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师哈讳乐之先生,因病于公历2004年12月30日(甲申年十一月十九日)上午8时30分归真。一时间大江南北,国门内外,哈师众弟子,人人垂泪,个个伤悲!苍天亦为所恸,飞泪化雪,竟阻交通,令无数弟子未能赶回济南送老师一程,更添心伤! 哈师回族,山东郯城人,自言生于1940年1月,属大龙。但身份证与之不符,墓碑乃哈蕾师姐按身份证刻记。据师言祖上习武,幼有传承,六岁启蒙,先习查拳、教门弹腿等,从师多人。曾与原山东国术馆众前辈游,形意、八卦、短兵、技击、器械等均得其要。哈师曾游历四方,并与释、道门中人交善。年轻时多次上五台山,一次背负五根大白蜡杆送上五台山拜见僧师。我曾见哈师与匡长修道长的合影。师曾言:受教于孙宝霖等先生良多,但非递帖弟子,故不以形意、八卦传世。后遇洪公讳均生先生,始习陈氏太极拳,从此将平生所学,融归于此,一门深入,凡数十春秋,神明精义。 哈师曾言,其众多老师以及所交武林人物,对武术之理解,功夫之精深,未有能超过洪均生先生者。我问:这么说,他们是不是谁也打不过洪师爷?师曰:洪先生懂技击。但技击者,小道也。要打须有杀人心,被一刀劈掉半拉脑袋还要往上冲,有此方可谈技击,但并非大道。当然,习武必须要懂技击,不懂不能深入理解拳理招法;不能深入理解太极拳本身之体用,则不能理解太极之大道。讲到自卫,最高境界是不与任何人发生冲突。,但遇到危险之际,仰仗高深功夫可制服敌人,化险为夷,而不可仗技招摇,是非于社会。洪先生一生虽多坎坷,尤能静心修行,寿达九十,传道育人,著书立说,推广陈氏太极拳,功高德厚,为人楷模.。哈师认为:练拳首先要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得其精蕴,口虽难明言之,拳之神韵已在其中矣。洪先生文底深厚,研武自是胜人一筹。每谈起洪先生,哈师每每含泪感慨,对师之深情可见一斑。哈师曾为洪先生誊写书稿,绘画图谱,细标动作轨迹路线,因太过精细,难以排版,出版时未被采用,后不知被何人据为己有(另包括洪先生部分书稿如论技击等,亦不知被何人所秘)。洪先生驾鹤归山一周年,哈师撰文以记之(见1997年《武林》第一期)。 哈师经师多,读书多,见闻多,思悟多,故能博采众家,明理开悟。哈师练功刻苦,早先曾一日练功八小时以上,哈师早年之学生薛万政先生曾言:每见哈师走九宫八卦,一走数小时云云。当年哈师从洪公习拳,练拳架,为求紧凑,将面粉布袋裁为一筒状,从头上套下固定两个大臂,只能以腰带动肘手运动,来体会、练功。哈师研太极拳,不只限于陈氏太极拳的一、二路拳,更精研陈氏各器械,且各有发展。书刊、杂志一有陈氏套路、器械,立即研究,并且很快掌握其精要,逐渐成为独具特色的哈师风格套路。如太极刀,吸取众家之长,成四十一式刀法。1993年在成都全国中医学院养生保健运动会上,哈师以此刀法改编苗刀套路,邹波师兄凭此获冠军。约1985年,陈发科之女陈豫侠来济南教太极剑,哈师一看即通。师剑上用功最多,曾告诫我等,其他器械可忘,剑却万不能忘。刘朝阳师兄曾言一日在哈师办公室,见玻璃上有苍蝇,哈师用剑点刺,苍蝇应手而落,剑尖并未碰到玻璃!劲意之把握若此!哈师曾教我们用木片对刺打短兵,体会太极剑劲意及用法。并讲枪剑相通之处。朝阳师兄等曾以哈师太极剑套路获全国冠军。哈师还将陈氏太极剑内涵扩展,精编武当剑。