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2850|回复: 0

和有禄 王卫东 和慧锋|和氏太极拳“代理架”阐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9-11 14:5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694397932426.jpg


《作者介绍》
和有禄(1963-),男,出生于河南温县赵堡镇,和式太极拳创始人和兆元嫡宗后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武术八段,焦作市政协委员,温县人大常委,河南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工程学院等多所院校客座教授,和式太极拳学会会长、和式太极拳学院院长。多年来,和有禄致力于太极拳的研究与推广,奔波于国内外传播太极拳文化,先后编著了《和式太极拳谱》《和式太极拳十三式》《和式108式太极拳(中英文)》专著。拍摄有《和式太极拳、剑、刀、棍、推手》教学VCD光盘,并先后在人民体育出版社、海燕出版社出版发行;2008年,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组织编写的《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和式太极拳》,和有禄为执行主编(执笔),本书已由中国武术协会审定,并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近年来,在和有禄的带领下,和式太极拳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遍及全国,传及海外。
《摘要》
清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陈清平在河南焦作温县赵堡镇广传拳械。未数年,高手辈出。得其传者,在陈清平原传领落、腾挪拳架的基础上,创编出了“代理架”“忽雷架”等新架。其中,“代理架”为和兆元创编。这套新拳架对原有招势技法做了创造性变革,并以拳技为载体,将周易太极哲理、医家阴阳术数融入拳技,阐释拳理,规范拳技要领,丰富拳学理论,扩展拳术的练习功能,逐步发展形成了以“代理架”为标志的“和氏太极拳”技理体系。

关键词:和氏太极拳   “代理架”   技理体系


和氏太极拳“代理架”,由和兆元创编。因这一拳架以拳技为载体,将易理、医理融入拳技,阐释拳理,故名之为“代理架”,或写为“带理架”。“代理架”的形成,与其产生的地理文化环境和创编人的家学、拳学和文化造诣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

1、太极拳“代理架”诞生地人文底蕴深厚
和氏太极拳“代理架”的诞生地,即河南省温县赵堡镇历史悠久,交通便利。春秋时期,晋昭公封大卿赵洁于温,于温东十五里许挖地筑堡而居,人称赵堡。赵堡镇北依太行山,南傍黄河泗水古渡口,隔黄河与少林寺相望,西距九朝古都洛阳不足百公里。赵堡镇一带武风颇盛。《李文清公日记》咸丰三年三月初九记述道:此地民众“忙时耕作,暇时习武”。[1]据和士英(兆元公四世孙)讲:“我们家世代居住在赵堡镇。早年赵堡镇流传多种拳术,有徒手擒打,徒手对练。也有刀枪剑棍,还有刀对枪,刀对棍等多种对练。”同时,赵堡又是远近闻名的商贸旺市,便利的交通和丰富的物产使之成为豫北名扬四方的经济、文化、武术交流中心。清代以来,赵堡镇就是温县五大集市之一和“四大怀药”的集散地之一。“赵堡村是全县最大的村和农贸集市,解放前县内行商大贾多集聚于此”[2]。赵堡镇政府坐落于赵堡村,下辖赵堡、南保丰、陈家沟等22个行政村。赵堡镇繁荣的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浓厚的习武氛围,习武者相互间的切磋较技,促进了多种拳法在此交融发展,也为“代理架”的诞生提供了深厚的人文基础环境。

2、和兆元创编“代理架”的学识基础
2.1    和兆元创编“代理架”的拳技基础
和兆元(也写为和肇元),字育庵。1810年,出生于温县赵堡镇一个中医世家,其父和彦方秉承家学,以医为业。和兆元自幼随父学医,习文嗜武。十五岁时,师从邻里陈清平习拳,得陈清平所传的拳架有二:一为以闪展腾挪为特点的“腾挪架”;另一为以一领一落、上领下打为特点的“领落架”。家父曾讲:“祖上兆元公习文学医,酷爱武技,刀枪剑棍无所不精,尤擅枪法和棍法。青年时候就游历广泛,遍访各地文武高人,凡与人较技,点到为止,以德服人。后随李棠阶大人宦游南北进驻京城,与拳界高人多有切磋琢磨,见识广博。”一生传奇故事很多,脍炙人口,至今流传不息。

