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 理论研究 查看内容

九九归一原理<三>

2008-10-6 08:23| 发布者: 太极人| 查看: 6110| 评论: 0

摘要: 五、习武者应有的品德1、 尊师习武者应当尊师,承认师承,尊重和保护师尊的知识产权。习武时要尊师,习成武功后仍要尊师。2、爱徒习武者应当爱徒,要甘作人梯,让弟子们站在自己的肩膀上去攀登新的高峰,为弟子们有 ...

 

   五、习武者应有的品德
1、 尊师
习武者应当尊师,承认师承,尊重和保护师尊的知识产权。习武时要尊师,习成武功后仍要尊师。
2、爱徒
习武者应当爱徒,要甘作人梯,让弟子们站在自己的肩膀上去攀登新的高峰,为弟子们有成就而高兴。授武者应允许弟子对自己的学说提出不同的见解。授武者应当尊重弟子们的人格,不应把他们视作牟利工具或奴才,而完全不顾师徒间多年形成的情谊。
3,习武须品德高尚,光明正大
武术源于古代战争,是在战场上解除对方战斗力的非常手段,不是什么温良恭谦让,也不是什么可供欣赏的艺术。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功能已经衰退,逐渐发展成为竞技体育和健身体育。但是由于它的对抗性性质,所以习此技者也可能有益社会,也可能为害社会。说到底武术是一种技术,与其技术一样没有政治属性,看掌握在谁的手中,谁掌握了它,它就为谁服务,这就要求习武者有高尚品质,做有益于社会的事。习武者是免不了产生对抗行为的,一种是面对歹徒的自卫,一种是武人间的较技,对于后者一定光明正大,不准偷袭,要让对方有充分准备,所谓偷袭是指极近距离内突然发动的不宣而战。在和平时期,谁也不会时时绷紧要战的弦,偷袭者必可成功,但也极不光采,是我们常说的小人行为。在后一种对抗中,不准攻击对方之要害,以免伤残事故发生,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武德。
4,习武者应当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鄙视剽窃。遗憾的是此类事屡有发生。
5,习武者应当遵纪守法,遵守公共道德,尊重他人的人格。
六、武术与养生
现代竞技体育中,由于超运动量的训练,对运动员自身伤害是累见不鲜的,其中尤以肌肉拉伤,关节的扭伤等最为常见。根据运动生物力学分析其原因:在剧烈运动中,由于对抗肌不能适应猛烈牵引所造成,为此要求对抗肌进行放松。而《武术学》的训练中,要求对抗肌主动放松,自然地避免或减少了拉伤现象的发生。
在《武术学》的训练中,是以《系统论》原理为指导的,所以要求全身600多块肌肉几乎全部都要进行调整,其被调整肌肉数量之多,其拉伸和收缩强度之深,并非任何养生法之所能及的,也就是说几乎全身每一条肌肉都参与了运动,都加速了新陈代谢,加深了微循环。特别是在内功训练时要运用《神经控制论》对全身每一条肌肉的拉伸和收缩情况进行巡检,也即练气功者称之为内视,脑的意念活动非常集中,同时也很单调,处于所谓的气功态,因此具有养生气功的健身效果,又由于微循环较普通的养生气功更深,其健身效果也更佳,且具有疗伤效果,这已是累见不鲜之事实。所以,高层次武术必蕴有高层次养生,高层次养生也必在高层次武术之中,习武而不知养生者非高层次之武术,养生而不知与习武相结合者也非高层次之养生。
七、习武须知
1、习《武术学》者不应创门立派,但可以用你的名字命名你的创造性成果。
《武术学》是古今前贤们所共同创造的结晶,乃万流之归宗,当你学习《武术学》时,你已经踏上前辈们所搭成的人梯上了,你可以有创造,

但你的创造在此武术发展之长河中仅只点滴而已,因此你只能以你的名字命名你所创造的那一部分,你没有任何资格将别人的创造作为你创门立派,沽名钓誉的本钱。近年就有那么一些人,从东家学一点,从西家学一点,自己根本没有什么独创之见,就要创立某某拳,可笑之至,也可鄙之至。反对剽窃,鼓励创造。对于创造也要像其他学科那样以个人名字命名,如前面提到的“苌乃周气力渊源” 、“吴殳园机” 等。
2、顺序渐进
顺序渐进是学习各种拳法的共同点,但学习《武术学》尤其突出。这是因为《武术学》有非常强的连贯性,例如二种劲力的训练必须先由静态入手,很显然,运用《神经控制论》对肌肉进行训练时,起初因为肌肉的反射时较长而显得极不协调的,如果静的尚不能协调而去练动态,那必然极难练成,至少大费周折。又如习易经筋应在练习混元之后,但如混元尚未练成而去练它,那就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必将难成,回过头来还得修习混元。顺序渐进,看是慢了,实是捷径。