记得我第一次见哈师练武当剑是1994年夏在黑虎泉,当时哈师为教某师姐,为之示范,身法飘逸,恍若仙人,游人驻足。哈师改编鞭杆套路,双头可用,劲走缠丝,已成独创。师言器械是手臂之延长,拳练不好,器械也不会练好;练器械后,对拳又是一大促进和提高,更能深入体会拳意。 及哈师神明精义后,倾心传播陈氏太极拳,先主要在山东中医学院(后更名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大学,后扩大到山东工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高校教拳,并固定在黑虎泉公园及老东门小竹林处教拳、练功。哈师教人千百,主要是教各高校学生,也有友人介绍来的学生。哈师常言:太极拳是文化拳,文化素质高的人易于体悟,能把拳的精蕴练出来。再者练拳健身养德,文化素质高不至于到社会上为非作歹。若将陈氏拳用于技击,只要略加点拨,那可不是闹着玩。还有就是教一些文化层次高的人,有益于陈拳的传播。练拳不是以培养一个武林高手为目的,更重要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得遇哈师,实是我等之幸。哈师在我校教拳是由邹波、魏威等师兄所请。我1993年学拳时,是刘朝阳师兄带领我们练功,练功场在山东中医学院教学楼前西侧,哈师每周来两次。教学模式为先学的师兄带新学的,先教基本功及动作,讲解拳理,哈师来后再言传身教、纠正错误,并针对老生及新生讲解、示范不同内容。就这样一届一届、一批一批地带教传播,最多时有上百人一起练功。然陈氏太极拳教、学、练均难,可惜来学的多,不能坚持的也多。但最终坚持下来的,现在一般都小有成就。 [page]  哈师讲拳,本着“先求舒展、后求紧凑”、“放松慢练、架正圈圆”之原则,总结了一套能够尽快让初学者踏入太极门径的训练方法。即:中架入门后,低架练体力及柔韧性,高架练意气松柔。以慢练体悟为主,快练及发力为辅,总以松圆、中正、用意不用力为纲。哈师所传拳架中正,舒展中又有紧凑,在洪公所传拳架风格上融入了自己对太极拳的认识,并在练法上有了自己的特点,与洪师爷所传拳架略有区别,结果招人非议,哈师只有笑之而已。如有认真求教的,哈师也会给他们讲些为什么。及1996年《精武》杂志连载刊出陈发科老师爷的一、二路拳照,哈师立刻让我们复印保存。哈师亦复印多份送人,让人们看洪公所传拳架与陈公拳架的异同。师言:陈公一路拳架大舒展而身正,大中有小;二路拳架小紧凑而浑圆,小中有大,其气势磅礴,少有人及。洪先生在京随师发科十五载,精心研练,离师后常与武术界高手交流,后于1956年赴京再研习推手技法,将师之技法及自己多年技击心得融会拳中,理论有所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其拳架中正安舒,缠绵缜密,雍容隽永,严密紧凑之中不失开展,超逸自然之中尽显大气。同师学艺,各人素质各异,对拳理感悟不同,拳路风格各各不同本是正常。陈公照奎与洪公拳架就明显不一样。实际上洪公学生中拳架也都有差别。哈师常言:学我者生,像我者死(齐白石语)。要结合自身特点,练出自己的东西(但非功高法深者不能臻此境界)。 哈师常讲:练拳要懂理,明法,多练。要懂理、明法,一是老师讲解,二是多读书,三是多看名家练(包括优点和缺点),四是自己体悟。懂理,是要懂拳路劲道之理,为人处事之理,自然大道之理;明法,是要明练拳发劲之法,明大道实践之法。