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 理论研究 查看内容

秦人于某习武旧事3

2010-6-7 08:16| 发布者: 太极人| 查看: 5360| 评论: 2

摘要: 九: 师父曾教诲:站桩提劲出整劲,好比炮兵阵地,火力集中,威猛不可挡。这是好事,只是打实不打虚。两军交战,你不知对手人马集中位置,粮油弹库,指挥部所在,将一个炮阵摆在那里,不是引人偷袭吗?给你几味名贵 ...

 九:
       
         师父曾教诲:站桩提劲出整劲,好比炮兵阵地,火力集中,威猛不可挡。这是好事,只是打实不打虚。两军交战,你不知对手人马集中位置,粮油弹库,指挥部所在,将一个炮阵摆在那里,不是引人偷袭吗?给你几味名贵草药,能治百病吗?
       
         有一公园名拳大师,号称嫡传,弟子众多。余等拜访,聚廊亭而坐,其拿出一堆报纸剪辑,照片,奖牌与我浏览,并出示身份证,大师证与我等。唯恐不信其为大师,喋喋不休,一旁作解。二师兄一笑,问:能实战吗?大师曰:不能实战谁敢在这里摆场子啊。随叫来三五弟子,一一推手演示。均是弟子送力送身,大师死桩发放,确实精彩。博得围观者一片喝彩。二师兄看透端倪,一拉八师兄王林说:八弟上去试试。大师随叫一个五大三粗的弟子,与之交流。那弟子力大身死,有桩劲。王林一上手,只按着基点找死角,不做陪形。把那弟子连着推出去几次。大师也看出王林本事,喝退弟子,就亲自出马。一碰手,大师就采挒擒拿直取王林右臂,王林陪形知力,一改拳风。前腿直击,正中心口。大师一时卧倒在地,疼痛不堪。场面大乱。

 


十:
       
         有一大师,早年曾多次获得省市国家套路比赛冠亚军,深受老年初级养生者的热捧。其自知功夫花草不实,与人从不言战。却吹嘘以养生主,使人长寿。余查阅其先辈数代,发现最年长者仅七旬余,且为病榻而终。余者皆五旬六旬去世。寿命与常人无异。此等养生,如同庸医看病,治不好亦治不死,学他何用?
       
         资料查阅多了,余发现其拳种有一规律:不论贤愚,凡其先辈后人代代称为宗师,能随其习套路多年者,皆可称为大师。并颁发有后人签名之大师证一张,及大师与宗师合影照片数张。与之论道,宏观宇宙,不着边际;河图洛书,玄而又玄。与之论战,祖辈武功,天下第一;我辈愚钝,仅为养生。嫡传能战者,皆为人高马大,肉厚体重,且从人习过拳击,散打,摔跤者。你胜他,是错,是犟劲,不合内家规范。他胜你,是对,是巧劲,是内家真功。实在不能胜人,则以技击为末技耳,战则有损武德装潢脸面。言称能打的未必是真功,是真功的未必能打。
       
         手上功夫不见一寸,嘴上功力天下第一。
       
         胜就胜了,败就败了,哪有内家外家的理由可以搪塞。自己功夫不到,无损拳派章法。却巧舌如簧,颠倒黑白,被人打了个狗吃屎,还说能品出屎中三味也是功夫。简直令人汗颜。

[page] 


十一:
       
         余经一年陪形训练,渐知对手任何招式,动作之发力,皆受其基点,重心协调变化所制。其发力之力点,轨迹再变,若基点,重心不变,也是犟劲死力一个。反而言之,自己基点,重心的协调变化,亦可制对手之发力。此理,久经沙场之人皆知。
       
         师父教我剑法,让我备有三尺木棍若干,日常手持一根随意玩耍。只在手熟身活。闲暇时,在村中持棍追鸡戳狗以玩乐,引得村人骂街。久之,余脸皮厚,人骂亦听得入耳,嬉皮笑脸应付,还是我行我素。可手上对三尺木棍的触物感觉越发轻灵。几乎能于日常行动中,刺撩圈点,起手而就。陪形多了,身上渐有应力的感觉,手上也就有了轻重与分寸。习武自今,遇有三次险境,而我全身而过,尤感此术不但防身自卫,而且避灾躲祸。
       