清朝中晚期,热兵器走向前台,冷兵器逐渐式微。拳家多顺应时势,把兵器用法融入到拳脚功夫中。和兆元也顺应时代潮流,进行了化枪入拳的拳技变革,将掤、拦、拿、圈、扎等枪法要素,融入“代理架”,丰富完善“代理架”太极拳的技击方法。这个特点,在“代理架”第一势“金刚三大对”中有集中而明显的体现。笔者幼年随家父学拳时,曾多次听家父说过,“金刚三大对是脱枪式,学好金刚三大对,就明白了掤、捋、挤、捺等技击方法”。

2.2    和兆元创编“代理架”的医学基础
和兆元出生中医世家,历代家学传承,擅长中医内科,精通医家阴阳五行理法。中医认为,人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有机整体,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气血、脏腑、经络相互关系以及药物归经治病,都运用了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医理以阴阳五行哲理为纲,把人体生命活动的内容和运动过程归结为阴阳两方面的相互对立和互根、消长、转化的过程。“阴平阳秘”即阴阳处于动态平衡、协调、和谐状态,是正常的生命过程和疾病治疗的目标。这种平衡关系,一旦因为内外因素影响,而致自身调节失常、出现偏盛偏衰,就会发生疾病。中医实践则用五行生克乘侮理论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以五脏(肝、心、脾、肺、肾)对应五行(木、火、土、金、水),以此制定了培土生金、益火生土、培土制水、抑木扶土等治疗原则和防治措施。中医学的养生延年之道,也以阴阳学说为指导,强调饮食起居、心理情感等方面都要“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遵循天道,平衡阴阳,才能身体健康,颐养天年。和兆元中医世家的传承与体悟,为他以中医理论指导拳法奠定了坚实基础。

2.3    和兆元创编“代理架”的儒学基础
和兆元长期伴随儒学大家理学名臣李棠阶,耳濡目染,朝夕熏陶,具有深厚的理学功底。李棠阶(1798年-1865年),字文园,谥文清。温县南保封村人。曾在与温县相邻的武陟河朔书院任教达十三年之久。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工部尚书、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军机大臣等职。李棠阶是晚清理学中兴的重要推动者和引领者之一。徐世昌在《李文清日记》序中言:“中州理学之传,遂又阅二百数十年而弗坠。其居最后以儒修的大名者,则倭文端、李文清二公”[1]。李棠阶身体力行、学以致用的思想对身边人及门生影响很大。

李棠阶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迎娶夫人和氏(和兆元之姐)。李棠阶见到妻弟和兆元聪明机敏,好学强记。年仅十余岁就能背诵《药性赋》《黄帝内经》等中医典籍,对和兆元欣赏有加,时常鼓励引导,导读四书五经,托付参理庶务。此后,和兆元应李棠阶之邀相随赴任,随李棠阶北上宦游,南下督学,担任贴身保镖、文秘等工作。进驻京城后,获授“武信郎”。

和兆元与李棠阶交往密切,言理话拳,无事不谈。《李文清公日记》中屡曾提及“写家信及和兆元信”“候子声、四叔、和二弟(李棠阶对和兆元的称谓)偕来,至夜均共话家乡事”“夜与育庵内弟话家事”“育庵又来,言事良久去”“和育庵来,话许久”“早起,赴赵堡托和育庵清理账目”,“访和二弟肇元,言事许久”。道光二十一年七月十日又记述道:“写陈清平信”。日记中还多次写道:“眼前都是太极图,要在黙识”[3],“圈看太极图”等。李棠阶也格外关注武事。常有“早起行功”“饭后习射”的记述。还有“阅俞大猷等传”,“看戚继光传,默坐至晚”等。在与李棠阶长期密切交往中,和兆元的理学造诣不断精进,得到了李棠阶的认可,将重要的讲稿书函交付和兆元校录,如:“自同治二年夏,内发出《通鉴辑览》二部,命与宝佩蘅各圈一部,备两宫皇太后披览。……和育庵照已校之本校之,庶不至大谬乎。”同治四年二月二十八日:“查看朋友各信,择可存者请育庵录之”[1]等等。和兆元浸润其中,深受李棠阶理学影响,由是秉承“总天下之理即是太极”的观念,将理学引入拳技,以理学之理指导练拳。