练拳刚开始入门阶段,无所谓对与不对,大原则不错即可。一开始要按规矩练,越练越精,越是有错,及练至神而明之,则无可无不可。师常言:趁年轻,在学校有时间,要尽可能练出功夫来,练出来了,以后少练也丢不了;要不然等到工作世事纷杂,很难再能坚持练拳,又怎么会出功夫?哈师很多社会上的学生皆因世事所迫致半途而废。邹波师兄曾言练拳练至做梦也在练。我亦如此,经常梦中与哈师交流,在梦中感悟,及醒才知是梦!为练拳,我们每周日上午从学校步行去黑虎泉,一路练习行步之功。哈师要我们从他人文章、故事中学功夫。曾见书上载陈照奎当年在公交车上练平衡,结果我们也在公交车上练。此功夫很多师兄弟都会。1999年在福州我曾凭此功夫在公交车上抓过贼。 哈师诲人不倦,从不保守,心传口授,以身示教,恨不得让每位求学者都能领悟太极之妙。师言:武林中,以前学拳,老师大多保守,学生是用金钱和时间等出来的。现代社会我这一代人要是再保守,真功夫就会失传。后人见不到真功夫,只能看书上记载,或听人言,把真实的技艺当故事和传说。现在已有很多人练拳有偏,没练出功夫而怀疑别人的功夫是假的。他不顾后来身体有病,十数年如一日,给学生讲解,示范,以身喂劲,细细指点。有其他武林人士来求教,哈师也认真讲解示范。一次在黑虎泉,有一个中年人看我们练功,问哈师:太极拳是不是出功夫慢?陈、杨太极拳哪个能打等等?师曰:非也。不是陈拳出功夫慢,是练拳的不会练。一般练太极拳者,多死在架子上,并未真正体悟太极拳内涵,你不看杨公露蝉、陈公发科、洪公均生功夫之高是怎么练出来的?哈师为来人细细讲解陈拳特点及练功原则,以及陈、杨两式特点比较,来人有所领悟,方知理解不当,流弊无穷,害人匪浅。 师言练武比习文还难。习文只要头脑够聪颖,给你条件读书,一般都能学好;练武不光要聪颖灵悟,还要有一定身体素质,要能吃苦,要持之以恒,要有平常心,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所谓穷文富武),犹为重要的是,要有机缘得遇明师指引,如此方有可能练成。一个人精力有限,当今大都是业余练拳,为生计谋,难以集中精力练功。而现在一些专业练武的大多只是会些程式化的东西,少有内功可言,社会使然,无可厚非。 师常言:以前练武首重技击,当今练太极,修心为第一,健身为第二,,表演、娱乐为次。推手是方式,是手段,是功夫,但不是太极拳功夫的目的和全部。通过推手,可以检验、体会太极劲法,还可在不伤和气下友好娱乐,近乎技击;但推手是推手,技击是技击,仍有区别,千万不要等同起来。当今练太极拳的很少能去技击,那是他功夫欠缺。技击要懂,但不要当作主要。哈师曾小范围传授技击,如传岳王八手、擒拿、器械技击等。 [page] 师言:教拳要因人施教。譬如对少年、幼童教拳就不能讲太多拳理,要从大架子入手,以培养兴趣、练就基本功为主。对有一定理解能力的人,要多在中架、小架上体会、研究。对喜欢技击的人,可多偏重讲些打法,等等。练法也有多种。如对于打比赛,是以表演为主,是为美感,非全关内功,劲路有别。练功是自己的事,在内不在外。养生与功架练法有别,等等。哈师讲拳,理论与实践并重,且善于引导。有时我们某问题欠明,向哈师请教,哈师一听我们的提问,便知我们水平深浅功夫,到何地步;有时直接回答,有时启发性反问,有时分几次从不同方面论述,让我们思考,直到我们把问题弄懂。实际每次的具体讲解便是对某一武学专题的阐释,如讲放松,讲阴阳,讲虚实等等。师常言:每次所讲,便是一篇专题论文。 