         其一,高中时,余行公路右侧,骑自行车上学。身后同侧一人身穿棉大衣,骑摩托车急速驶过。其大衣被风吹起,衣角挂在余左手车把处,一拉而过,将我连人带车右转甩向公路中间。其时,路中正有一货车驶来被我余光觉察到。身体一触地,即借力翻滚数圈。待我身体停住,货车车轮距我尺余而过。我随起身活动一番,无有任何创伤,连皮也没搽破。只是上下棉服,磨破了几个大洞,棉絮也露出来了。可怜那自行车,已经破碎不堪。随行同学,吓得目瞪口呆。
       
         其二,刚参加工作时,余从县城骑自行车回家。行至一丁字路口处,一辆小轿车从左边侧面驶来。余停车不及,竟手脚同时发力,身体跃起,小轿车在脚下停住了,把自行车撞十余米远。而我却蹲在车顶发呆,不经意裤子中档都开封了,脑子一片空白。惹得周围观者大笑称奇。
       
         其三,余与同事五六人,坐一面包车去临县出差。途中停车路边小解。公路对面不远处,有一百货商店,余从车后而过,欲去买合纸烟。不料刚过车身,一辆摩托车逆向疾驶而来。余只觉右手侧面一物袭来,随抬腿接力一弹而起,向后跃出三米余站着。而那摩托车却侧身而倒,连人带车滑出二十多米。车上同事惊呆了,以为余随车撞倒滑出,连忙跑向摩托车喊我名字。
       
         回想三次遇险,深感此术救余三次命啊。

 

十二:
       
         师父曾组织过抗日铁血队,以短器拼杀擅长,熟知刀剑实用技术,尤以剑术炉火纯青。看到武术界许多器械套路,无奈闭目叹曰:不知死的东西。
       
         我等追问原因,师父说:利刃兵器最忌大开大合,力猛难收。伤一个肉身,用不了那么大的力。若要伤石人铁人,他那么大的力还不够。你不是个石匠铁匠,学那个干嘛。
       
         我等问:明戚继光《纪效新书》中不是有许多招式套路吗?
       
         师父笑曰:你去把书读仔细了,那是训练士兵身体素质,提高敏捷灵活能力用的,非为作战。把书读通了,你会发现戚公亦恶招式套路,遍地花草的。
       
         我等问:那招式套路就没有用了么?
       
         师父曰:旧时武人没有文化,文盲居多。其实战技术传承,仅以身架动作及口诀说明,并无文字记载。精明之人,经实战锤炼,知劲路足矣,那来招式套路?古之名将无不如此。只有那武不成文不就之愚人,边功无望,乱解阴阳,还不求甚解,将身架动作排列成串。以备车站码头卖艺,糊弄无知看客银两,以此为生。若玩招式套路者,真有本事,早已武科仕途,成就功名。谁还干那些街头打把势卖艺,糊弄儿孙的勾当。须知,那时卖艺者身贱,就是农家,也不愿与之通婚的。
       
         我等问:僧道为何多异人?
       
         师父曰:为僧道者,清苦寂寞,方外之人。心不在红尘,专注修行,解脱自己。有世之枭雄者,其能不在常人之下,大风大浪,大富大贵,经历许多。却身败名裂,而心灰意冷,避世全身。若静思多想,勤学苦练,这等人为异人。有痴爱一技者,不计名利。为避红尘喧嚣,专心致志,容技于佛与道,潜身修行,默默无闻,这等人亦为异人。有因生计所迫,投靠空门。寻食而来,哪有诚心与灵性?其名利之心犹存,红尘之缘未了。参高僧高道举动,不明修身真心。大世事未经过,大道理只听过。还奢谈修身养性,高论技击养生。金钱交易,欺世盗名。这等奸猾骗子不少,世人多趋之若鹜。余者不论。
       
         我等问:何谓功夫?
       
         师父曰:自古功夫分巧蛮两种,都可实战。能把握好我力与彼力之火候者,谓之巧功夫。力大身沉,皮糙肉厚者,谓之蛮功夫。巧功夫是练出来的,是后天功夫。蛮功夫是吃出来的,是先天功夫。
       
         我等问:何谓内家功夫,外家功夫?
       
