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 理论研究 查看内容

秦人于某习武旧事2

2010-6-7 08:14| 发布者: 太极人| 查看: 6721| 评论: 2

摘要: 杨露禅学拳处 一: 余幼时血性过甚,好斗,崇拜战场英雄,喜看《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等战争影片。尝与四邻孩童打仗嬉戏,顽皮不堪。彼此头破血流,视为常事,有轻伤不下火线之说。自诩解放军,蔑视 ...

杨露禅学拳处

       
         一:
       
         余幼时血性过甚,好斗,崇拜战场英雄,喜看《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等战争影片。尝与四邻孩童打仗嬉戏,顽皮不堪。彼此头破血流,视为常事,有轻伤不下火线之说。自诩解放军,蔑视叛徒汉奸之流。古风猎猎,少年心纯无暇。
       
         到上学年龄,因父母工作繁忙之故,寄养乡下亲戚家读书。闲暇围坐长辈膝下,多听关中故地人物佚事,秦皇汉武,白起王翦,阎敬铭,王杰,王鼎,雷怪,高鹞子等等。以此为每日之最快乐时光。族中古有习武之风,传先辈有武举三人,武进士一人之说。多在军中任职,效命疆场。我父的爷爷,亦为一武秀才,不涉官场军旅,只在经营生意,维护家族。因之族中殷实,古玩字画,家具兵器甚多。后经四代消磨,战乱人祸,文革扫旧,损毁殆尽。我上高中时,仅见一丈余铁枪支撑马棚,一斤余铜锤可砸核桃耳。工作后,再回老家,一枪一锤不见踪影。问之,则曰:不知。
       
         然族中老辈有好事者,喜收拾先人用武之风闻及各种兵器之用法。虽支言片句甚不完整,却去繁就简直达要领。余少年心思,遐想纵横驰骋疆场,若杨家将,若岳飞,梦莹魂牵,几度轮回。

 

二:
       
         十余岁时,从乡下到县城初中读书。同窗王林,言城南有习武者张三,功力深厚,手段了得,约我一同拜师学艺。余心动同往,其门人言,须得备重礼方可列入师门。学生穷困,少有浮财,只围观一乐,随悻悻而归。
       
         至暑假,闻体育场有习武者晨练,随与同窗王林等四人同往。见西北角树林处,有十多人摆弄各种拳式,羡慕不已。窃喜,围观。一连多日必到,察言观色,手脚勤快,以能与其攀谈送物为荣。有李四者,在其中拳脚人望甚高。见我等心热殷勤,授陕西红拳之小红拳套路。早晚勤练不缀,自为得能。
       
         约半年,一日晨练,边有一军人笑看不语。李四感觉有轻蔑之意,且平日手高自负,随言:行家啊,看不顶用,能打吗?军人笑而应战。李四素有快手之名,每与人交手,对手多显笨拙不堪。谁知今日一战,军人灵活运动,双拳如风,李四显得笨拙,一上手,面部连挨两拳,蹲在一边。边有人曰:洋拳,小伙功夫不错。军人大笑,摆手曰:一般一般。那时人们心底纯直,习武只为实战,交手名曰:单挑。胜败之念有,但不会因之记恨。李四自叹技不如人,撇下我等而去。余心里仅有一个想法,谁厉害跟谁学,毫无门派之念。
       
         多方打听,方知那军人是本县驻军一排长,东北人,参军前习拳击,师从其家乡一拳击高人。后经人引荐认识,表达从学心思。军人爽朗答应,只能周末晨练一遇,一晃半年多。自此才知实战与花架为何物。
       
         一日午后,我等约军人郊外农家麦场嬉戏,其间军人指点一二。有一旧军装麽样中年散步到此,观看热闹。精彩处,不免开口点拨一番。句句皆中要害,语言用词却古色古香。军人甚奇,叹曰:高手。随与那中年握手笑谈,有相见恨晚之感。我等少小不事,不知两位所谈之意,就告辞回家。唯王林家亦在部队,留下陪军人同路。
       
         次日大早,王林见我曰:尔等遗憾了,没看到高手过招。急问原委,才知昨日分手走后,军人与那中年说到分歧处,便动手较技。以往军人以快取胜,罕逢敌手。那日却一碰就蒙,发不出力,被那中年连番撂倒。听罢我已大悔,恨己无有眼福。细问,方知那中年名王长贵,在军干修养所供职,为人憨厚心直。因王林是军干子弟,县城军界人物大多熟悉。约好课后一同拜谒那中年。
       