师常言:要练好拳,要研究拳,需要淡泊名利,耐得住寂寞。哈师在济南武术界也为名人,也是武术教练、裁判,到后来却很少出面,不得已才去略为应酬。哈师教出大批学生,曾多次参赛获奖,特别是山东中医药大学,每参加比赛,传统套路都经哈师亲自编排指导,拿了无数冠、亚军,哈师又得到了什么?一些其他老师也经常带学生来向哈师学习,哈师都是倾囊相授。哈师不居功,淡名利,甘心付出一切,就是为了弘扬中华武学、弘扬陈氏太极拳。 欣赏哈师练拳,那可是一种享受,实难用语言描述。哈师练拳往往一次一个风格,把陈氏太极拳之特点,之韵律、之美感,发挥得淋漓尽致。每周日或节假日在黑虎泉教拳、练功,每是游人驻足,围观者众! 哈师功夫之高,非切身体验难能理解和相信。曾亲见哈师与魏威师兄示范推手,哈师将一个指头的方向略一改变,魏威便蹦出老远,当时我以为是假的,自己故意蹦的。1994年初夏我在黑虎泉,要亲身一试真假。结果与哈师一搭手,我刚要进步,却莫名其妙地向后蹦了回去,一下砸在后面同学身上。我愣如木鸡,不痛不痒,不知怎么回事,怎么会整个人一下双脚离地,凭空而飞?!从此方知什么是太极功夫,从此才真心、决心认真学,认真练。哈师一般是靸拉着鞋练拳,推手时还闭着眼,让我们随便推,他只是化。要发人时一瞪眼,或是一个眼神变化,人已飞出。师常言:眼神能打六分力。众师兄弟们可要好好体会哈师这句话。曾记1996年莱州曲升平毕业前,不信哈师功夫,自恃身体强壮,非要试试。几次进攻,都是与哈师刚一接手便被发出,仍不服。时哈师在黑虎泉高台上大榆树处为我等讲解拳架,曲趁哈师不备,突然偷袭,我们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只见曲一下摔倒在地。哈师并未说什么,我就问曲升平。升平言本见哈师背向他,他突然向哈师一扑,手刚挨着哈师,不知怎么就一下落空,幸亏自己未使全力,要不然就摔惨了。从此升平认真练拳,进步很大,哈师给予肯定。1999年夏哈师在老东门护城河公园讲解一、二路拳用法,德州刘勇给哈师与我录像。那天每被发出,我都收势困难,双脚将地面擦出一道道黑痕(时着胶底布鞋)。我自忖也能发人老远,便问:平时我与您搭手不大敢使全力,要是我全力以赴会怎样?(意思是我能不能也将老师您发出去?)哈师笑曰:随便你。我在以为得机得势时,瞬间发力,结果我一下被弹出五、六米远,仰面摔地,右肘臂被水泥地面碰出血。此次录像后我腿肚子酸痛了好几天。从此不敢自傲,性情平和了不少。 师曾言:人命在天,事在人为。师无兄弟姐妹,师母又常年有病,膝下仅有一女。哈师在工作与家庭双重压力之下,且不顾自己晚年身体有病,坚持传拳几十年如一日,研武论文不缀,实在难能可贵,令人景仰。为了给后辈留下资料,他不止一次设法录像。1995年冬,叶翎翔先生经人介绍,要学拳,先找的我,我引见哈师,哈师让我带教。1996年春节前,叶翎翔打算为师录像,要带出国到加拿大定居,哈师欣然应允。师母考虑到当时哈师身体欠佳,坚决反对,但哈师为了传播陈氏太极,结果还是录了像。这是哈师第一次录拳、剑、推手,地点就在宽厚所街哈师单位会议室。在场有我、毛树文、叶,还有一个录像师。当时发现哈师所练与平时风格不同,师言此是为录个功架传世,不只是练功,练功有多种方式。哈师曾言,当年洪公并不怎么练拳,很少有人见洪公完整练过一、二路拳,多是比划一小段而已,平时就是站在一边来回运腰。(哈师自1994年查出糖尿病后,特别注重养生,创编了一套自己练腰的功法,并且靸拉着鞋行走、练功。