[page]


3,专注一方,而后总成。
专注一方是说在某一段时间内,专门进行某一单项训练,然后再进行另一单项训练,完成几个单项训练后再进行组装。例如练习罗旋力,要先习平旋,再练起落,最后平旋、起落合成才能成为罗旋力。又如练三节互应,要先练中节,后练根节,梢节,最后根、中、梢合成练习三节互应。这样最后才能做到如“常山之蛇,打首尾应,打尾首应,打中首尾相应。”
4、“弱点”多练
这里所说的“弱点”是指薄弱之点,是指平时不太会用力的地方,这些地方要加强训练。要做到一处不熟,必练千遍,千遍不熟,再练千遍。
这里所说的“弱点”往往可能是人类进化过程中退化的功能。
例如人类由于直立行走,髋关节,髋弓的弹性功能退化了,所以髋弓的弹性训练务必刻意加强。
又如,爬行动物(例如鳄鱼)的功能,爪向左,身向右,爪向右,身向左,成人的这个功能很不突出,但在幼儿身上则就比较明显。
再如,胸部(即阴面)肌肉的训练,很多人在手上举时,胸部肌肉都不会向腹部方向收缩,这是“弱点”,而且不太好练,当然下了功夫是能做到的。
5,不但用力还要用脑
要想功夫上身,苦练是绝对必要的,但训练时必需是用脑去悉心体会,所谓苦练加巧练,不去悉心领会,对于学习武术学中的各项功夫而言,往往是会影响进度的。
6、不可急于求成,想一口吃成胖子。
练功者急于求成是人同此心的,但功夫是水滴石穿逐步养成的,所以在练功的量上要量力而行,不要操之过急。本人在这方面就吃过苦头,希

望后学者引以为戒。
例如练习中气时需紧腹部肌肉,但由于平时无此训练,所以紧的程度及紧的次数在初练时不宜大,要逐渐加量,否则会产生腹痛,这样就得停下来,过一段时间再练,反而耽误了时间。
7、要有师父“点”到和示范
师父的示范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内功,外界极少见,就是见到了,师父不告诉你,你也不知道,在武术行中有“只说不做”、“只做不说”的不成文的传统。是指只说理,不作示范,或只做动作,不给你解说,这样都不易学到东西,所以要有师父解说和示范,这样才学有样板。不仅如此,还要摸一摸师父身上骨和肉在运动时的变化,这一点对已入门内功的朋友是体会犹深的,所以不要客气,也别不好意思。同时,“点”也是非常重要的,当你演练某一式时,有些地方必定不合要求,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这些不合要求之处,必会极大地影响功力的发挥,然而自己往往是认识不到的。一些人虽也有可能认识到,但要在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之后,所以师父的“点”特别重要。对于依靠本书自学者,虽然可以,但应当争取本书的已入门者的示范和点,这样才能加速练成。
8、互相切磋和进行受力训练
在门派林立的时代,不仅对于外门,而且在本门师兄弟之间在技艺上也是互相保密的,甚至在家属中也有传子不传女的情况,所以很多技术越传越少,就如进入沙漠一样,最后以致枯竭。就像某些习武者,最后只会套路,拳法的含义一点也不懂,更有可悲的是把糟粕当作珠宝,例如某些习猴拳者,在脸上还要扮猴相,对于演戏则是艺术,然而对于习武术,对于对抗则是毫无意义的。
本书则要求同学互相观摩,互相切磋,互相指正。为什么?因为一个人的智慧不如两个人,而且有些动作自己是看不见的,所以只有互相切磋、讨论才能加快掌握本书各功法的进度。
互相进行受力训练极为重要,因为本所载整劲要求在受外力时,对内力重新进行调整,而外力的作用时间却是短暂的,内力调整的速度要与之相适应,如不相适应,静态时能形成整体,受力后整体就会被打散,其结果与没练整体劲力无甚差别。

[page]