         师父曰:功夫还分什么内外家,那是说书艺人故弄玄虚出来的。民国曾有如此分类,就随它叫吧。以现世看来,好像不分内外家,不足以继承正统。你问他们什么是内外家,他们也说不到一块去。名字怎么叫都可以,关键能实战。非要说明现世内外家之分,我看不会打而配合打的叫内家,不会打而能挨打的叫外家。而真正能打的,都弄散手,摔跤了,谁还练那招式套路,称什么内外家啊。

[page]

 

 十三:
       
         余碰到过不少执迷于招式套路痴人,颇感有趣。
       
         一书生,拜国内一套路名家为师,习武十余年,冬寒夏暑,苦练不辍。得套路七八路,亦不能穷尽。与其谈起武学,大言祖辈个个一流高手,京城设擂月余无人能敌,打遍黄河上下,大江南北无有对手。打套路,能体现阴阳刚柔,轻重缓急,虚实变化。一动手,其死人一个,只有凭身体来回推搡。余陪形入手,力透其重心,直奔死角而去。其应力跌出。不服,又动手,还是应力跌出。如此四次,如出一撤。其曰:不是我功夫不行,是你不按规矩来。有本事你用你的套路胜我,我才服你。吾笑答曰:套路不会,只会赢你。其摇头摆手,曰:不是正宗东西,你要小心走火入魔。云云。
       
         又一书生,经历如上面相仿。其师将套路招式一一拆开,死桩死架,臆想对手如何动,我如何打。其中多有抠鼻挖眼,头碰抓裆等等下三滥手段。美其名曰:门内不传之秘。特意吩咐:切勿外传,为要,为要。其与我动手,连败数次,找尽理由以维护其正统地位。余曰:怪事,怎么正宗的都容易打。一句激怒那书生,曰:我有绝招胜你,怕伤你性命。
       
         余问:是枪吗?
       
         书生曰:笑话,我堂堂正宗内家大派,要赢你用得着枪?
       
         余问:刀剑吗?
       
         书生曰:不是,我赤手空拳足了。
       
         余大体猜中那书生用意,笑曰:上打咽喉下打阴,中打两肋并当心,还有两膝和两臁,脑后一掌见真魂。
       
         书生惊问:我们门内秘诀,你怎么知道?
       
         余哄他曰:我不仅知道你的门内秘诀,还知道你的招式用法。
       
         那书生连说几个招式名字,余依次乱说,净往禁击,脆弱,龌磋地方想着发力。谁料想竟然全中。

 


十四:
       
         余初高中同学中,好武者甚多,意气相投者于闲暇时,常在一起厮混。知我习武,相互交流。然其多喜招式套路,蔑视陪形,陪劲。以为是防守避战,不足实用。因训练时间不能保证,形体功夫与感觉无从说起,仅能发力,走桩而已。余曾以劲路化为发力子拳授之,只能健身,不易实战。
       
         有张姓同学,后拜名家为师,痴迷劲路功夫,拳架工整,发力齐整。于古城探望康姓同学。在其宿舍内聊武谈拳。兴致所至,列式摆架,手舞足蹈。一摆腿,其脚竟将室内课桌一角踢折,而身架不乱,收势自然。脚亦安然无恙。惊得满坐喝彩。康姓同学以此为之长脸,兴奋之余,随约一业余拳击小子一试。那拳击小子闻得张姓同学神威凛凛,一脚踢折课桌角,而怯场不应。周围人等再三劝说交流,张姓同学亦答应点到为止。那拳击小子才谨慎小心与之对阵。谁料想,一交手,拳击小子一连三拳击中张姓同学头部,张姓同学毫无应变能力,抱头而去。曰:他臂长,我臂短,打不住他。众人大笑,康姓同学亦觉得脸上无光,弄巧成拙。
       