平时练拳也以养生架为主,有时一趟拳练下来可达两小时,主要体会松静状态下真气运行。)哈师自知光阴似箭,逝者如斯,从1996年起,多次录像。曾在德州应王成先生之请录过。以后还有加拿大华侨陈中华先生(志强武馆)多次来济南专门给哈师录过像。哈师一共录过多少次,我们不是很清楚,愿各师兄弟姐妹手头存有哈师影像资料者,制成光盘,互相交流。 哈师与海外弟子交往一节,我了解不是很多,但有一点,哈师告诫:不要与日本人真心授艺,日本有不少人还存有扩张野心,向中国学了好东西,却忘恩负义,反过来再算计中国人… 哈师久居济南,在济南武术界自是交往密切,对济南武林掌故十分熟悉,当年我在黑虎泉跟师,每见哈师与人谈及,如数家珍,惜我等一听而过,未能笔记之。师曾四方游历,从师多人,对各地武术界也均有交往。一有谈及武林中人,均是多谈他人之长。哈师曾言,天下太极是一家,要相互尊重,友好相处,千万别争强好胜,要善待同门,特别是陈家沟人。曾提到陈正雷先生在陈家青黄难接之际勇于撑起门面,实是难得。陈正雷先生称哈师为师兄,我曾见过他二人在哈师家的合影。哈师送陈先生《陈氏太极拳图说》,后陈先生曾将所著部分书寄赠哈师。哈师对马虹先生评价较高,认为马虹四十多岁才学拳,克服了诸多困难,至今仍到处传播陈照奎一脉拳艺,并著书立说,难能可贵。魏树人先生曾赠哈师《杨式太极拳意述真》一书。 … [page] 哈师私塾出身,山东政法学院毕业,早年在山东省安全厅下属某单位任职,后到济南半导体一厂工作,文革后落实政策,供职于山东省伊斯兰教协会,任副秘书长等职,文底深厚。对太极拳之起源,哈师曾作考据,积累了大量资料。他明确指出,太极拳本出自河南陈家沟,因当初未能广传,故生出后来众多传说。如有言太极拳传自老子等等,且列出了所谓传承表。又有传说为张三丰梦中所创,其实一是无史料可查,再是三丰本修道慈悲心,奈何“一旦杀百人”?还有人就三丰传松溪之说,编出套路出版,却全是明•戚继光将军三十二式,也是附会。当年向凯然《太极正宗》已有对陈拳流传之辨,对世人不识陈氏拳,有孙子不识爷爷之说。唐豪曾对太极拳及少林拳起源进行研究考证,却遭人身威胁,主要是因为一些练太极拳的是有身份的人,唐先生的考证剥去了他们建造的神秘伪装,使他们感到害怕。已有文章就三丰下传动辄一代就差一百多年提出质疑。吴文翰先生曾撰文明辨揽雀尾为懒扎衣之音误。可见总有有识之士。哈师与道家中人交往密切,若实为道家所创,定会明知,也早会明告我等。哈师言:陈家先人创拳时,当然参考了道家思想,以及儒家、医家思想,《陈氏太极拳图说》内容丰富,早已明言之。其他不是当今流传各派之太极拳的所谓太极拳,最可能是名同而实异而已。哈师曾言:太极拳之史料考证,非一般人所能完成。病中亦念念不忘此事,慨叹太极拳之练法,汝等或可为之图书,但对太极拳之史料考证,非汝等力所能及,可惜天不我予,我又奈何! 武学之外,哈师又喜金石、书画、诗词等以修心自娱。书法喜汉简及板桥之体,自成一家,自称铗简斋主人。曾见哈师在黑虎泉地上以毛刷蘸水写字,常书“删繁就简三秋树,立异标新二月花”等句。一次书一虎字,中间一竖一笔直下,断续相间而意气一贯,直如一虎尾跃然地上!又曾见二指捏钢笔远端,站立姿式,手拿一张薄纸片,纸下凭空,为来访者楷书通讯方式,其意气、劲力之把握,让在场众弟子叹为观止。此两事使我领悟书法之一二。哈师左手书法亦为一绝,自谓因研悟太极拳,而双手自如,其书法运笔蕴涵陈氏太极拳之劲法,陈氏太极拳之劲法亦蕴涵书法运笔之道云云,且要求我们学医的弟子要把陈氏太极拳劲法用到针灸、推拿手法之中。