3、太极拳“代理架”技理相合的文化特色
3.1   文武交融的特色

3.1.1以阴阳和合说明拳架技法原则

《周易》为群经之首,是儒家和中医之理论根源。“代理架”以易理为拳理基础,拳理与易理相合,即:一圆即太极,上下分两仪,进退呈四象,开合是乾坤,出入综坎离,领落错震巽,迎抵推艮兑。一势之中圆、两仪、四象、八卦俱现。“代理架”十三式以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立论,并以此指导拳架技法。像其形——圆即太极,取其意——阴阳、五行、八卦,用其理——阴阳相成、五行生克、天人合一。要求拳架动作做到圆、上下、进退、开合、出入、领落、迎抵,合之为十三。使拳架势势走圆,处处分出阴阳。

3.1.2以阴阳转化说明技击原则

圆是太极之象,阴阳则是太极之理。和兆元在《太极拳要论》中说:“太极阴阳之理贯穿于拳势之中,有刚柔之意,顺背之谓,屈伸之分。过与不及之谬也。”代理架要求“练架有绳”“挂线”,练架时阴阳不相离,手与手、手与脚、前与后等身体对应处似有无形绳线相连。遵循阴阳互根、消长、转换的变化规律,形成周身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的阴阳转换,使拳架处处体现出阴阳互助互济的动态平衡。在运用时,要求虚实互换,开合随势,进退转侧,刚柔相济,舍己从人,相机进攻。彼以刚来我以柔应,柔中寓刚,化中有打,打中有防,机动灵活,克敌制胜。

3.1.3以太极阴阳之理丰富拳学理论

和兆元随李棠阶宦游各地,居位庙堂,以太极之理为立身之本,为拳艺之魂。和兆元曾赋诗明志:“外保君王内保身,全凭太极真精神。此中甘苦都阅遍,不愧当今绝妙人。”这是和兆元宗师身世和创编代理架的真实写照,也呈现出了太极拳的价值所在。他的《太极拳要论》开宗明义就说:“浑圆廓象,阴阳感如,喻而名之,是为太极。故曰:若论先天一事无,后天方要着功夫。”北宋理学家邵雍《先天吟》诗云,“若问先天一字无,后天方要着工(功)夫。拔山盖世称才力,到此分豪强得乎?”兆元公化而用之,认为太极是先天本然状态,浑圆一气,无形无相。然则,动静分合而阴阳见,因此,后天要下功夫去实践太极阴阳之道,剑及履及,日日用功,方可探及天道。以阴阳之理与拳架密切结合,从拳架的刚柔、顺背、屈伸、过与不及之中,从击法的“浑身一气如轮子圆活,虚实转换旋化随势”之中,体悟并呈现太极阴阳之理。以太极阴阳之理为核心,和兆元以及和氏太极拳前辈于太极拳学理论著述甚丰,但因年长日久、战乱流离,散佚亦多。目前尚有和兆元、和敬芝、和庆喜等贤达的部分著作和抄本流传于世,润泽后学。常见的有《太极拳要论》《九要论》《太极拳技法注讲》《论法》《捷要论》《天远机论》《高手武技论》《太极拳正宗论五字妙诀》《撒放密诀》《走架打手行工要言》《比手》《擖手十六要》《较手三十六病》《耍拳论》等内容。收录于笔者所著《和式太极拳谱》一书中。

3.2     医武结合的特色

3.2.1依据中医人体认知规范拳技要领。

和兆元依据中医对人体的认识,以“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原则指导拳架修习。强调行功走架顺应阴阳变化的规律,拳架招势协调平衡,处处分出虚实、开合。如:走架时双手不能齐出齐入,两手必有前后、上下、领落等阴阳变化。代理架注重心、意、气的锻炼,练架要求静心、气敛、聚神等。拳法要做到心动意出,意到身到,身到劲到。和氏太极拳第三代宗师和庆喜教拳时常讲:“练拳要用心,手脚它不知道要去哪,心为总司令,身手要听命”。和兆元依照人体结构和拳法技击规律,提出腰脊中正等拳法要领,并制定了腰脊中正的具体调整方法:(1)下颏微内收,不可低头或仰面,使颈椎弯曲减小,竖颈顺项,谓虚领顶劲。(2)含胸拔背:心窝微收,胸部内含,能使脊背上拔,使胸椎中正,气贴脊背。(3)两侧胯窝放松,臀部肌肉放松,再轻轻向下向前收敛,使尾骨微向前移,使腰椎弯曲减少或消失。臀部松、敛、裹和胸部微内含、脊背上拔合而为用,使腰前凸减小或消失,形成腰脊中正。家父在传拳时常说:“练拳,要做到腰脊中正。塌腰则中轴不直,下盘转换不灵,易使腰椎受力过重,产生腰部劳损,并使气血劲力在腰部受阻,上下不畅,劲难成一家。”腰脊中正,能达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也能使骨盆平正,两腿虚实转换快捷,步法灵活。“代理架”以人体结构指导拳法的功架,再通过正确锻炼拳架进一步调理强壮人体结构及生理机能,使身体处于顺达自然的最佳状态。代理架教学时的“捏架”,有助于骨节对位、姿势得体、筋脉通顺,使身体处于劲力传递的最佳状态,养生延年,事半功倍。

