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互动交流 名家访谈 查看内容

新形势下太极拳推广和研究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2010-10-13 14:12| 发布者: 火柴未燃尽| 查看: 9039| 评论: 1|原作者: 吴永萍|来自: 太极网

摘要: 新形势下太极拳推广和研究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 兼论建立太极拳培训基地的必要性21世纪,太极拳成了全球关注的热门话题,它的益智健身、修身养性和创建和谐的社会功能受到了大家的青睐。如何使太极拳的推广和普 ...

 由于太极拳文化所产生的魅力,我们辅导“中心”里出现了不少母女、夫妻、姐妹、姐弟、同事、同学等亲情组合型学员。大家在太极拳辅导中心这个充满温馨、祥和的大家庭里,沐浴着春风、享受着快乐、营造着健康。现在,“中心”已成了广大拳友的精神寄托,大家把它称为拳友的“快乐之家”。一位姓魏的学员,退休后在赣州买了房子,原打算离开县城到城市里享享清福。自从参加“中心”的太极拳活动后,好像被一个巨大的磁场所吸引。他给我说:“中心”这个地方真好,没有是非之争,没有烦恼,我已离不开“中心”了,决定不去赣州了,只要“中心”存在一天,我就随大家在这里快乐一天。由于心境好,练起太极拳的劲头很大,大家多数还要上班,每天早晚集中在一起练习,有力地促进了身心的健康。 我们中心学员的太极拳表演经常被当地政府作为特别节目进行演出。如果我们不把太极拳文化的传播作为重要内容,单纯地为教拳而教拳,肯定不会有那么大的凝聚力,也不会有那么好的效果。
 现在有人倡导建立《太极管理学说》和《太极拳养生学说》,这都是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引起重视的很有意义的事,我前面所讲的建立太极拳的研究基地,也可以将这些作为研究内容。
 只有在太极拳传播中处理好了传授太极拳文化和传授太极拳技术的关系,太极拳才能在新形势下得到更好地继承和发展 ,才能使这一代表人类文明与智慧、文化内涵丰富的高雅运动跳出传统体育的圈子,在社会的和谐和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是太极拳传授中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关系
 在太极拳的传递过程中,一些现象,给我们提出了如何处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关系问题。
 一是传统的师徒关系。
 按照古老的传统,在太极拳的师徒关系中,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从师者分为:学生、弟子、徒弟、入室弟子。老师授徒,是要进行严格的选拔和考验的,拜师时须跪下叩拜。那个时期,是太极拳相对封闭的时期。现在太极拳已经成了社会化的健身运动,这种古老的传统文化开始受到了挑战。试想,一个30多岁的拳师,教上一个属于父辈的太极拳执著老人,“终身为父” 的理论的持立是否有悖于伦理的。对待拜师时古老的叩拜礼仪,也要分人而宜。我提倡对自己年龄相当和长于自己的人称为“拳友”,以现代礼仪交往。这样,便于建立新型的师徒关系,更能赢得他们的尊重。
 二是关于“掌门人”的说法。
 这种说法,最早在过去的民间技术行和社团产生,它的产生,一是需要大家的推举,二是需要前任掌门人的指定。它产生的环境特点是 :意识的封建性、范围的局限性。所谓意识的封建性,就是它强调人们在本行当、本门派中的地位分别,强调掌门人的权威和行令的力度。所谓范围的局限性,就是一般设立掌门人的行当,其社会化的程度较低,有的甚至处于封闭和半封闭状态。这些特点,和太极拳当前广为社会化流传的环境是极不相称的 。据我所知,在太极拳圈子内,原本过去就没有掌门人的说法。以后出现的太极拳“掌门人”的说法,既不科学,也容易引起本门派代表人的矛盾。所以,现在一些地方的官方文稿和媒体,屡屡出现”掌门人”的说法,是很不妥的,我们不应在太极拳中提倡这种说法。
 如何对待以上两种情况?一是需要有科学的态度,二是需要由当事人的“太极胸怀”,总之,我认为,这是传播太极拳文化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三、太极拳保护和研究的必要性
 当前,太极拳和孔学一道,也成了世界文化的佼佼者,大家在审视西方文明的同时,发现这些古老的中国文化似乎能给人类带来更多的祥和。太极拳成了人类关注的一种文化现象。加强对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是有关部门和每个太极拳工作者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
 首先,应重视传统太极拳的发展,鼓励民间传统太极拳的交流。
 有些人,对传统太极拳不屑一顾,将它打入另册,甚至出现不主张将传统太极拳作为民间太极拳交流比赛项目的荒唐事情。要摒弃这种观念,以广泛开展民间交流、媒体宣传等形式,为传统太极拳的发展提供空间,创造条件。近些年,国家武术管理中心在这方面作了许多工作,对传统太极拳的发展推动很大。我们还应该在支持民间活动的同时,加大对太极拳遗产保护者的保护和支持的力度。中国太极拳已风靡世界,靠的是各地太极拳传人的积极传播。没有他们,太极拳就不可能成为世界人民共享的财富。我们应该支持他们,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并制定有关政策,鼓励他们致力于太极拳的传播和研究,还可以让他们承担相关课题,对他们的贡献,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给以奖励。
 其次,要尽快地建立太极拳的研究培训基地,更好地加强太极拳文化的研究和传播。         
 当前,太极拳传播的市场混乱,一些所谓新、特、奇的观点泛滥,甚至对太极拳的发展起到误导作用。确立正确的理论导向,规范太极拳的发展市场,许多问题需要研究。所以,除了国家专门的机构外,还有必要在民间建立较有权威的太极拳研究机构。建议在太极拳发源地温县,建立传统太极拳的研究发展机构,人员由有关专家、太极拳专业人员和民间拳师及太极拳研究者组成,专门从事太极拳的研究。之所以建议将此机构建立在温县,因为那里的陈家沟是太极拳的发源地,太极拳的氛围浓厚。陈家沟是众多国内外太极拳爱好者向往和聚合地方。我到过国内外许多地方,一提陈家沟,它是太极拳的代名词。每年,国内外许多太极拳爱好者怀着朝圣的心理,到那里朝拜和进行太极拳交流。从传统心态上讲,那里流传的太极拳和对太极拳做出的解释,更具有权威性。各级政府要支持建立这样的机构,但不要包办代替,将它成为(当然也不可能成为)带有浓厚行政色彩的机构。现在,不少地方成立技术性研究机构和出版技术性书籍,往往许多行政领导都争抢着在其中站上一个席位或署上自己的名字。这样做的结果,恰恰是削弱了这个机构和这些成果在技术上的权威性。对一些地方出现的这些“官本位” 思想的产物,国外朋友尤其是难以接受和理解。所以,当好这个机构的后盾,提供支持和帮助,而不在技术层面上指手画脚,是有关政府必须借鉴的做法。这样的机构建立后,其主要任务是,以论坛等形式,收集、整理和研究太极拳的信息,研究有关对策;由国家武术研究院牵头,定期和不定期举办一定规模的太极拳文化传播与研究培训班,对社会上各流派太极拳的传承人进行培训,使太极拳得以规范和提高。
 由于本人从事太极拳研究的时间不是很长,某些方面的体会还很肤浅,以上观点,不对之处,请大家指正。
123
3

点赞
2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德国太极 2011-1-27 19:18
打拳也得能糊口才行

查看全部评论(1)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