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23110|回复: 21

太极拳为什么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1 11: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极拳为什么难?

学太极拳已经好几年了,仍然徘徊在大门之外,登堂入室更是无从谈起。其间,梦想和现实、火花与湮灭都曾经有过,但一直都在初学者的水平上无法提高。虽然外表的样子与太极相类,但内部的实质却谬之千里。这种情况在广大拳友身上也是司空见惯吧。本人也一直在思考这里面的原因,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太极拳与我们普通的生活、与现代科学差别太大了,我们一直习惯于按照我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老师的太极拳,这又怎么能够学到老师的真传呢?

总结了一下,太极拳与我们普通的生活、与现代科学差别主要是:

太极拳没有一个可以为普通人所能够掌握并能够正确应用的、直观的判断标准,也没有任何一种客观的仪器按照一套可操作性的规程对其量进行量化的表征。

这一点可以用例子来说明。人们可以用尺子来精确测量身高,可以用天平称量手无法感知的重量,科学上可以用红外、核磁共振、X衍射去测定人类肉眼无法判定的物质的微观结构,可以用原子吸收光谱判断某种元素是否存在。但在太极拳方面不是这样子的。例如判断是否入门的太极拳标准,懂劲。这个标准,就不具备普通人所能够掌握并能够正确利用的特征,不是人人都可以用它来判断某某的功夫如何的。练过太极拳的人都明白,能够掌握并能够正确利用它的人只有达到懂劲水平的人,也就是说只有达到这一水平的人才能够正确理解它。并且世界上也没有任何一台客观的仪器能够测量我们是否懂劲,也无法判断离懂劲差多远。这是太极拳与普通生活、与现代科学的巨大差别。

同样的,我们可以测量老师的身高体重,可以尽力模仿老师的拳架外形,可我们怎么知道老师身体里面的劲路?我们可以测定晶体是八面体结构,我们怎么判断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怎么判断是否动之则分,静之则合?这些非外形的才是太极拳本质性的特征啊!

我们可以测量广州到北京的距离,根据速度可以算出时间,可怎么测量与老师在太极拳水平上的差别呢?我们只能说,差得太远,那么到底差多远呢?什么时候能赶上?能否赶上?谁能去测量一下?

当然在高手看来,这些太极拳的特征性的内容也是非常容易理解和直观的,也具备可操作性,问题是不是人人都能够理解的。我也是人人中的一个,我所能做的,也只是记住它。

那么,太极拳符合科学的道理吗?这是毋庸置疑的。这世界只有人类还没有认识到的科学才无法解释的东西。

按照科学的方法去练拳能够很快练成吗?关键是这个“科学的方法”,谁知道这个方法是否科学?科学上都没有任何一种客观的仪器对太极拳的标准进行量化的表征,怎么才能判断这个方法是否科学呢?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练拳才好呢?找个明白的老师去问问吧!

 楼主| 发表于 2007-5-1 11: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一了,和大家讨论一下,并祝大家节日快乐,拳艺大进!
发表于 2007-5-1 21: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所提到的问题,其实是现代社会中武术发展方向的问题,也就是传统竞技 vs 现代竞技,也就是我们是否应该用西方竞技衡量标准来衡量东方武学,这个问题估计在短期内不会有明确的答案。这里偶只想说说偶对于“标准”二字的看法。

太极是武术的一种,所以传统武术的基本功同样适用于太极,基础中的基础,莫过于全身韧带的柔韧性、桩功和腰腿功夫。太极不是神学,求学者必须耐下心来,循序渐进,多练习,勤动脑。本人也是求学中人,对于标准有所感悟: 传统理论中讲得很好,关键在于领会理解。太极拳习练中的标准,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比如立身中正,顶劲是否领起,尾骨是否下垂,身体是否下坐等等,但是从“知道”到正确的理解和实践又谈何容易。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良好的基础,更加无从谈起“标准”。一般来说,人们不愿耐心打基础而是直接学套路,所以挺胸、突臀、仰头者比比皆是。能够耐下心来,在磨练心智中研习太极,才能理解传统太极中的标准,才能入门。什么叫入门,楼上所说“懂劲”是入门的标准,本人认为的确是太抽象,太笼统,难怪会无所适从。

练好太极有很多条件,心态、 毅力、 时间、 资金、 悟性等等。业余爱好者符合上述条件的不多,所以太极有了健身娱乐和竞技技击的分别。太极作为健身娱乐,尺度不用太严,快乐中练身体即是目标。太极作为竞技体育,要求自然要高,韧带伸缩能力、腰腿承受力、动作灵活度、身体放松程度等,都是可以衡量的。不过作为竞技体育的太极又分为现代与传统竞技。现代竞技和市场密切相连,太极现代竞技发展方向与跆拳道、空手道并无大的差异。所以其训练手段及标准必须迎合市场需求。于健身恐有距离。太极作为传统竞技,耐心平和很重要,训练必须扎实,练养结合,方法标准都有,没有捷径。最突出的误区就是追求套路,神化套路,忽视基本功。然而“宝剑无锋,大巧不工。”,最基础的也是最难的,没有基础快不了!!

本人觉得学拳的目的和态度很重要,想速成,自然有其方法标准;不求速成,也有其感观和客观的标准方法。南郭先生是有,自己当然要去判断,这也是学拳能力之一,因为太极也是灵活多变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1 21:18:31编辑过]
发表于 2007-5-11 15: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现代化不过近几十年的事情。太极拳流行千年之久,莫非我们的生活变得和过去如此的不一样么?

前辈不懂得科学道理,但就是练出来了。我们的道理一大堆,却什么都不管。到底是谁错了,还不是一目了然么?

发表于 2007-6-15 16: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的难在于拳理深奥,真正能开讲的老师难找,(一知半解的不算)能说还能做的老师更难觅。
发表于 2007-6-15 16: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太极拳者,有三难:一难自已(恒心).二难天资.三难明师.
发表于 2007-6-15 16: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见笑了
发表于 2007-6-15 2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说得好!
发表于 2007-7-7 21: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在人为,看来还是要擦亮眼睛找明师,千万不要有与明师擦肩而过的遗憾。
发表于 2007-7-18 09: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