我现临床运用已有心得,此皆哈师之赐。另哈师常赠字予弟子。刘朝阳等师兄曾言,当年参加全国武术比赛,出发时哈师一人赠一信封,内藏一幅字,到临上场时方可打开看,上写对比赛表演时的要求。据说1997年给刘朝阳写的是“雄魂、大气”等,结果自是满场生辉,一举夺冠。每当学生毕业离济,哈师多赠字以勉。1998年我毕业时哈师赠我慎独、业精于勤两幅,字体为隶、篆书之间。还有四幅条幅,字体汉简、板桥六分半体之间,各一小令词,大意是欲学陶渊明归隐山林之意,原赠福建薛万政者,因薛无处保存,转赠与我。可我来青岛居无定所,不慎于最后一次搬家时遗失,惜哉!业精于勤一幅还在,另有哈师1996年亲笔所书双锏谱,1998年所书鞭杆谱等,永为珍存。 哈师家藏书甚丰,经史子集,应有尽有,武术书籍及杂志最多,医书也不少。曾告诫我等,有好书好资料应善加珍藏,不要轻易献出。当年政府号召整理发掘传统武术,很多人将珍藏多年甚至几世之资料献出,可惜政策好,执行政策的人不一定好,拿书当作引火之物,甚至拿去如厕擦屁股!哈师曾亲见之,每谈及,每叹息。 我1993年10月第一次见哈师,在济随师学艺五载。1998年我去福州读研三年,是我对哈师所教进行消化、深化的三年。读研期间,每个假期必返济面师请教。工作后,2002年4月底我回济南一次。当时主要向老师学陈氏太极枪。哈师将所写陈氏太极拳学研究之大纲赠我,从大纲可见哈师对太极拳文化研究之一斑,可惜未能完稿。 2003年我因种种琐事未能回济。2003年12月2日得知哈师尿毒症住院,4日陈居伟师弟来电,言哈师肾部有占位病变,如晴天霹雳。告知朝阳师兄时我泪流满面。当时我正忙于房子及准备结婚等俗事未能回济尽孝。2004年7月22日哈师病重,天骄师妹来电相告,并嘱咐我见哈师时要克制情绪。7月23日我赶回济南,这是最后一次与哈师面对面交流。一进病房门,哈师正浅睡,见师醒来,我说:“哈老师……”哈师见我,第一句话是:“国平,你成熟了……”并问吃饭没有。原来师听说我要来,连饭都叫陪床的师弟买好了。师时已全身水肿不能下地,无力多说话,叮嘱我们多谈论太极拳,交流练拳心得,以及思考怎样运用中医给他治疗等等。还让我们互相搭搭手,师坐在床上指点。师枕边便是《陈氏太极拳图说》,并言自得病入院又有新的体会云云。我欲与哈师合影,哈师制止,笑言形象欠佳。哈师叫王猛师弟从家中取笔墨,要为我写字,师母考虑哈师病重未让王猛带来。这也是我与恩师一大遗憾。不知哈师要给我写些什么? 哈师归真之前12月26日,中央十台《走进科学》栏目播出“寻找张三丰”,论太极拳之起源。我立即与哈师通话,时哈师已入住齐鲁医院。师语音低微,我知病情已重。哈师无电视可看,对此问题发表了最后看法:太极拳本为陈家所创,只是陈家现在不争气,现无高手,若个个像陈长兴、陈发科等人功夫,你看外面还会谣传什么?不用问,电视节目到最后也不会找出结果。果然到节目最后虽无定论,但基本否定了张三丰创拳,而武当拳法研究会的一个负责人也说张三丰创拳就想人们所传说的“嫦娥奔月”一样,是人们美好的想象。设张三丰有知,也会苦笑不已吧?只是让我痛心的是,这竟成了我与启蒙授业恩师的最后言别! 2004年12月29日夜,我无故翻来覆去不能入睡,迷迷糊糊直到天明。夫人已去上班,我因休息欠佳,故一直未起床。30日上午9时,陈居伟师弟来电,传来哈师噩耗,我泣不成声!难道昨夜难眠是与哈师心灵感应?通知沈余亮、刘朝阳、刘中立等师兄弟后,着手准备回济。