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 理论研究 查看内容

【太极拳理论】学会“引进落空”,才能“以柔克刚”——曾乃梁

2016-8-23 08:56| 发布者: 太极乡音| 查看: 8296| 评论: 0|原作者: 曾乃梁

摘要: 曾乃梁:从三个方面练习“引进落空”曾乃梁“引进落空”的概念出自《打手歌》:“引进落空合即出,粘黏连随不丢顶。”我们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引进落空”?先谈“引进”二字。太极拳在技击上的特点是以圆破直,以柔克 ...

 

曾乃梁:从三个方面练习“引进落空”

曾乃梁


“引进落空”的概念出自《打手歌》:“引进落空合即出,粘黏连随不丢顶。”


我们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引进落空”?先谈“引进”二字。太极拳在技击上的特点是以圆破直,以柔克刚,化而后发。但是,假如对手一直不出招,我就要主动出招,引诱对手出击,然后“化而后发”。所以,这里的“引进”就是引诱、引导的意思。而“落空”则是把对方的劲力引到空出,使对方落空,有破坏对方重心,使对方失去平衡的意思。从力学的角度分析,“引进落空”就是对方的劲力打来,我不让它打到我的重心,而是让劲力走我的圆弧动作的切线,从而化掉劲力,让对方落空。“引进落空”是化解对方的进攻,让对方的劲力落空,身体失去平衡。但是这还不是目的,目的是接下来的“合即出”——反攻对方,用整劲和合劲打击对方。“引进”是为了“落空”,“落空”是为了“合即出”。


然而,“引进”是有风险的。如果对方的力量很大,速度很快,你来不及化解,就有可能被对方打倒。所以,这里面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知己知彼。知己知彼,才敢引进对方。因此,要摸清对方劲力的大小、方向和速度,才能“引进落空”。


“引进落空”是太极拳在攻防上的技术特点。南拳在攻防上的特点是“以刚制刚”,长拳的特点是“以快制刚”,太极拳的特点是“以柔克刚”。要想做到“以柔克刚”,其重要的技术手段就是“引进落空”。为了以柔克刚,太极拳还要求“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要后发先至。要做到“引进落空合即出”,就要练习“听劲”的功夫。所谓“听劲”是用皮肤触觉来感知对方的劲力变化,感受对方力量的大小、方向和速度。为了练习“听劲”功夫,就要做到“粘黏连随”——黏住对方,彼进我退,彼退我进,让对方脱不开,逃不掉,这就叫“不丢顶”。《打手歌》中还有一句话叫:“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这里的“四两拨千斤”主要在“牵动”,也就是牵动对方的重心,破坏对方的平衡。


那么,我们如何做到“引进落空”呢?


第一,平时练习套路时要带有敌情观念,也就是要有攻防意识。不要没有攻防意识地画弧做动作,那样只能是活动肢体,而是要在动作熟练的基础上,有攻防意识。比如做“搂膝拗步”动作,要有一手搂开对方进攻的腿,一手进攻对方的前胸的意识。所以,我们练习太极拳,要明白动作的技击用法。我认为,打太极拳要有两种意识:一个是攻防意识,一个是美的意识——自我欣赏,自我陶醉,展现太极拳的美。练习太极拳只讲技击攻防,不讲美,就不能吸引众多的人来练习,也不能达到很好的健身目的;而只讲美,不讲技击攻防,就失去了太极拳的根本。总是带着攻防的意念来练习太极拳套路,就能形成良好的条件反射,能够为以后技击时的“引进落空”创造条件。


除了具备技击意识外,我们在练习套路时,还要要做到“立身中正”。如果做不到“立身中正”,自己都站不稳,也就不能做到“引进落空”。太极拳是文化拳,充满了传统支化和精神。传统文化讲究做人要正派、公正,离不开一个“正”字。太极拳的首要原则也是“立身中正”——离不开一个“正”字。所以,“立身中正”在精神层面上是要培养“一身正气”。


再有,练拳时要“以腰为轴”,“腰为主宰”,在身法上做到“虚实含展”,防止挺胸叠肚的现象。挺胸叠肚是不懂得太极拳在身法动作上的阴阳虚实变化,因此,也不可能为“引进落空”创造必要的身法条件。


第二,要进行推手练习。练习太极拳推手,要从单推手、双推手,到四正手、大捋推手,一直过渡到散推。推手重要的是练习“听劲”,在双方你来我往的进攻与化解当中,体会“引进落空”“以柔克刚”的技术技巧。这里的核心是走化,要做到“引进落空”,就要会走化,要做到见力化力,化力借力,借力打力。 要化被动为主动,破坏对方的平衡。初学推手,很容易犯的毛病是顶牛。要认识到,推手并不是以胜负为目的,而是以研究攻防技击的技术为目的,往往是点到为止。通过推手练习,相互切磋,体会以巧取胜的太极拳技术特点。


练习推手要做到五个字:轻、松、柔、圆、顺。要在变化中造成我顺人背的形势。所以,太极拳体现了东方文化的特点,推手体现了以圆破直、化而后发、以柔克刚的太极拳攻防特点。


第三,要充分领会太极拳的活力、张力、包容力和亲和力


所谓活力,是说太极拳不是僵硬、死板的,而是阴阳不断变化的,如行云流水,生机勃发。要理解太极拳变化中的活力,体会刚与柔、虚与实、快与慢等灵活变化的力。


所谓张力,就是太极拳的掤劲。掤劲,我认为是张力,是向外伸展、饱满圆撑、对拉拔长的力量。


所谓包容力,是说太极拳有包容精神,有海纳百川,虚怀若谷的劲力。练习太极拳时,通过太极拳动作的含展折叠,领会其中的包容力。太极拳练好了,在做人方面也应该是能海纳百川,虚怀若谷。


所谓亲和力,是内外相合,形神相容的力量。


练习太极拳,领会好太极拳这四种力,对太极拳的理解就高了一个层次,这样对领会太极拳的“引进落空”也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条件。


总之,太极拳的《打手歌》和《太极拳论》是姐妹篇。《打手歌》是《太极拳论》的具体化,也是《太极拳论》的本质要求。《太极拳论》则是《打手歌》的理论化和系统化。《打手歌》是太极拳付诸实践的体验,《太极拳论》则是将《打手歌》的实践加以总结、概括和升华。这两者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太极拳论》是从总体上、全局上领会太极拳。而《打手歌》则是在实战上体现太极拳的内涵。

5

点赞
7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12 人)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