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期间的“2008武术比赛”是近年来对武术影响最大的赛事。这种影响既来自武术接近奥运会的喜悦,也有武术没有能够进入奥运会的遗憾。
在很多人的理念中有一种错觉,那就是在中国举办奥运会,武术理所当然应成为比赛项目,至少应该成为表演项目。实际的结果用罗格的话来说就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有一个武术比赛,这个比赛由北京奥组会和国际奥委会组织,但不是奥运会的比赛项目。这就是国际奥委会的智慧,给武术留了面子,在奥运会期间有机会展示一下,而我们真正想要的,国际奥委会并没有给予我们。 问题不在于武术是否进入了奥运会,而是在于长期以来我们的竞技武术以进入奥运会为目标,进行了许多适应性改造。从“2008武术比赛”来看,这种改造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从外在表现看,在得到这次宝贵的展现机会之后,武术并未被国际奥委会认可和接受。相反西方的传统项目高尔夫球和7人制橄榄球却顺利进入了2012伦敦奥运会。 经历这样一场重大的武术赛事后,我们是需要进行反思的。
一、 武术到底是什么?
如果不做反思的话,这个问题好象是不言自明的。实际情况是:有人说武术是文化,有人说武术是体育;有人说武术的本质是技击,有人说技击不属于武术;有人说竞技武术不是武术,有人说传统武术不是体育。如何给武术定性,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中国武术历史悠久、内容庞杂,要给武术进行准确的定性和定位是十分困难的。
从表面上看,武术与技击和格斗是分不开的。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很多学者甚至大部分习武者认为,技击是武术的本质或者说技击是武术的核心。真的是这样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如何区别中国的武术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技击术。技击术是普遍存在于世界各民族的一种广泛的技能形态,在历史上武术则是只存在于中国的一种文化形态。更进一步说,技击是许多高等动物的本能,先天遗传因素对于技击技能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后天的训练。若以技击水平的高低来衡量武术技术水平高低的话,在凶悍的狮虎甚至藏獒面前,极少有人敢自称武术家。当冷兵器退出历史舞台以后,武术的技击技能得到使用的机会越来越少,但是武术并没有因之消亡。显然在技击的表象背后,应当存在比技击更本质、更重要的属性。 在历史上武术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宋朝以前,从史料上看,没有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武术套路。在民国以前,也看不到现代的竞技武术比赛。武术在成为现在形式的武术以前,主要的存在形式是军事格斗技术。作为人类物种和个体生存的重要手段,在部落战争以及与野兽搏斗中,格斗技术是一种必须的技能,并且要求做到一击必杀。技击是一种人类或者说高等动物普遍拥有的本能。
单纯的格斗技术不是武术。武术是格斗的升华,是人类在掌握格斗技能的基础上,将其与思想、艺术、医学等文化形态相融合,经过系统化的整合后,提练出来的能够提升人类身体和思想本能的成果。有幸的是,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上,我们的祖先完成了由技击到武术的升华。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