不想葬礼定在31日,邹波师兄通知我时天已飘雪,高速路封,只有一趟列车回济,当时从家出来离火车发车仅半小时,风雪已大,连出租车都打不上!我站在马路上大喊:哈老师保佑我,让我回去见您一面!真是有灵,硬是拦下一辆车,先把车上顾客送到目的地后,再把我送到车站。进站三分钟后列车启动。时铁路改建,车慢慢,路漫漫,心痛难言!7个小时后,终于在次日(12月31日)凌晨1时左右到济南东站,终于能在师前守灵!守灵十几人中有山师等各校弟子,很多是我初次见面。我们共同怀念哈师,交流练拳心得。哈师人虽驾鹤西去,但却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瑰宝,我们应多交流,使之光大、永传! 31日早晨,我与沈余亮陪姐夫到哈师家中接师母到殡仪馆,当天向哈师遗体告别的来了几百人。我与毛树文一起看了哈师最后一眼。哈师面微带笑,神色安详。到墓地的师兄弟姐妹,还有哈师众多友好,也有百人。在阿訇们的诵经声中,我们亲将墓穴缓缓封好,大家一起送了哈师最后一程…… 哈蕾师姐言:你们的老师走了,虽然给大家留下了巨大悲痛,但他终于解脱了,对他,也许是一件好事。 哈师病危期间,师母也正病重,且正值哈蕾师姐怀孕生产,多亏在济各校众师兄弟姐妹床前尽孝,照料起居。如张磊、程渊景、杨锴、王猛、郑振国、周宪宾等陪床照顾,为哈师买饭、按摩,守夜伺候。毛树文、陈居伟、李翔、李天骄、刘茜和其他师兄弟姐妹们也多次看望老师。邹波师兄、沈余亮、高中华师弟等都曾专门赴济探望。邱浩等在北京延请名医来济为师治疗。诸多感人事迹,不一而足。 [page] 哈师勤勉自励,治学严谨,求证真理。一生交游者众,为人处事以中正和气为本,德艺双馨。虽未登上寿,然在短暂生命历程中,涉猎中华传统文化诸多领域,特别是能够深刻领悟中华武学奥义,先精外家拳,进而汇通形意、八卦、太极三大内家拳,最后融归陈氏太极,神明精义,广教育人,弘扬了中华武学,传播了中华传统文化。 哈师名讳乐之,乐道也;字笑之,所谓不笑不足以为道(老子语),他人笑而我谨行道也。孔子云:“朝闻道,夕死可矣”。哈师闻道而勤行,并传道后世,证道归真,寿夭不二,又何憾焉? 哈师是我等人生导师,练拳楷模,身虽逝,志尤存。秉承先师遗志,练好太极拳,实践道德修身,弘扬中华文化,便是对恩师最好的怀念和报答。愿大家共勉。 哈师研究陈氏拳,是着眼于整个中华传统武学,多角度研究。哈师随洪公习拳时,尚无洪式太极之提法,当年洪公出书亦以陈氏之名,故哈师传拳,亦以陈氏之名。及后来洪公所传陈氏拳(其实哈老师所学拳法已经是洪先生改编创新后的拳法,严格上讲已经和大家所看到的陈式太极拳有了很大的区别,理论上有了提高和创新,已形成了一个新的学术流派。这一切都需要有识学者去研究和观察---编者《洪式太极网》)改称洪式太极拳,但哈师本人在世时并未公开称洪式,故文中仍以陈氏称之,更能引起我们对哈师的回忆,盖由乎此。 附: 孙建峰师弟短信:惊闻哈师驾鹤,我辈身为学医之人,却不能为师解一时一分之病痛,延一日之寿限,深感自责!我辈当精诚友爱,竭力发扬哈师所传之学,使之不朽!致哀!(2005年1月5日12:02:31) 福建南靖简团鑫师弟短信:哈师走得匆忙,给后辈留下无尽的追忆,愿老人家安息!你要忍住悲痛。志敏我会通知到。这一切来得太突然,唯愿天国里有无尽的鲜花陪伴哈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