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互动交流 武林杂谈 查看内容

吴氏太极拳大师吴图南先生的武术观点

2010-11-24 08:19| 发布者: 火柴未燃尽| 查看: 15236| 评论: 0

摘要: 吴图南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武术大家。他自幼习武。精太极,后又涉猎各家。他不但博学多才。思想豁达,而且技艺精湛。理论造诣也很高。他的武术思想涉及范围极广。1937年。仅一本十余万字的《国术概论》,就从国术之特 ...
吴图南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武术大家。他自幼习武。精太极,后又涉猎各家。他不但博学多才。思想豁达,而且技艺精湛。理论造诣也很高。他的武术思想涉及范围极广。1937年。仅一本十余万字的《国术概论》,就从国术之特征、提倡国术之意义、方针、目的、方法、国术原理(包括当时风行一时的太极拳、八卦拳、形意拳、少林拳、通臂拳、摔跤这六门拳术的原理、技法、史略,优长)的研究方法途径和国术的行政组织、管理,设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旁及器械考证等等。

嗣后。1984年又有以吴老讲授,其弟子马有清编著之方式出版《太极拳之研究》一书问世。更把吴老大半个世纪以来为太极拳科学化所作的努力。诸如太极拳的源流,特征、技法、体疗。太极拳与健康长寿。太极拳的养生与技击。太极拳运动今后之发展。吴老拳论精选以及秘不外传的杨氏小架等方方面面和盘托出。他是中华武术走向世界的倡导者(参:《吴图南太极拳精髓》第225页),也是我国早期撰写《科学化国术太极拳》专著的人。七十多年前,他在《国术概论》的“国术教学法”中,就明确主张“武术教育要从儿童作起,利用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开展武术教学,是国术的前途发展之所在”,这在今天仍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吴老一生致力于太极拳科学化、实用化,大众化的研究,并以年逾百岁之高龄,现身说法,印证了太极拳益寿延年之功效,为“我命在我不在天”,后天对先天的能动作用,作了生动有力的注脚。
  中华武术丰富多彩,流派纷呈,吴老认为“天下从没有第一的拳法,更没有武功第一的人。各家拳术能传下来的,就必有优长,否则传不下来。因此,各门各派理应相互尊重,团结共进”。他对太极拳情有独钟,认为太极拳这种锻炼形式是一种最完善的医疗体育项目。在他早期的太极拳专著中,曾从西医的角度谈到经常锻炼太极拳,能对人的肌体各方面起到良好促进作用。
到1984年,他着手研究太极拳与健康长寿学说时,并没有停留在以往的认识上,不久就在《武当》第四期发表了《太极拳气功——宗气论》一文,又侧重从中国传统哲学和中国传统医学及气功养生理论浩如烟海的经典著作中,广征博引、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人与天地生生不息者,盖一气之流行耳。是气也,居于身中,名曰宗气”。此宗气在人体内“流行百脉,贯串脏腑”,“乃气之宗主”,它能“支配全身,上至头顶下至脚,四肢百体无微不至”。吴老认为“后人只知营卫而不知此宗气当与营卫并称,以见三焦上中下皆此气而为之统宗也”。在这个阶段,应该说吴老从医疗保健,健康长寿等方面,把太极拳锻炼的研究工作扩展了一步。
  吴老对太极拳的锻炼,主张首先是强身健体,同时也不能忽略技击的应用,否则就不成为“拳”了。对太极拳的界定,他曾作了如下的概述:“太极拳不同于其它拳术,从外形上,约略有以下四点:第一,太极拳不使拙力,重意不重力,不跳跳蹦蹦,始终是体气平和的;第二,太极拳以静制动,练拳时一直处于身心松静的状态,应变时也保持以静制动的状态;第三,太极拳要以柔克刚,就是柔柔韧韧的不用力就能战胜力气很大的对方;第四,太极拳能以弱胜强,在年龄体质条件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弱者可以战胜强者。无论是单练、推手还是练器械,凡合乎这些条件的就是太极拳,否则是其它的拳,而不是太极拳。”
  对于太极拳今后之发展,吴老很早就主张,“太极拳源于中国,应当精益求精。无论在原理方面、套路方面、技击方面都应该走在前头。推陈出新是好事,但不要硬把别的东西拉到武术中来,弄成非驴非马,失去它的真面目”。他还认为,“打手(太极推手),研究懂劲之法也”,是太极拳训练过程中培养听劲、懂劲的一种手段和途径,而不是一种打法。“应世界潮流和社会之需要,在推动套路的同时,也要推动技击,搞搞推手和散打比赛,职业武术家在这方面下些功夫去研究也有必要。而况如果组织得好,有好的规章制度和比赛规则,加之技术发挥得好,采取推而不打的方法,甚至连护具都不需要。当然对广大业余爱好者来说,还是以养生长寿为主”。
  对于太极拳的源流这一重大的武术理论问题,长期以来其说不一,莫衷一是。吴老本着“对待历史既不冤枉古人,又不欺骗今人,更不贻害后世”的治学铭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第一的观点,查阅了大量的武术资料,又涉足武当山、少林寺、陈家沟等许多地方,进行实地调查研究,考证了有关杨露禅、陈长兴、宋远桥、俞连舟,王宗岳和张三丰等人的资料、佚闻,大致确定了从南北朝开始,经由程灵洗、许宣平、陈希夷、贾得升、张三丰,王宗岳,蒋发,陈长兴,杨露禅等人的承传而形成的源流发展的理论。
  吴老太极拳技艺的传承,是吴图南武术思想重要组成部分。他秉承吴、杨两家之学,九岁拜吴鉴泉为师,学习太极拳练架(定势、连势)、器械、太极推手等,八年后,又拜杨少侯为师,学习太极拳用架(亦称快架、小架子)、太极功和打手等,深得吴、杨两家之精髓。早先,从三四十年代,直至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太极拳不分这式那式,统称“太极拳”。发展到后来,国家有关部门才从广为流传的太极拳中,根据不同的风格特点,统一确定了陈、杨、吴、武、孙这五大流派,向全国以至世界进行推广。
123下一页
2

点赞
1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