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理论研究
订阅

理论研究

吴氏太极拳之松
由于师承的不同、修炼阶段的不同等众多因素影响,所表现出来的“松”也是千差万别,有很大差异的。体感身受高手的“松”很简单,但真要把这种“松”说深说透,让人一目了然,就相当困难了。“松”是练好太极拳的最重 ...
2009-3-9 08:16
明理识拳
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太极拳亦然。或见懂劲者举重若轻,出手神妙,遂谓太极劲奥秘艰深,绝无踪迹,好之者探讨一世,人称画鬼、实干者流汗三车,奈无诀要,然则,太极拳果空泛若此乎?曰非也,常见穿弄堂磨剪刀 ...
2009-3-8 08:42
摘录贵生与乃相师兄之节段
吴英华、马岳梁二老自沪上来,印诚师偕其游颐和园昆明湖,乃相、乃津等侍之。 时值仲秋,花盛藕肥,湖中荷叶若翠玉之盘,滴滴水露,晶莹透亮,若珠玉承于其上。公等感天地造化之精微而嗟叹,印诚师遂以~水露至微~何 ...
2009-3-8 08:27
浑元桩锻炼方法
   介绍浑元桩锻炼方法:  求得浑元力的桩法故名浑元桩。练功时,集中精神、凝神定意、自然直立、全身先挺一下,再把全身筋肉放松,要做到似松非松、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眼睛前视、略看高处、远望天际,目光凝 ...
2009-3-8 08:23
太极拳各家分析
1杨澄甫先生---"太极拳乃柔中寓刚,棉里藏针之艺术,姿势要中正圆满,沉着松净,动作要轻灵圆转,纯以神行。"2郑曼青先生---"吞天之气,接地之力,寿人以柔。十三式之体用各得一式, 其用曰捋,其体曰中定。如此而 ...
2009-3-8 08:20
“含胸拔背”的始末
《太极拳使用法》中的“胸含,背拔,腰松,眼前视”,在《太极拳体用全书》中改作“胸含背拔,松腰眼前视”。《太极拳使用法》由“余幼读书时,性好武”的董英杰先生校点,而董英杰自编的《太极拳释义》中之“提手上 ...
2009-3-8 08:17
前辈心得
发表一段前辈心得,这都是些练拳的关键之处一.人们练拳常易挺在错误之支点上,如胸、肩、膝、腹、等处,拳乃不会进步。必须挺在腰脊处。二.腰脊处为支点亦为主宰。脊椎为一身主干,故首顾脊椎拎起,连住脚跟,腰脊 ...
2009-3-6 08:29
意无间
前段时间到广州看望老师,因老师的儿子打羽毛球扭伤了膝关节,在医院诊为半月板损伤等,医院建议手术治疗切除半月板。教师给电话我征求意见。我听了CT报告结果后,回答等我抽空去看过才能定,暂时不要让手术。 这样 ...
2009-3-6 08:28
王培生太极八法解义
王培生太极八法解义
太极本无法,动即是法,其动乃意动,故弸、捋、挤、按、采、列、肘、靠乃意动八法。 诀曰: 堋动命门找环跳,捋动食指划眉梢,挤动脊背找前脚,按劲凭栏楼下瞧, 采劲玄关肩井合,列劲意在蹬后脚,肘劲劳宫找肩井, ...
2009-3-6 08:26
太极拳尾闾中正内涵精义
在我国习练太极拳和研究太极拳方面,对于尾闾中正这个要领,几乎无人不晓。但由于古代拳谱论述过于简要,或者说较为抽象,加上各家各门各派,从自己的实践经验出发,在解释上各有其说,而很难从生理学、解剖学以及现 ...
2009-3-6 08:24
吴公藻太极拳论
中定   伸屈开合之未发谓之中。寂然不动谓之定。心气清和。精神贯顶。不偏不倚。是为中定之气。亦道之本也。 虚领顶劲   顶劲者。即顶头悬。头顶正直。腹内松净。气沉丹田。精神贯顶。如不倒翁。上轻下沉。又如水 ...
2009-3-5 11:48
胡耀贞老师领我入武道 
胡耀贞先生是武术、先天气功、中医名家。他广拜医、道、儒、释、内家功拳名师,精通子路太极、形意、八卦拳术。承佛道秘传,融武道内功、医道于一体,创立了静动气功。1942年他在山西太原创办了“山西省国术馆”任馆 ...
2009-3-4 17:26
养气篇
拳与道同,习拳即参悟道法。拳名形意者盖取天地之象尔。天之形空明广漠,了无一物,其意却有造化不测之能事,孕生万物,瞬间激雷霆万钧。地之形因时而变,山川勾连,花木葱茏,其意有托栽润化万物之能事。取天之形运 ...
2009-3-4 17:23
身弓的制造/马国兴
传统拳术讲究“人身犹如一张弓”、“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陈、武两家太极拳的口传身授秘诀中,全身整体劲势的蓄发相变是需要“一身备五弓”;三皇炮捶拳讲的是“身背弓、手臂弓、腿膝弓”的三张弓,其细分亦五 ...
2009-3-4 17:21
拳道琐谈录(刘汉林
)(2006-03-25 15:24:58)分类:太极拳自然质朴不易,独创新意更难,清丽雅隽尤为武学之追求境界,冗繁削尽留清瘦,才是真正的拳技要求。拳出无意,武人不武,方是个中真妙手。不仅得艺于肢体操练而更应注意智慧顿悟之 ...
2009-3-4 17:20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