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理论研究
订阅

理论研究

听劲/温承振
初闻「听劲」,觉得很有意思,到现在还不明白为什么劲要用「听」的?难道它是一种声音?传闻观世音名号之由来,系因为菩萨悲心大愿,不舍众生,只要有苦难的地方、只要众生有所求,他必循声救苦而来;另观世音勤修观 ...
2009-3-4 17:18
太极拳的特点/徐哲东
一、太极拳的特点在外形上就很明显。一般外功拳要有昂首挺胸、纠纠勇武的气概。太极拳要“提顶、收臀、松肩、沉肘、含胸、拔背、裹裆、束肋”,表现为一种平静安舒的神态。一般外功拳要做刚强迅捷的活动,太极拳却要 ...
2009-3-4 08:33
太极拳与比喻
太极如摸鱼,形意如捉虾。郑曼清先生说,打太极拳如在空气中游泳。细细回想,太极拳与比喻有着不解之缘。无论何门何派,其拳架名称都以比喻的方式流传至今,如海底针、白鹤亮翅、手挥琵琶、退步跨虎、金鸡独立、野马 ...
2009-3-4 08:30
“五字诀”,对身体要求/马岳梁
静,思想要高度集中,不能存有杂念。但是人的思维是复杂的,要使中枢神经高度集中,处于单一的兴奋状态,实在不易。那么,怎样才能使思想集中呢 ?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使自己的动作尽量做得正确。换 ...
2009-3-3 17:15
王培生大师的推手艺术---放人击物(高壮飞)
  高壮飞:男,中医主治医师,生于1932年4月8日,北京人。北京辅仁大学心理学系肄业,1956年毕业于北京中医研究所。北京市普仁医院退休,系中国武术协会会员、北京市武协吴式太极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 ...
2009-3-3 17:14
漫谈太极拳的修炼/欧业超
学习任何一种技艺,必须先具备严正的态度,练太极拳更是如此。没有正确的心理准备,没有排除万的决心,没有发乎至诚的执着,不能看重自己,不能看重传统成就,都不能期望有好的成就。 在农业杜会时期,武术有克敌致 ...
2009-3-3 10:18
想象与感觉
练习太极拳,要进步,就离不开想象与感觉,这是我练拳的体会。先说感觉。师傅经常讲太极劲,让我们把手摸在他身上,体会他身体里面的变化,有一次我摸完,想说是什么感觉,师傅马上制止我说:“你别说,按照感觉到的 ...
2009-3-3 08:32
怎样看太极拳推手
一次聊天中,我的拳友(传统太极拳传人、市太极拳协会副会长)问我:殷老师,您怎么看太极拳推手?我回答说太极拳单讲推手是很片面的,单一的有局限性的。恩师吴海清先生教我练拳时说:太极拳不是一招一式的招式用法, ...
2009-3-2 17:36
练内丹功的调和法 
修内丹功的人,常用静动两法同时练之,必须知道丹功以静功为主,以动功为辅。根据我多年练内丹功的实践,要想静坐得法,首先得把调食、调睡、调性、调身、调息、调神六者配合好。1.调食饮食要合理,肉食宜少用,多 ...
2009-3-2 17:35
杂想-不完全对
手和腰联系起来了,胳膊就没有了腰和脚联系起来了,大腿就没有了手和脚联系起来了,身体就没有了。哪去了,身体的四肢都感觉虚化了,只剩下丹田、命门、股骨沟组成的一个人的内核,(练太极拳好像就是在练习这个内核 ...
2009-3-2 17:33
“瞬变松紧”易阴阳
《太极内经功法》是根据我国古代皇宫秘传《黄帝内经》有关祛病强身、扶正祛邪、延年益寿的理论,撷取秘传小架太极拳的精华,运气练功强身延年而创编的一种适宜于老中青男女锻练的功法。功法别具特色:1、是舒筋活络 ...
2009-3-2 17:31
《太极内经功法》
《太极内经功法》是根据我国古代皇宫秘传《黄帝内经》有关祛病强身、扶正祛邪、延年益寿的理论,撷取秘传小架太极拳的精华,运气练功强身延年而创编的一种适宜于老中青男女锻练的功法。功法别具特色:1、是舒筋活络 ...
2009-3-2 08:35
试说学练太极拳的误区
太极拳是我国世代聪明人的智慧结晶,学练的过程中,我由衷的钦佩古人杰出的创造力,同时也真切的感受到,向太极高峰攀爬的道路上,岔道何其多也。这个题目已经有人说过不少,我结合自己的体会,尽量避免重复,谈谈误 ...
2009-3-2 08:32
郝月如《太极拳义》
太极者,阴阳相济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分者,开大也;合者,缩小也。其中皆有阴阳之气也。开也,大也,非顶撞也;缩也,小,也非躲闪也。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动者,气转也。静者,有预动之势也。所谓“ ...
2009-3-2 08:30
林柄尧老师授拳纪要
按:跟随林师学习太极拳数年,间或笔记,今师归道山,特将林师平时所授和个人理解整理,以此纪念。由于个人所学肤浅、师传参透不深,不妥之处难免,望师兄弟不吝指教。 一是左堋,林老师说,左堋面向南。《太极拳术 ...
2009-3-2 08:29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