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7628|回复: 0

初习太极贵专一,持之以恒悟拳理——马国相弟子感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4 09:4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写给马传太极记名弟子们参考      马传带徒工程今年的两期学习班已结束,参加这个带徒工程的记名弟子们,虽然在基础、年龄和身体素质等各方面都有所不同,但是经过马师的两期学习班传授调教之后,使每个人在拳架运动、功理、功法和功德方面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大家回去之后完全是处在无师指导下的自练阶段,这个自练阶段对于初学马传太极拳者来说是个困惑时期。一旦路走错了,既耽误了自己的时间,又枉费了恩师的授徒苦心。在自我练拳的过程中,我既是亲身经历者,又是实践者。今写自我纠正太极拳架练法的目的,不是让大家自悟马传太极拳练法,而是提示大家在自练一段时间之后,一定要及时得到师父的亲自纠正、指导、传授,否则一定会偏离航向,而且是越走越远。在学太极拳方面,大家一定要向恩师学习,他为证悟到太极真谛卖房子筹费用,十年五次去陈家沟明师身边学练太极拳,恩师的学拳之路虽然无法复制,但是要想证悟到太极真谛,恩师的“太极之路”是唯一的径道。如今恩师将证悟得到的“由太极拳入道”之法,通过“身传、言传、情传、心传”的形式传授给大家,是在引领有缘人直接入道。
       然而当今社会是多媒体时代,足不出户即可跟“名师”视频学练太极拳。古人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视频教学这种做法是对传统太极拳传承的挑战,不知道录制视频教学的“名师们”懂不懂这个道理?但是“名师们”的这种做法肯定是违背了唐朝韩愈《师说》写:“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并且强调“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传承都是经师传这种传授方法继承的。但是在太极拳界不知从何时起,却出现了“传功不传胯”的歪理邪说,从而导致很多痴迷于太极拳功夫的练习者们,一辈子也没有明白太极拳功夫的练法。那么在身体之中练不出来太极拳功夫的原因何在呢?应该是学拳者们没有搞懂《师说》写:“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择耻师焉,于其身也,惑矣。”的真正意义。若是每个太极拳修炼者,都能按照古人的择师方法进行习练太极拳,今天的太极拳传承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那是无法预测的。
a9e5ed054e82557a6dc0b386f35ded14.jpg
      太极拳的拳架运转练到一定时期,身体上就会出现一个自然运转规律。学者跟师学拳的过程,就是将一个身体不会协调运转的人,或者是有运动基础而运动不规则的人们,通过师父传授的正确练拳方法,再经过长时间对身体运动的磨合过程之后,练拳者的运动拳架便可达到自然运转的层次,同时开发出身体之中的潜能量,这种身体潜能量就是“内劲”,也可以称之为“功夫”。但是这种功夫练法在视频中是无法学到的,因为把握功夫拳架的过程和方法,只能是“功夫上身”之人才能懂得。若是身体上没有练出太极拳功夫者之间相互研拳,就翻版了古人的寓言故事《盲人摸象》。而“马传太极带徒工程”的教学方法,则是由师父亲自传授的呼吸练法、站桩功、静坐功、揉丹功以及腰胯运转的运动拳架练习方法。师父这种亲授的太极拳运动规律,与视频教学法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所以大家默练拳架时,一定要按照师父传授的方法练习,切记不要观摩或参考其他大师的视频练法去揣摩马传太极拳练法。      自练太极拳如何考察自己的进步呢?在参照的选择上,一定是用自己的今天与昨天或前几天相比较,隔段时间录下自己练拳视频对比一下,就知道自己在进步了。绝对不能选择大师或其他有功夫之人来做参照,因为有很多大师是世传的,练太极拳时间有的已经在十年以上,没有一个视频是在刚刚学拳时录制的。就是说:我们是刚刚淘米下锅,而大师们已经是将生米做成了熟饭了,我们学拳与大师视频之间缺少了一个加温煮饭的过程。但是我猜想他们吃的苦、受的罪要比我们多,恩师的成功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不借鉴其他大师视频练习太极拳,那么怎样掌握师传太极拳练法呢?重温师传太极拳练法特点:“老家一路,按照‘大圈、中圈、小圈’和‘有圈意无形’的不同功夫层次,采取‘以形导气’(炼精化气的基础架),‘以气导体’(炼气化劲的提高架)和‘以意导气’(炼劲化神的功夫架),利用三种架子的不同训练步骤,驱使体内劲路传递越来越细腻的运动方法,以求达到先开展后紧凑的效果。”然而名师们视频讲解的太极拳练法说:“腰”左转或右转;或者说“重心”左移或者右移;或者说“裆”走下弧;或者说“手”如何动;或者说“丹田”如何转动等等。实际这些语言表达方式,都是不同层次的练拳人,对太极拳运动层次的不同理解而已。这种学拳方式,是绝对体会不到师父亲自传授时,让学者体会到的拳架运动道理,正确的拳架运动在身体之中均有八面支撑的膨胀劲,身体之中的这种劲“不丢、不顶、忽隐忽现。”      《王宗岳太极拳论》写:“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师父15年前在大庆书写“太极同根”四字时,我就站在师父身边,记得当时师父的表情很严肃,也很庄重。写完“太极同根”四个大字之后,又写小字“太极本是无极生······”几年之后当我将师父传授的腰轴运转方法体悟出来之后,才恍然大悟,明白了师父纠正我拳架前几个动作的用意。为此,我仅提一点儿建议,供师弟、师妹们参考。
cdead546beba22f2b9df569584116b59.jpg
1、自我练太极拳时,一定要选择一个安静、清洁的地方,最好是在室内,避开了寒冷、闷热、风吹、雨淋、蚊虫叮咬及人为的干扰;2、调息、调气,做到“虚灵顶劲,气沉丹田。”逐渐达到身体随呼吸自由开合;3、在练拳时一定要用师父传授的下盘运动方法(前一篇中写过)练拳,才能逐渐做到下盘稳固,就是在拳架的运动中要保持腿部的支撑劲,身体中方能出现“下身实”上身“虚”的层次;4、练习拳架运动时,上身和双手不要乱动,上身和双手运动尽量做到是随着腰胯的转换而动,拳架运动时一定是随着呼吸开合而运动;5、练拳时头不能乱摇,眼神不能东张西望,或者是低头看脚的位置,这样练拳神就不能内敛;6、平常坐、卧、行都要保持虚灵顶劲。如此自我找正身体中正的练拳方法,方能使拳架运动练到自然运转的层次。      《师说》写:“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当我们以至诚之心运行中正拳架时,就会得到很多大德高师的加持,使我们及早的进入到马传太极带徒工程的入道层次。正像师父所说:太极拳先技后艺,由艺悟道,拳道合一,大艺有成。     大家都是马传太极的习练者,都渴望早日进入马传太极之门求得太极真经,既如此,就用《西游记》主题曲词结束本文: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马传太极弟子:于兴亚   
                                2015年11月3日于大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