         此事,被一赵姓同学得知,随前往一试。赵姓同学不同于张,其形体功夫甚佳,应力而变。且专工一个劲路。活桩发力,不喜招式套路。同一地方,同一对手。一碰手,即陪形入身,一个虎扑,将那拳击小子打的飞出丈余。其身撞坏身后纱门,跌在阳台栏杆内,而瘫坐在地,一脸苍白。把阳台栏杆上的物件,也碰的掉下楼去。众人惊得一身冷汗,回想起来,后怕不止。

 

[page]
十五:
       
         那时社会流行气功热。体育馆周末有气功报告。康托人弄到几张入场券,约余与张,赵一同前往。
       
         傍晚时分,万人场馆竟座无虚席,灯火辉煌。台上一气功师带功宣讲,台下却宁静异常。所有人随气功师的说法,一一比划,很是虔诚。那气功师一脸庄重,引导大家入静,遐想青山绿水,小桥茅舍云云。其手舞一番,宣称已将杭州园林之花香摄来布满全场。要大家细心品味,心诚,有缘之人可以嗅到。场内倒有不少人宣称嗅到。余等四人亦随所讲一一做来,就是没感觉到花香之味。
       
         室内场馆,通风不畅,夏天人多,那些女人的脂粉之气,男人的汗味脚臭,吃过大蒜,韭菜,葱的口气等等,空气肮脏不堪。唯独没有清新之花香。
       
         余等为静心,竟憋出一身汗来。忽然一股幽兰之气,赵眼睛一亮,曰:似有一味,不同往常。康随之曰:有点,我也嗅到。余也感觉有点。张热的静不下心,环视场内,见每一坐席区域,均有一人来回走动。随对余等曰:不对,大伙看看,再嗅嗅。果然,一人从附近走过,却有香气飘来。
       
         余等随有被愚弄之感。不知谁有意做恶,放一肛肠之气,其声势不小。赵笑曰:真气泄了。众人大笑,视我等如异类。
       
         赵在工程单位工作,天南海北经常走动。其活桩发力迅猛异常,学生时代,练有铁步功,曾三脚将学校二四围墙蹬出个洞来,在同学中名吵一时。一气功师手短口畅,大言隔山打牛,被赵连找四日却避而不见。一电气功师,习者甚众。大言接手能发人于丈外。赵与之撕扯缠斗,竟扯下那电气功师上衣一条袖子来。其人多势众,欲围上群殴。赵翻墙越壁而去。

 

 

十六:
       
         古城有气功高手,每带徒于公园一隅晨练。其师承事迹多见于报端,空中抓物,意念破瓶,点火,打人多次演示,令人称奇。余等四往,不见其师,唯有大徒弟带师传艺。能见到之物,仅照片,报纸而已。
       
         归家后几日,赵一人前往,得遇高手。欲试其意念打人。高手命一徒站立,其低头瞑目作态,三两动作,忽抬头一观,徒弟立时跌倒。赵感神奇,曰:我之所学,要与人接触,才能将人打到。你这好,把人能看倒。我来一试。
       
         高手曰:我那徒弟,有几年功底,才经我打。你身僵意散,脆弱不堪。我若打你,恐拿捏不住,伤你性命云云。一徒上前挡住赵,曰:你要跟师傅学,可以,随我来办手续。赵问怎么办,那徒曰:填张登记表,交款一千。赵曰:填表交钱可以。我要试过才交。随又找那高手。其言称有损武德,万般推辞,死活不打。赵无奈,只能悻悻而去。
       
         康整身实劲,发力不温不火。只是没机会习陪形功夫,难知形体变化。曾于节假日同学聚会,随意演示招式发力,博得满堂喝彩。附近有一名门正派,习者甚众。其中多与康大学同窗,相互关系甚佳。门内绝密亦不瞒康。推手时师徒如何配合用力等等,康亦深知此道猫腻。
       
         顶牛是一民间游戏,单腿立地,以另一腿膝部与他人相抵。余少时一绝,曾以一对三十余人不败。以此威震同窗。在县内多所中学以此技相嘻,竟无一对手。回想此技,相抵时,或挑,或压,或顶,或摆,种种发力,灵活周转,全赖陪形功夫,活桩调剂与腰胯灵活耳。道理仅有一个,于基点不便时,将重心,引向其死角。

 


点赞
1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 推荐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2)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