         城东郊一幽静处,为军干修养所。下午时分,余与王林一同前往。经人指点,一排房末端为那中年住处。上前喊门,无声,门虚掩。余推门探头一看,室内仅有一白发老者坐床养神,中年不在。问之,老者闭目答曰:长贵有事外出,不在。你把门拉上。随不支声。我等拉门退出,心凉异常。等止夜深,不见踪影。一连多日,皆如此。
       
         军人见我等习拳精神不佳,兴趣大降。问之,余等将心思全盘说出。军人大笑,约我等傍晚在其驻地一隅相见。如约前往,闻有两人言语。走近以观,那中年亦在此矣。原来军人自那日一败,就虚心求教。每天傍晚切磋至深夜。经军人引荐,认识了中年,称呼为王伯。军人叹曰:这才是武学正宗 。王伯憨厚一笑,只说:喜欢就来练。随闲暇周末,严寒酷暑,勤练不辍。期间亦有三,五同窗来练,因耐不住心性寂寞,而另有想法。千辛万苦,年余折腾,总算找着武学门径。唯余与王林坚持始终。

[page]

 

 

武旧事三:
         一日傍晚,王伯约余与军人,王林拜访一高人,满心欢喜,践约同往。至军干休养所王伯家,唯有王伯之父一人。老人喜喝茶,招呼我等围坐一圈,以茶相待,王伯一一介绍。寒暄一番,军人问:高人什么时候来?王伯笑曰:还有谁?高人在此。一指老人,大笑。我等蒙了,垂垂白发老者,六旬不止,能是高人?老人见我等一脸疑虑,看透心思,问军人:你看我能打吗?军人谦让道:能打。老人摇头:假话,知道你不信我。你打来试试?军人摆手推辞:不敢。年龄大了。我相信老人能打。老人曰:不要欺我了,真叫你动手。实话给你说,你不是我的对手。军人才有了胆量,可还是不信老人能打,抱着一试的态度,就先推老人一把。军人一动手,老人轻拨一手,只见军人就歪倒在一边。我等一下吃惊了。
         军人不服,说声再来,又上前一推,还是歪倒在一边。随调整好身体,又用故技拳击一试,拳一出,老人还是轻拨一手,军人如风筝飘出,撞在门上。愣了一会,军人一惊,匍匐尘埃,大叫:神手啊,爷爷教我。余与王林傻看半晌,如梦方醒,一头磕下,随军人一起求学不止。老人问:信了么?我等答:信了,信了。老人一笑,叫王伯扶起我等。说:不教你们,就不见你们。好了,我也知道你们都是好人。也有苦。喜欢学,就常来。不过外人莫引来就是了。我等点头称诺,深感其高深莫测。随收军人曹红兵,王林,于操耿为徒。
         老人就是武林隐者李正清先生,是年六十有四。铁血男子,武学巨擘。一生坎坷,历经战乱,终不得志。少年聪颖,考入燕京大学。倭寇侵华,蹂躏华北,失学走入民间社团。幸遇道人张野鹤,授予拳剑,练用一体,以敌试剑。五年杀伐,戮敌不计。曾于河北,山西一带组织铁血队,暗杀倭人与汉奸。白日勘察,夜晚袭击,来回纵横晋冀两地。后被三八大枪击穿右腿,而脱离战场,隐于陕西终南山养伤。期间路遇乞丐王长贵,怜惜其年少,几乎饿毙路边树下,收养为义子随身。解放后,因其民间社团等历史问题,隐居陕西一带。文革前后,曾于闲暇之余,携徒王长贵,刘秉乾等徒步游历秦晋豫川,与同道交流。因不齿媚众争宠,虚招花架,规定套路,而羞于为伍。潜心研究中国传统武学,境界高远,曲雅和寡。毫无名利之心,去伪存真,蔑视浮华,重视实战。其喜,其怒,皆形于色,心底毫无保留。国士侠风,上古一脉。外人观之,性情孤傲,桀骜不驯,难于同类。
         余一九八二年秋正式拜李正清先生为师,从师四年,至一九八六年秋,老人回归故里河北,学业而终。

 


四:
       
         大师兄王长贵为人谦和少语,憨厚老实,若纯朴农夫一般。师兄弟中,德行和手段最高,虽为大师兄,然其年龄比我父亲还大两岁,且未拜师前,与七师兄曹红兵教我一年形体基础。平日称其王伯。
       
