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互动交流 名家访谈 查看内容

新形势下太极拳推广和研究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2010-10-13 14:12| 发布者: 火柴未燃尽| 查看: 9038| 评论: 1|原作者: 吴永萍|来自: 太极网

摘要: 新形势下太极拳推广和研究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 兼论建立太极拳培训基地的必要性21世纪,太极拳成了全球关注的热门话题,它的益智健身、修身养性和创建和谐的社会功能受到了大家的青睐。如何使太极拳的推广和普 ...
新形势下太极拳推广和研究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 兼论建立太极拳培训基地的必要性
 21世纪,太极拳成了全球关注的热门话题,它的益智健身、修身养性和创建和谐的社会功能受到了大家的青睐。如何使太极拳的推广和普及得到更加健康地发展,本文试图就当前太极拳在新形势下推广和研究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作以论述,以求同道和前辈的指教。
 太极拳在现代社会主要功能转换中出现的问题
 太极拳诞生与冷兵器时代,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的陈王廷创编太极拳时,虽然在采集众家武术之长的基础上,吸纳了太极文化的精髓和儒家的中庸理念以及道家的养生、中医的经络学说等理论,使问世的这一拳种,比起当时的其它武术项目,更具有多元化的功能。但是,由于它的本质是武术,后几种理论和功能的融入,与技击功能相比,是从属关系,是为积技击服务的,其终端目的为了提高拳术的攻击性。所以,技击功能是冷兵器时代太极拳的本质特征。但随着冷兵器时代的结束,在现代社会,和平、友谊与发展成为社会的主流。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追求的欲望增大,身心的愉悦和健康成了大家追求的重要目标。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交往的空间拓宽,信息的获取手段日益增多,获取速度不断加快。太极拳的传播手段也有了根本的变化,太极拳主要的社会功能,也与时俱进,和过去有了很大不同。  
 本属于冷兵器时代从属地位的健身和修身养性功能,成了人们追求的最终目的。
 在十几年的国内外传播太极拳的实践中,我通过观察、接触和从提供的信息中了解,感到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概括太极拳在现代社会中的功能,这几句话是:太极拳是连通世界友谊的桥梁,是打开人们健康之门的钥匙,是陶冶情操的上乘方法,是修身养性的灵丹妙药。这种过去只是在武术界流传和被武术家重视的项目,目前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了社会上众多人的追求。全世界一亿多人演练太极拳,这支庞大的队伍,正是这种变化带来的效果,也说明了太极拳这种应用功能的变化在世界各地的需求市场。
 太极拳的主要应用功能的变化,激活了太极拳健身的市场 ,利益的驱动,引发了太极拳在传播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
 一是良莠并存的传拳者和太极拳单纯的商业化运作。
 一些对太极拳的精髓知之皮毛的人,看到了太极拳赚钱的市场,忍不住诱惑,过早地加入了太极拳传播者的行列。甚至有的原本不会太极拳,为了能尽快更多地赚钱,就填鸭式地学拳,才一知半解,就到一些地方教拳。那些出钱学习太极拳的人,想的是能在短时间内学到更多的套路,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态,使他们只追求对太极拳招式的掌握,忽略对太极拳文化内涵的学习,有的原本就没有对太极拳文化内涵学习的欲望。这种心态,也迎合了那些急功近利的教拳者。这样一个教与学的循环过程,造成了太极拳文化内涵的丢失和畸形发展。我到过一些地方,觉得有的人把太极拳打的价值是面目全非。
 二是审视太极拳时的非文化视觉。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在历经了三百余年的演变发展后,它已不是一项单纯意义上的体育运动。有人讲,二十一世纪,是人类自我保健的世纪。自我保健,是心态健康和身体健康的统一。实现这两个健康的有机统一,首选的当属太极拳运动。为什么要首选它?这是由于它的文化内涵和特殊的功能决定的。太极拳是文化拳,它是凝聚着东方文化智慧的结晶品,它融健身、防身、修身、养性、娱乐为一体,主张内外兼修,养性和健身并举。
 不少人,缺乏太极拳文化底蕴的审视,忽视对太极拳修身养性的功能和武德修养的传授。往往培养出的是缺乏文化内涵的一介武夫。有的只是把太极拳当作一项单纯的体育(武术)运动,缺乏对拳理拳法的传授,教拳方法,雷同于一些健身操、健身舞的教学方法,以致造成社会上不少人对太极拳的误解。有些人不欣赏太极拳,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
 三是固守太极拳的传统观念,一味地以正宗的观念排斥太极拳功能多元化地发展。
 有的人,坚持用冷兵器时代的观点看待太极拳功能的作用,将能练就一身功夫,成为一个技击高手作为习练太极拳的终端目标。这些人,往往排斥太极拳多元化的发展模式,造成理念与现代社会需求的脱节,以至使太极拳变成只能作为“具有较高文物欣赏价值的”阳春白雪,在社会上“和者盖寡”,
     二、正确认识太极拳社会功能的转换,处理好太极拳发展中的几个关系
 作为太极拳的继承和传播者,如何认识这种功能位置的转换,适应这种转换,服务这种转换,引领太极拳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满足广大群众的需要,并且正确对待和解决太极拳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事关系太极拳在新形势下的继承与发展,是新形势下如何保护太极拳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问题。    我认为,应该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是发展和继承的关系
 近年来,太极拳出现了空前发展的大好形势。这些发展,给太极拳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前,太极拳的发展出现了四种形式:一种在理论上有所发展的传统套路。这些套路,较多地保留了各式太极拳的原生态的东西。第二种是根据竞赛需要改编的竞赛套路。这些套路比较讲究动作的规范性,注重外在的欣赏价值。第三种是以太极拳的动作为基础,改编的各种艺术套路。如2007年春晚的《行云流水》 等,第四种是为了方便学习,为初学者提供的简化套路。
 太极拳多元化形式的发展,迎合和满足了各类人群的需要。使太极拳园地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从理论上讲,一切事物都是要发展的,继承是为了发展,而发展又是更好的继承。但我认为,当前的问题是在发展中对太极拳原生态内容继承不足。国家将传统的陈式、杨式太极拳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说明了国家对此问题的关注。
 哪些属于太极拳原生态的东西?我认为是两个方面:一是属于技击功能部分的传统拳谱和套路,属拳法范畴。二是拳理,就是指导太极拳演练和运用的传统理论。这些理论,由技击理论和健身理论两部分组成。这些东西,是太极拳技击、养性、养生和健身的完美结合。
123下一页
3

点赞
2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德国太极 2011-1-27 19:18
打拳也得能糊口才行

查看全部评论(1)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