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理论研究
订阅

理论研究

太极三无畏/郑曼青
太极三无畏/郑曼青
欲习太极拳之运动者,其动机不出数点,约言之:有为多病体弱者,因求健康而学也;有为以防不备为自卫计者而学也;有为震其术之奇妙,爰求真理而学也。此外有如乘兴而来,与随波逐流及无恒者,不在讨论之列。我所谓“ ...
2009-3-1 14:23
收敛入骨
欲习太极拳之运动者,其动机不出数点,约言之:有为多病体弱者,因求健康而学也;有为以防不备为自卫计者而学也;有为震其术之奇妙,爰求真理而学也。此外有如乘兴而来,与随波逐流及无恒者,不在讨论之列。我所谓“ ...
2009-3-1 08:38
开始学太极拳的几个要点
一个人的健康状况,现在可以通过各种医学仪器来检测出健康指标。尤其是某些疾病的早期检测,得以及时治疗,这是现代先进医学的成果。古代医学则以目测来了解人的健康状况。所谓四诊八纲,黄帝内经的望、闻、问、切的 ...
2009-3-1 08:36
用骨不用(肌)肉
学练太极拳,要首先清楚几点:第一,练习太极拳是一种生活习惯的改变,不能练几天,停几天,必须连续练到老,长期练才有好效果。如果不想长期练,就别练了。实际上,练了一些时间后,得到了好处,就放不下了。第二, ...
2009-3-1 08:33
练好太极拳和推手/牛胜先
这里,我们首先要理清一个概念,腰胯的“腰”是指人类身体臀上胁下中间部分。而“胯”是指人类的骨骼的一部分。即胯骨,她是组成骨盆的大骨,左右各一,由髂骨、坐骨和耻骨组成,统称为髋骨。因此,腰和胯是人体两个 ...
2009-3-1 08:31
谈谈熊氏易筋经
熊氏易筋经是前广东武协主席李佩玄先生所传的功法。我少年时代的老师是武警部队的南拳教官。他每天早起,练的就是熊氏易筋经,当时刊载该功法的武林杂志就是他的枕中密笈。后来他教我这功法和四平马步桩,典定了我的 ...
2009-3-1 08:27
练气要诀及腰胯
练气要快元气淆温浊气凉,前辈留下健身方,必须开裆收下气,站立又要膝盖藏。滚肩束胁攒脑胫,开裆下腰最为良。气从口入非自四,却从嘴角入小肠。气从鼻出不是出,夏从五脏入膀股。入气之肘不用力,出气之时责自强。 ...
2009-2-27 08:50
还精不能补脑
  “还精补脑”之说,由来已久,凡好养生之道者亦多知之。然觉今日对“还精补脑”之研究,尚还有不到之处。今仅呈己见,略谈“还精补脑”及其弊端。 “还精补脑”之来源  “还精补脑”一词,来源于古代房中养生 ...
2009-2-27 08:37
如何才能真正松下来
放松,是太极拳的基本功.它是太极拳修炼过程的首关,即所谓扎根功夫.评论一个人太极拳功夫如何,首先要看他放松的功夫如何.没有松柔,就没有太极拳特有的味道,不论那一派、那一式的太极拳.  根据观察,当今练 ...
2009-2-26 17:16
“动之入微”登堂奥
太极拳运动内外相合,左右相顾,上下相随,螺旋运转,连绵不断,循环无端,外柔肢脉,内畅气血,阴阳互运,刚柔相济,文以强身,武以御敌,内外兼练,性命双修,然而,太极拳之奥,乃是动之入微。为使太极拳同好求得 ...
2009-2-26 17:08
孙存周口授太极实战要领
太极者,在于知形懂劲,化发结合。在实战中,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领,并通过对战练习而成。一、知形,即对人体形体变化要有充分的认识。这里主要是指导对对方形体变化的把握。如果对方力大速度快,我方自然不能以慢动 ...
2009-2-26 17:05
太极拳之内功修炼
一、领架太极拳内功之修炼法,这对我们练太极拳者都十分重要。究竟太极拳功夫有多高,有多深,如何修炼,谁都讲不清楚。对这种博大精深的学问,数百年来,既困惑,又有人追求,因为这个题目太大了。有人说“太极十年 ...
2009-2-26 09:08
拳架姿势与内功劲法
杨式太极拳术述真第一节 拳架姿势与内功劲法这套拳架习惯称为“老六路”,是我早年从杨家学来的.它的每招每式都有其特定的内涵,身形、手式与身内神、意、气的配合填密而有致。练习的风格确与其他拳种不同。尤其对 ...
2009-2-26 09:06
指导手与打击手
在太极拳的技击中,两只手的配合与协调非常重要,为了达到舍己从人、引进落空的目的,有效地控制对方,造成已顺人背的态势,进而有效地打击对方,我们的两只手应该有个分工。我们将一只手称为“指导手”,另一只手叫 ...
2009-2-25 17:36
陈氏内劲培养与运用
余曾为习陈氏太极拳者能了解陈拳之内涵特性与练法要旨,撰写︰「学习陈氏太极拳应有的认识」、「内动与外发」及「陈鑫答问」等编。认识一文,提出三大原则,二个观念,及一颗愿心。所谓三大原则,为立身中正,用力勿 ...
2009-2-25 17:31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