         王伯应手接劲功夫堪称一绝,随感而起,触力而落,几乎不用眼观,全凭感觉。有几则趣事品味。
       
         其一,王伯喜饭后散步,约我同行。余随其后,走街穿巷。行至一丁字岔口,王伯转过弯,迎面一机动轻骑闯来。我立时蒙了,不知所措。王伯随力成桩,起手上扬,那车头翻起,后轮贴身转过,连人带车翻到在地。路人一时惊叹不已,大呼:神了。
       
         其二,一日,王伯从一建筑工地穿过,乎觉脑后异样,随手一拍,就见一红砖跌落一旁。原来是架上工人砌砖,不意碰落一块。眼见砸伤行人,吓得疾呼乱喊。事后,王伯也说,他当时惊的也是一身冷汗。
       
         其三,北方冬季,大雪过后几日内,白天融雪,晚上结冰。路面极为光滑,稍有不慎,滑到跌跤为常事。王伯端饭一碗回宿舍,忽闻身后有客叫他,一回头,脚下不慎走到冰上,一滑,翻身跌倒。客不好意思,上前扶起王伯,却见那碗饭仅有少许荡出。随惊奇不已,连称神人。

 

五:王伯教拳既说理,亦试手,往往令人印象极深。一日郊外散步,至一村边,见旁有不少白萝卜,随口说道:好东西啊,今天叫你们几个看个稀罕。就弯腰拾起一个小臂粗细,长短的萝卜,双手背在身后,边走边聊发力幅度问题。几步远处有一细狗,见我等生人狂叫不止。王伯回身一笑,就上前挑逗那狗,一连几次。那狗性起,猛然扑向王伯,我等立时惊恐后退,却见王伯镇静自若,随狗扑上之际,狗嘴张开之时,将那个白萝卜稳稳当当的塞进狗嘴。狗立时疼的翻滚在地,狗头乱摆。王伯又上前按住狗头,将萝卜从狗嘴拔出,那狗哀号几声,荒落而逃。我等惊奇不已,上前看那萝卜,却见萝卜完好无损,一头仅有血丝少许。此技,我见王伯玩过多次,仅有一次失手。
       
         一次由二师兄联系,在山西与众多形意家交流,王伯显露此技,狗大体重,扑身太猛,竟将萝卜塞的过深,不能拔出,致狗死去。众人惊得身出冷汗,叹曰:这老王了不得,拿个萝卜也能杀人。回想此事,王伯叹曰:发力最难控制,那是狗不是人,若是人了,我的罪孽就大了。仔细品味,观敌之一动及发力幅度易,可在发力时,能在双方动态中,把握住力不伤人就难了。

[page] 


六:
       
         王伯与人交流,提倡体育精神,即玩就尽兴玩,只在交流技术,不以胜败为目的,就像打一场篮球。若遇逞强斗狠者,则心存乖巧,只陪不发,亦不伤和气,欲看其尴尬状以为乐。
       
         西安北郊赵老二,擅红拳,通背,摔跤,身高马大,爆发力极好。混迹西安道北多年,追随者甚众。当地有一资深太极拳者好事,撮合赵老二与王伯在其家中交流。事后赵老二对王伯口服心服,陪送回家。我等问怎么玩的,赵老二笑说:你王伯把我当傻子耍了。细问才知,那次王伯知其心高气傲,约定不打住身体不能算完,谁不打谁输。王伯虚晃出手,只陪形,不发力。引得赵老二扑身乱打,若熊打蝇,最后竟然累的浑身大汗,几乎虚脱。其间不曾打住王伯一次,赵老二自己把自己反倒绊倒两次,拳脚碰在墙上五六次之多,血痕累累。
       
         山西有一形意高手宋老二,曾在北京,河北一带打翻多名八卦,形意名手。桩步工整,劲力十足。身体鼓荡柔和,十多人抬木梁撞击其身而不避。与二师兄刘秉乾相识,为商场的朋友。两人入秦经商,顺路探望师父,王伯代师便宴答谢,我等兄弟作陪。席间,说到拳脚功夫,宋老二面有轻蔑之意,欲与王伯较技。二师兄知道两人相争,必有好戏。就叫我等让开地方以观。不等王伯起身,宋老二大叫一声:不必。就一桩扑上,劈拳直袭座上的王伯。就见王伯缩身引力,单手一划,宋老二就斜身失重,一头闯到身边二师兄身上,两人相撞翻倒在地,抱头痛苦不已。我等师兄弟惊呆了,又哭笑不得。