3.2.2依据中医养生理论提出拳术练习原则。

和兆元依据中医摄生延年理论,运用中医“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和“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4]等理念,提出了“耍拳”说,主张人的身体需要得到活动,但不应当过分劳累疲倦。和氏太极拳的“耍拳”,注重内外兼修。行功盘架时,注重柔顺自然,练架速度不快不慢,以自然舒适为度,处处劲力顺达,周身气血顺畅,达到形神兼修的目的,从而促成了“代理架”轻缓柔和的的运动风格。

“代理架”太极拳变得轻缓柔和后,为了贯通拳势与劲力培养的有效方法,使拳势与实战融汇,锻炼知己知彼、得机得势的能力,熟练掌握技法要领,除了盘架之外,还制定了一些定势功、单势功、比手等练功方法。具体如下:

定势功:体悟静心聚神,提高手臂及身体的感知及控制能力。和庆喜宗师教授单鞭势时,把学生的拳架捏架后,用高粱秆一端放在地上,另一端削尖分别支在两手腕下,向下坠落就刺痛手腕,上抬过度高粱秆就倒下。以此方法锻炼身心放松下来,保持身体松沉稳定。并使手臂的力量恰到好处,加一羽落一蝇就能感知到。对敌时灵活应变,快速准确做出反应。

单势功:单个招势反复练习,体悟劲力顺达,周身一家,内外合一。我们幼年学拳时要先学单势,一势掌握好要领再学下一势。家父对我们讲:“拳架是技法,练单势是功法,技法能不能用出来要看有没有功夫”。所以经常让我们一次练单个招势数百遍,一练就是十天半月。在松柔自然的状态中,锻炼拳架招势能做到屈伸开合,即劲从脚下起、转换在腰胯、手上有虚实的动力定型。

比手:是双人锻炼方法,锻炼身灵手敏,临敌制胜的技能。和兆元三子和敬芝在《高手武技论》中阐述比手的锻炼方法:“天地之道,阴阳而已。阳属刚,阴属柔,二人比手亦然”“要之以掤搂挤捺为大题,以身灵手敏为应变,进退转侧,刚柔相济,舍己从人,相机进攻。”和敬芝还详述了掤、搂、挤、捺的技术方法。依此锻炼,日积月累,则能掌握引净落空、借力打力的能力。

4、太极拳“代理架”的创编与命名
正是受地域文化、祖传中医和理学的浸染影响,和兆元融会贯通,以太极阴阳之理贯串拳势,摄融中医、理学和太极哲理而创编“代理架”。并以“代理架”为基础,逐步完善形成了和氏太极拳架体系。

理学是宋元明时期儒家思想学说的通称。“代理架”所代之“理”即是“理学之理”。宋代大儒朱熹指出“总天下之理即是太极”,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太极图说》也阐释道:“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于此而言,“代理架”又是代表太极之理的拳架。

“代理架”用拳学践行理学思想,以虚灵之心法应敌,将传统以力量、速度取胜,变革发展为“因人之力制人”的技法,形成开合有致,柔活自然,轻灵圆转,中正顺遂的拳法特色,追求引净落空、后发制人、借力打人的技法效果。在创编“代理架”时,1838年至1850年是关键时期。李棠阶在道光十八年(1838年)九月十四日日记写到:“拳勇以虚灵为妙用,因人之力制人,不参己力,可悟圣学”“未来不迎,已来不滞”。此时,和兆元以拳践悟“圣学”,融理于拳的“代理架”理法业已形成。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李棠阶提督广东学政,事务不甚繁剧。到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李棠阶回乡守制而居家不仕,这段时期是李棠阶较为清闲的时段,也是和兆元以拳演理、融理于拳的重要阶段。和兆元用拳学呈现“圣学”,以拳代理精进不休,得到李棠阶的赞许,称其是“代理拳架”。和兆元遂以“代理架”命名创新之后的拳法。“代理架”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和传播。

