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7429|回复: 7

关于陈家拳练法的理解(Z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9-13 1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陈家拳练法的理解(ZT)


练法


1、 金刚捣捶的问题。金刚捣捶不见于杨、武两家,而在陈氏老、新、小三种拳及赵堡的大
、小、忽雷等架子中皆有,且都重复四到六次,占的比重较大。这是为什么呢?可以肯定,
原因只有三种可能:一是陈家没有传给杨家;二是陈家和赵堡后来自己发展出来的;三是杨
家后来保留了这一招法。但无论如何,金刚捣捶的重要性是在陈氏、赵堡拳系中表现出来的
,这一招所练的不仅有四正,还有震脚。而这正是和八极、少林心意把相通的地方,其所练
的沉坠劲与发力机制与八极、心意把无异。陈发科当年初到北平演拳,一招双震脚震碎地下
的方砖,正是此沉坠劲的外现。同样,与陈家有过拳术交流的少林和苌家拳创始人苌乃周也
很重视沉坠劲的练习(见苌氏武备论的序文)。我认为,此点是陈氏太极拳有别于其他太极
流派的重要特征,其意义大家可以参考马明达先生在今年武林杂志内关于八极拳的论述,值
得一提的是陈氏的太极十三杆和八极六合大枪一样也是用来锻炼内力的途径。


2、 千金难买一机灵(激灵)。内家拳练的就是一个机灵劲,较为正规的讲法是根据道家的
理论:人自出生后,元神渐失,识神渐长,身体内的阴阳二气虽性情、环境的变化而变,渐
渐不调,于是疾病丛生,元气消散;拳术之功就在于逆运后天,以统架统一散乱的气息,调
和阴阳,使其复归于先天的混元状态(婴儿状态)。而陈氏拳中的机灵,我认为可以理解为
两层含义:一、是一种心理状态,也就是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在有的人眼中好象这是特
异功能,其实这只不过是拳术中所训练的人的超常的灵敏度而已。早年我听一位赵堡拳师举
例讲过什么是机灵劲:如果在马路上遇到汽车突然冲过来,一般人都会周身发紧僵硬,结果
是被车撞到;而练内家拳的人则往往会往旁边一躲,从而躲过车祸。我个人的体会是面对突
如其来的事故,事发的同时也往往会有规避的冲动。当然这不是在道德与懦弱之间的自然选
择(那样就不是元神在起作用了),而是尽量保护自己的实力,很多都是在事后才意识到的
。二、所谓的机灵还有激灵的意思。这是陈家拳的发力形态,每每见到公园内的爱好者在练
陈家拳时喜欢发劲,我总是深为叹息,因为如果没有理论指导,这种浑身发抖的练法实在令
人不敢恭维。拳术中也有千金难买一哆嗦的讲法,就我个人的体会是要想发好陈家拳的劲,
一要内劲足,否则是乱抖,只会伤害自己;二要缠丝精,不会缠丝,或者丝缠的不圆满不均
柔,不可发劲;三是周身要合得住,好象爆竹,裹的不紧不严,就炸不响;四是发力要发声
,无论是口还是鼻,如果发力不发声,气息就会不顺畅,甚至有炸肺或岔气(气窜入后背锁
骨一带)的可能。


3、 苌家武备论。历史上苌乃周到底有没有到陈家沟交流过,尚待考证,但是在陈鑫的太极
拳术图说问世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苌乃周的武备论对于陈氏拳是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或
者说是总结的),如果我们不过分夸大陈家的个人作用,我们甚至可以说,武备论的影响在
整个中州地区都是有代表性的,好象河南的心意拳、梅花桩都或多或少的引用或抄袭了苌氏
武备论的章节作为指导,其中气论、点气论对陈家拳的影响更是不容否认。但是我们还应该
看到这种影响力的范围是及陈家而止的,例如赵堡、杨、武等家就没有受到过武备论的影响
。此中原因,值得人思考。

发表于 2004-9-13 19: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

发表于 2004-9-20 1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首先是一门武术,它不可能是凭空生成的。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借鉴其它拳派的内容是极其正常的,这里面值得深思的问题应该是:不与其它拳派进行交流和互相学习的太极拳,是不是真能“无敌”呢?头上贴个“纯粹太极拳”的标签,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太极拳究竟是开放的体系还是完全保守的僵化机制呢?

大家回答了我提出的问题,对惊风所谓“此中原因,值得人思考”就有了明确的答案了!

不过惊风此次的论述还是有一定价值的,看得出来对陈式太极拳认真地研究过,对此表示欢迎!

发表于 2004-9-27 23: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激灵”是必然王国,不是自由王国。

文属上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