 

七:
       
         二师兄刘秉乾经商,多在秦晋冀豫川来往,常约两三师兄弟陪同。一为安全,二为武学交流,三为游历山水,增长见识,有益身心。我等兄弟遇有闲暇之时,也乐于奉陪。几大武术名地自然不肯错过,少林寺,陈家沟,永年广府镇,沧州,峨眉山,青城山,多次拜谒交流。其中滋味难以明说,罗列几件趣事,仅为笑谈。
       
         一僧号称硬功无双,自称硬气功大师。开砖劈石视为平常,可捻碎瓷成粉。尤善油锤灌顶与头开钢板。我等听后吃惊,托友人牵线搭桥,方得拜会。那僧高大魁梧,一身肌肉成块,双手宽厚,死茧布满拳面与掌根,油光头顶,亦有碗底大一片死茧。言语江湖老道,目光狡黠难以琢磨。室内一面墙,大小锦旗布满,溢美之词难以复加。说到武学,其言华而不实,大而空洞,四六成句,彼有快板韵味。言语间,手舞足蹈,若戏曲程式,撑架亮相,很是精神。随手一一拿起砖,石,生铁条,拉开架势,应声而断。我等眼拙,不辨真伪,呆傻观看,连声叫好。唯王伯与二师兄经多识广,明白其中倪端,微笑不语。随应韵击拍,以和口辙。那僧一时手脚按拍而动,亦觉别扭。竟不能静神运劲,如何发力。僧人停下手来,对王伯与二师兄刘秉乾道:二位师兄都是高人,能看透俺这点本事,别拍了。与我等对视一番,众人立时哄堂大笑。
       
         那僧倒也直爽,后来与我等成为好友,互通有无。

 


八:
       
         又一老僧号称武学正宗,自诩禅武双绝,曾游历各地,遍迹南北,无有敌手。国内舆论无有不捧者。问吾师,答曰:不知,或曾为隐世高人。二师兄多次托人欲以拜谒,均推辞回绝,不得见。后经高人指点,才知诀窍。老僧拒晤禅武界同道,唯见舆论界记者。随二师兄约王伯与一舆论界好友,装扮演练一番,才得一见。待归来,我等问之,王伯曰:什么禅武双绝,既无慧根,又无静心,心浮气躁,唯名利是图。谈及武学,更是不知。满口心经神论,根本不知力与劲,死桩僵力,无有变化。功夫不及一泼皮街混。二师兄说的更为具体:见老僧时,其有三五弟子做陪。与老僧谈禅,其说武。与老僧说武,其谈禅。云里来,雾里去,江湖气味甚浓。谈起武学交流,却舞文弄墨,口占一绝。实扭不过,其弟子以套路应付,便匆匆收场,推说老僧身体不适,一同转身而去。我等听后颇为失望。
       
         有一农夫号称秉承家传,内家正宗,门徒甚众。我等慕名拜谒。其人卅岁左右,待人接物却颇为老道。谈及武学,大理云云,空洞无物,却言必引经具典,一脸高古。得意时手舞足蹈,震足弹臂,自以为能。招式套路,一路二路,新架老架,高架低架,上打咽喉下打阴,中打两肋并当心,还有两膝和两臁,脑后一掌见真魂。林林总总,皆是死架偷劲以为真功,根本不知力之关系和形体变化。二师兄看透其人,相约试手,农夫一再以真功伤人为由推辞,只说推手可以。我已陪形年余,跃跃欲试。随上前接手陪形。那农夫见我不接实力,仅以虚劲布其臂上,同进同退,如影随行。其欲缠绕借力而不得,恼羞成怒,就停下手。
       
         曰:你会推手么?
       
         我答:这就是啊。
       
         其曰:那你手跑什么?步退什么?我这样,你该那样。你不会推手。
       
         我答:你要我进你的圈子就叫推手吗?
       
         其曰:知道无规矩不成方圆吗?
       
         我答:随人之动而进退伸缩不是规矩吗?
       
         那农夫一时无言以对,就叫来他的一个弟子,让我看什么是推手。就见那弟子比我大了许多,正值青春,也是人高马大,却不知同动,有意送力送身,被那农夫脚绊手采,连番摔倒在地。得意洋洋,曰:看到没有,这就是推手。我等醒悟,难怪其技十年不出门啊。弟子永远胜不过师父,都把弟子教愚了。
 

 


点赞

推荐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2)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