不执着。一念勿起,随遇而应。不重肢体,而练其运行肢体之神经。所谓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也。 
         苟试描绘,则有如水墨绘製之人体。其外延线条,模煳欠清……笔锋上着墨虽不少,用水似亦多,落纸便生晕染,线条之内涵与外延互相扩散。而且,如此这般的图样,竟然还是动画,手足躯干,一举一动时,则水份浸染墨汁,交映互蚀,叠来叠去,溶进溶出……比如一小垂手,则不唯手臂之水墨淋漓而下,就是身躯部分,也有烟云岚气,同向而趋;亦不能辨何者为身,何者为手矣。 
         八、 落:或唤作阳。太极之理,无阳不足以成物。是故,本阶段为对于阳刚一事之再淬锻,再推研。所谓落,在状其沉坠之劲。而沉坠非只下肢,尤非专门倚赖跺脚;而是全身四肢百骸,无一处不下沉,无一处不在找一个坠劲的状貌。 
         淬炼阳刚,要意警神王,坚实精敏。斯可以如百炼精钢,杂质涤尽。如铁线篆,如铁骨花卉。骨外无筋,筋外无肉。练功时提领元神,操引其精。每一动作之完成,唯骨骼关节,节节贯串,一联串之联锁反应是赖。此时外现之圈绕淨化,内缠之运使精纯。劲气结合,入骱入髓。其动似小,其效实大;用技似直,而曲在其中。所谓阳刚泰初,劲来时如雷鸣云行;劲发时如龙啸雨降,扑地盖天,何处逃躲? 
         九、 阴阳:此处所谓阴阳,似指再作阴与阳之调和、调度而言。其比例偏重因人而殊;技巧方式,视人而异。阴阳的理论,不但要运用太极拳上,而尤要能落实在学习太极拳的如此如此之人身上。夫然后,拳为我用,阴阳在握;太极的哲理,才真正有所着落。其所追求者,正是天地为一大太极、人身为一小太极之证验境地。 
         十、 太极:想即是阴阳和谐,至于理想的“周身无处不太极”之大成至善境界。非唯配置合宜,亦且周流迴环,因时变化,随势反应。不求不抑,自然而然。柔似弱水,坚如泰山。捉之无形,触之无物。神化无端,莫可名状。必勉强而揭举之,斯谓:太极。 
          一九九一年夏末秋初,率同“神州武术求真团”自新大陆飞访中国。第一站是郑州的国际少林武术节,参加了大会在郑州,及少林等地的各项活动,收穫丰。 
而“求真团”自订的第一个节目,则是访问太极拳的老家──陈家沟;与探视“忽雷架”的发皇宝地──王圪壋。          包租的长途汽车,离开了古城郑州,北渡黄河。晨光中,团员们欣赏着窗外的景色,以英语、华语谈着笑着,很是轻鬆……我也同样地注目窗外,而心中却不可抑阻地回忆着追随毓泽师习技整整十年的前尘往事……少年时代的身影,叠映在中原的土地上,是幻!?是真!? 
         技术上我甚自惭:先天的资质与后天的环境,都限制了我的发展,有愧师恩。因而,在发扬推广的工作上,我努力接引新人,以光门户。在理论上,限于造诣,自不可能攀上高峰。而空谈玄理,非我所取。至于历史、掌故,则粗知一二于毓泽师,亦不能细。一九八七年初访陈家沟,而王圪壋竟失之交臂。今天,我回来了。万水千山与人为的阻挠,都没能阻挡得住! 
         举步踏上王圪壋时,路旁的鸡隻羊群,ㄔ亍左右;而枝头蝉韵,犹自在高鸣未歇…… 
         名标先生的姪子──印新与炳新先生,迎客入座,寒暄之间,怀新先生亦到,他们都是第十八世。而今日王圪壋的“忽雷架”主力,为十九世,如庆国、庆雷等先生是。杨虎先生的曾孙──兴靖先生,率徒张满宏先生亦到。而张国栋先生之曾孙──随胜先生也来与会。其后,更有杨兴中先生赶来示范。 
        谈武论艺,不但许多是“求真团”前所未闻,大饱求真之心愿,就是宠赐陪同的河南省武术馆副馆长顾有义先生(已殁……),《少林与太极》主编邱铭楠女士,与温县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阎同权先生等人,也表示对这一份本乡本地的“土特产”增添了不少的新认识,从而颇有新的想法云云……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