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关系的思考 1、对于传统武术的界定 并不是过去所有的武术形式都能叫传统武术。个人认为,所谓传统武术,就是宋元明清时期形成的,以套路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各种武术流派。除了现代竞技武术以外,李小龙创立的截拳道没有套路形式,当然是武术,但不是我们界定的传统武术。今天我们的武术套路运动员参加传统武术比赛自己编的套路,应当也不是传统武术。自己编的套路为什么不能称为传统武术?如果根本不了解传统武术,将传统武术的一招半式融入到现代竞技武术中,是不能叫传统武术的。 2、传统武术的核心特征 在生物遗传和变异的过程中,如果子代表达了亲代的基因就是遗传,子代具有亲代没有的基因就是变异,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从生物分类学的角度来看,决定物种特性的基因就是核心基因组,在物种中具有保守的特性。那么传统武术的核心基因组或者说核心特征到底是什么?传统武术的核心基因组就是传统武术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也就是从格斗或技击技能升华为武术的过程中,武术独特的文化个性,可以表述为,以技击表意为基础,以套路为形式的思想性、艺术性和系统性。如果用一个字来表达,就是优秀的老武术家练武术时我们看到的,让我们身心充满愉悦的那个“味”儿。我们今天的武术运动员经过专业的训练,其动作的难度、协调性、平衡能力、速度等远远超过了传统武术家的平均水平,但是仍然很难得到大众的认同,为什么?少了点“味”儿。因此在我们将来的竞技武术规则的导向中,一定要突出对于武术核心特征的表达。 重视传统并不代表反对创新,相反传统武术必须创新,但是创新不能以改变核心基因组为代价。比如袁隆平的水稻,杂交稻、超级稻是优质的产品,但是能遗传水稻的核心基因组仍然是保留在野生稻中。野生水稻比杂交稻、超级稻更有遗传学上的意义。最近几年,谭盾的音乐在国际上非常有影响力,谭盾在对原始舞蹈、音乐尤其是傩戏研究的基础,借助西方音乐的形式来表现中国音乐的魂,是相当成功的。武术无论怎么变化,传统武术的魂不能丢。 3、武术的传承和保护 由于时代的变迁,传统武术的生存环境与100多年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武术作为一个整体,不会再象过去那样生存了。传统武术适应现代社会的一部分,比如说太极拳,今天得到了比过去更好的发展。传统武术中的大部分呈现出萎缩的态势,有一部分根本没有人学,老拳师自己无能为力,地方政府也不重视,随着近年来一些老拳师的去世,部分优秀传统武术技能已经灭失,有很大一部分处在灭失的边沿。对传统武术采取积极的抢救措施将成为我们这代人的重要职责。如果传统武术消失在我们这代人手中,很难对我们的民族和我们的后代交差。 如何保护传统武术?首先从思想上要给予重视。在具体的做法上,保护和传承要同时进行。第一步要想研究整理,做好文字记录和音像保存。第二步要做好保护和传承工作,在这方面除了依靠民间的力量外,需要从政策层面引导,比如说现在专业队的传统武术比赛,一定要是有传承的套路,传承就是要有师父,没有师父就不能叫传承,没有传承就不能叫传统。另外传统武术必须进入高校的教学和科研领域。 五、武术的生态环境与发展动因的变迁 1、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武术生态环境的变迁 在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大规模的全国性战争和局部小规模的战争在时间上占了很大比例。基本上在300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都要经历一次改朝换代的战争。在冷兵器时代,格斗技能是重要的战争手段之一。中国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鼓励民众习练武术,甚至采取武举的方式选拔军事人才。文武两道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两条主线。 在中国历史面临当代的转型之前,社会长期处在一种相对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社会。经济形态是一种自然经济,在这种经济形态下,农民主要是通过耕作来获得粮食和必要的副食,城市居民人口数量较少,主要是从事一些简单的贸易。 在这种社会生态环境下,人们有大量的闲余时间,娱乐活动又非常缺乏。也使得人们将武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健身手段和娱乐方式。 随着冷兵器时代的结束,武术作为一种主要的军事技能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现代社会中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在时间即金钱的理念下,人们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谋取经济利益上。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娱乐手段和方式不断多样化,有更多的时尚娱乐吸引人们。在现代社会生态环境下,专门从事武术训练和研究的人比例越来越少,并且越来越专业化和职业化。习练传统武术的人也越来越少,一些流传范围小、影响力小的拳种甚至很难找到下一代的传承人,呈现不断萎缩的状态。同时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又给人类带来新的问题。在对科技依存度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人类自身的体能和体质明显降低。快节奏的生活和高强度的压力使现代社会的人们不象传统社会那样能够心平气和。传统文化的不断流失,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进入政府和人们的视野。在现代社会大转型的背景下,武术在不断存在的挑战面前,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2、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武术发展动因的变迁 从广义的武术来说,在传统社会的生态模式下,武术与军事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军事格斗术是宋明以前武术存在的主要形态。套路武术形成以后,军事格斗术由写实转向表意,武术格斗由血淋淋的战场屠杀手段转化为充满激情的对于格斗想象的表意。 传统社会生态模式下,武术发展的动因主要有三个:一、军事格斗的需要。拥有高超的格斗技能,不仅能够在战场拥有较大的生存机遇,也更容易建功立业。为选拔军事人才而设立的武举,又为军人和非军人提供了搏取功名的机会。二、看家护院的需要。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自然村落不时要面对流寇和盗匪的骚扰和打劫,村民们有组织的武术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下起到保护家园的作用。三、娱乐的需要。以节庆庙会为代表的娱乐活动是传统社会中的主要娱乐形式,武术和以武术技能为依托的龙狮表演成为娱乐的重要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武术发展的动因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冷兵器时代结束后,战争的主要对抗形式已经不是人与人面对面的搏杀,而是枪炮甚至导弹的对攻。高超的格斗技能不是军人建功立业的主要手段。在和平安定的法制环境下,社会的稳定主要依靠强大的国家机器和法制约束。人们对于武术的需求主要来自自身身体健康的需要。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