5、太极拳“代理架”对拳术功能的拓展
传统武术特别是内家拳内外兼修,在强调攻防技击之外,向来看重其修身养生功能。和兆元创编的太极拳“代理架”,对传统武术的三个功能,都进行了拓展完善。

5.1   养生功能的拓展

养生重在养心神、培元气、调阴阳。太极拳“代理架”“行功时,寅时面南,松身神凝;吐纳自然,撮抵桥通;阴阳和合,攒簇五行;子午卯酉,朔望漾应;缜而密之,久行动成。”行功顺应天时,调节阴阳,使自然阴阳与人体阴阳,先天阴阳与后天阴阳互补,天人一体,收行功最佳效果。

古人讲,养生首务在于养心。太极拳“代理架”的“耍拳”,让人的情志平和安静,练习时要静心、聚神、神不外散、神敛体松等,不仅修炼心神,同时提高击法能力。太极拳“代理架”的圆转运动,全借后天之形不用后天之力,动静开合合乎自然。久之能使四肢的筋骨经络得到持续的抻压,对身体筋脉脏腑构成正向调节,使经络系统更加通利,气机运行更加顺畅。练习太极拳“代理架”可收祛除疾病,益寿延年之功效。

5.2    修身功能的拓展
“代理架”轻缓柔和,“以虚灵为用”“因人之力制人,不参己力”的心法拳技演释儒家学说。和兆元把儒家的核心价值即仁义礼智信、修己安人和中庸和谐思想融入武技,以拳载理,以理行拳,传承孔门圣学,使和氏太极拳的内涵和功能充实扩展,习拳的同时以收修养身心,强健体魄之功效。秉承儒学内圣外王之道。“内圣”是“修己”工夫,“外王”是“安人”之事。拳法上心静,气敛,神聚,周身相随为修己。击法上兼顾八面,应对万端,随心所欲,无不如意为安人。秉承中庸之道,练拳意要执中,圆融变通,则能支撑八面,应对各方。在实战中,不先存攻击意愿,因力制力,要啥给啥,随人所动,随曲就伸,不丢不顶,以有效地防守反击。和氏太极拳将儒学理念化用、呈现在拳法的一招一式中,既能传神达意,修身养性,又能使人喜闻乐见付诸实践。

5.3   防身功能的拓展
传统拳术的核心是攻防技法,太极拳“代理架”在传统拳术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和氏太极拳对敌时“因人之力制人,不参己力”“未来不迎,已来不滞”“要啥给啥,吃啥还啥”“人以刚来,我以柔应”的理念更凸显了防身自卫功能。和氏太极拳周身圆转灵活,处处劲力圆转自然。临敌因势应变,接入彼劲后沾随不脱,急应缓随,随势旋转,化打自如。展现出滑如鱼、粘如胶、软如棉、硬如钢的技击特色。“代理架”简洁流畅,体用一致。拳架、比手、散手三合为一的编排,称为三合一太极拳架。拳架怎样练,比手就怎样用。比手又可检验拳架是否正确实用,也是走向散手格斗的训练手段。日积月累,勤加锻炼自能防身自卫。

6、太极拳”代理架“的传承与发展
同治四年(1865年),李棠阶病逝于北京,和兆元护灵柩回乡后,在家中研传家学和拳技理法,其子润芝、勉芝、敬芝、慎芝及长孙庆喜均得其真传。1928年,政府大力提倡国术,和兆元长孙和庆喜在当时形势下,开始收徒授艺。他有教无类,因人施教,教出了和学信(侄)、和学敏(子)、郑伯英、郑悟清、刘世英、柴玉柱等一批技理兼优之门徒。兼学于大伯庆喜和父庆文二公的和学信,传子士英、士俊等,士英公拳、医兼修,深得家学之精奥。传子定元、定乾、定中、定国(又名有禄)、侄定愚等。和氏太极拳经近200年的传承发展,不断完善,代有高手,流传日广。在近几十年来,引起了专家学者日益广泛的关注,得到了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视与支持,2008年,被选编入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2014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