9、不可固步自封,不可轻视他人。
天下武术是一家,为什么是一家呢?就是说他们的发展终点只有一个,各门各派都向着这一终点攀登,所以绝对不能用静止的眼光来看待问题。某些拳种认为自己是“最高”的,这不符合认识规律,因为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有了自己拳种是“最高”的那种认识以后,就会固步自封而落伍。几十年耒,那自称为“最高”的拳种少有人才不正是例子吗!所以还是不断进取为好!
不轻视他人,不等于不要批判谬说,这是须予区分的。
10、观察生活,观察自然,师法自然
在自然界,在生活中往往存在着武术之真形,这一点历代武术家均有所认识,出现了形象仿生,如猴拳,螳螂拳等,形象仿生而后进化为功能仿生,诸如形意拳的鸡形、鼍形等,形意名家戴龙邦有名言“若能识得婴儿顽,未法天下知真形”,也就是说若要了解武术的真形,要从婴幼儿的功能仿生角度去观测,去识别,去领会。但千万莫要进入“返先天” 的误区。
在生产劳动中,由于千百万次重复某一动作,这动作就符合人体的运动规律,例如:钳工的用双手握锉刀锉工件的动作,就是枪法的动作。又如:锻工挥大锤的动作,也正是大枪的劈枪动作。再如:清洁工用大扫帚扫马路的动作,你看他们所使用的腰劲,不正是春秋大刀的砍与削的劲力吗?某年有所谓精英级练大刀者来圹沽表演,其腰劲的运用就不如扫马路的清洁工人。
其实武术也是人体运动,因此人体运动的某些规律,同样适用于武术,因此观察生活有可能发现尚未被我们发现的东西,从而更加充实我们的武术。
11、习武者要重视学习拳理
习武者不重拳理是普遍现象,但那是错误的,学习拳理可使你明明白白,不走弯路,功夫早成。学习拳理对你绝对有利无害。
12、重尚实践
武术是实践性极强的技术,特别是实战能力,由于反应能力的培养只有实践一途,所以古代习成武艺后要去江湖上练历,就是这个道理。今人虽无江湖练历一说,但重尚实践却是古今皆然的。
13、习武者要举一反三
教者举例往往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习者要能举一反三。例如当你学了上肢的运动规律后,就应想到这些规律是否同样可适用于下肢。等等。
14、习武者不可墨守陈规,既要继承,又要敢于创造,敢于对传统理论提出怀疑,推动武术发展。
这里所说的创造是符合科学的创造,要经得起科学的检验。近年耒武术界的确出现了许多“创造”,但很多都是癔测出耒的,捏造出耒的,用耒骗人骗钱的,自然是经不起科学验证的。
传统武术理论由于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其中形而上学的内容很多,要对此进行科学分析,切莫毫无分析地去接受。继承是必需的,但如果一味地追求所谓的“原汁原味”, “原传武术” 那么中国武术也就永远也不可能发展了。
15、学些力学知识
本书将应用《运动生物力学》及其他力学来对拳式进行分析。因此学些力学知识,再来学习本书所载,将会对拳法产生理性认识,无疑这对于学习掌握武术之要领是极其有益的。同时也希望研究力学的学者,也来学习和研究武术学使其能提高到更深层次。
八、内功疗伤问题
内功可以疗内伤,这由许多事实来作证。
于波∶本溪钢厂炉前化验工,因习打墙手指痉挛、肌肉发黑,出现坏死现象。1996年10月习本书所载之混元气,一周后痉挛消失,黑色变淡,

半月后基本痊愈。
于汶水∶本溪钢厂工人,曾因习铁沙掌受内伤而不知,1996年习本书所载混元气后,在手掌上有红点泛起,而后红色渐变淡乃至最后消失。
陈永军∶淄博周村人,搬运工人,1999年被三轮车手把撞伤肋部,隐隐作痛而不敢用力,2000年4月习本书所载混元气半月而愈。
为什么习内功可疗内伤呢?由运动生理学获知,肌肉的静态工作训练可增加肌肉内部微血管的数量,从而加深了微循环,拿中医的话说则是“气血”通了,如果在练功时“意守” 病区,则效果尤佳,可见内功疗伤的本质是人体本身的自我调节,这种调节是有一定的限度的,所以切不可无限夸张,或片面强调。
思考题∶
1、 什么是武术,为什么说武术乃国之瑰宝?
2、 什么是武术学,它研究的内容有那些?
3、中国古代以武为业的有哪几种群体,他们对武术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4、 中国武术发展的流向是怎样的?
5、 中国武术发展史上有几个里程碑?
6、 习武之人应当具有哪些武德?
7、 习武时有那些注意事项?
8、 习武人为什么要学点力学知识?
9、 怎样看待武术和养生的关系?
10、怎样看待内功疗伤?

 

1

点赞
3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