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县铁棍山药经几千年的沧海桑田、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和人工栽培驯化,已成为具有地域特色的优良农家资源,后经多代改良,现已是怀药中的极品。 一、温县铁棍山药的特点 外观:粗细均匀,直径1.5-3厘米,普通山药直径可达到5-7厘米。温县铁棍山药表面颜色较深,有不规则的铁红色斑痕。与普通山药相比,须根部毛眼突起明显,从截面看,质地坚硬、细腻、粉足、色微白,粘液少,并且韧性强,不易折断。 内在品质:水分含量少,极易煮熟(5分钟左右),口感干、面、香甜,有淡淡的中药味,无麻感。 二、温县铁棍山药的特色品质 温县铁棍山药是怀药中的极品,是一味道地的中草药珍品,由于受温县特有的地理环境、自然气候、水质土壤的影响,形成富含蛋白质、总糖、淀粉、微量元素以及尿囊素、胆硷、氨基酸、维生素B等,被历代医学家所推崇。 三、垆土地和沙土地铁棍山药的特点和区别 温县地处豫西北平原,北依太行,南临黄河,是典型的牛角川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高,富含多种微量元素,最适合根茎作物生长。在温县境内有三种土质,第一种是粘土地(重壤土),第二种是沙土地(沙土),第三种是二合土(轻壤土),分别分布在县城的北、南、中部,所以生长的铁棍山药因土质不同而色泽不同,种植方式不同长出的外观品相不同,质地坚硬程度也不同,主要区别在于: 垆土地土质硬,有机质含量高,垆土地铁棍山药一般是平地深翻种植,长相较短、粗,品相不规则,商品性较差,毛眼略稀,须毛略短,色泽较深,红斑较多,质地坚实,口感面、干、细腻,水分含量低,营养品质与沙土地相比较高。 沙土地由于土质松软,不易塌沟,所以打沟种植较多,与垆土地铁棍山药相比,长而且粗大,外观品相好,商品性好,消费者易接受,但是由于打沟种植,土壤质地虚,山药生长快,长出的山药不坚实,水气大,口感面、细但不干,营养品质略差于垆土地山药。 四、温县铁棍山药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温县立足于原产地优势,将开发和推广温县铁棍山药作为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温县铁棍山药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温县铁棍山药品牌也逐步被广大消费者认知,成为了温县对外的一张名片。截止2013年,全县铁棍山药种植面积达3万余亩,拥有加工企业36家、合作社212家,开发药品、休闲食品、饮料、保健品等深加工产品11大类50多个品种,产品远销台湾、香港、澳门和美国、新加坡、越南、印尼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国际友人的青睐。 为推动温县铁棍山药产业健康快速有序发展,2006年温县所产怀山药被国家质检总局命名为“地理标志产品”,从而温县铁棍山药成为受国家保护的原产地产品;2012年5月份,温县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了“温县铁棍山药”证明商标,这标志着温县铁棍山药产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并成为温县铁棍山药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为加强证明商标的管理和推广应用,温县制订了《证明商标管理实施细则》和《包装管理办法》,统一设计了外包装箱基本样式,建立了防伪和追溯系统。并通过在县城区主要道路和出入境路口设置大型广告宣传标牌、制作温县铁棍山药宣传片、组建“温县铁棍山药”专业权威网站等多种形式,加大对温县铁棍山药品牌的宣传力度,提升温县铁棍山药品牌的知名度。同时,温县积极加强对外合作,大力拓展团购市场,组建温县铁棍山药交易市场,扶持发展连锁经营和网络销售,努力拓宽温县铁棍山药销售渠道,提升温县铁棍山药市场竞争力。 一、四大怀药的历史 四大怀药是指古怀庆府所产的山药、牛膝、地黄、菊花四味中药,为区别产地称为怀山药、怀牛膝、怀地黄、怀菊花。我国最早的药物学经典《神农本草经》,把“覃怀地”(怀川)所产的四大怀药都列为上品,之后历代医书均有记载。四大怀药的历史演绎了将近3000年。有史料表明,公元前734年,卫桓公举怀山药、怀地黄、怀牛膝、怀菊花向周王室朝贡,从此“四大怀药”成为历朝贡品,一直到清代还岁岁征收。明清以后,四大怀药进入鼎盛时期,逐步形成了今天焦作市辖区广泛种植的局面。日寇侵华期间,曾把怀药产区的土壤运回国内研究,化验后重新配制土壤试种怀药,结果以失败告终。上世纪70年代,国家为缓解怀药产销矛盾,曾经向18个省区引种怀地黄、怀山药,结果引种后品种退化,药性大减,不得不反复来焦作引种。由此得知,怀药一旦离开了怀川这片沃土,药性便大打折扣。 二、基本情况 温县历来都有种植四大怀药的习惯,其中怀地黄和铁棍山药的种植面积一直居全市首位。为做大做强怀药产业,近年来,温县县委、县政府通过项目扶持、品牌带动、技术服务等一系列措施,大力推广四大怀药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目前温县四大怀药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6万亩以上,建立有温县铁棍山药标准化示范基地3个、怀牛膝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1个,培育种植专业合作社127家,在36家怀药深加工企业中培育了5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个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拥有2个省名牌产品、1个省著名商标、8个焦作市知名商标,有12个怀药产品通过绿色认证,1个产品通过有机认证,另有一个有机认证已报农业部审批。同时,温县在四大怀药品种研究方面走在全市的前列,继培育85-5地黄品种、怀山药47号之后,又新鉴定了地黄新品种“金九”和山药新品种“新铁2号”,为怀药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三、种植情况 近两年来,通过推广温县四大怀药品牌,拓展销售渠道,建立质量追溯体系,提供技术服务,提升四大怀药品质等措施,我县的四大怀药产业健康发展,产品价格稳中有升,农民种植怀药积极性高。 (一)铁棍山药种植情况 温县铁棍山药以其色白、粉足、质腻、味甘、药性足而闻名全国,是怀山药中的极品,是我县享誉全国的一个农业品牌。全县262个行政村都有种植,其面积居焦作地区之首。通过二十年的传承与发展,现已成为温县特色产业的一张名片。 自2012年以来,温县铁棍山药种植面积稳定在2万亩以上,2014年全县种植2.06万亩,垆土和两合土种植比例达到86%,沙土种植占比14%,有9个乡镇种植面积在千亩以上,其中黄庄3011亩,祥云镇6007亩。温县铁棍山药因土质不同分垆土铁棍山药和沙土铁棍山药,因种植方式不同分为打沟种植和平地种植。其中垆土铁棍山药因土壤黏性大,土质硬,外观品相不规则,以口感好,营养价值高为众多消费者所接受;沙土铁棍山药因土质松软,在外观品质上优于垆土地山药,但口感稍次。 铁棍山药的种植收益。种植支出为租地费用1000元左右;种栽需每亩500斤,约2500元;地块平整(翻地、打沟、旋、耙、打畦)约900元;底肥加追肥约900元;农药约120元;各项人工约300元;收获人工,沙土地约2000元,垆土地约3400元。各项支出合计为沙土种植约7720元,垆土种植约为9120元。铁棍山药亩产1000公斤左右,沙土山药批发为每公斤11元右,收入合计为11000元左右,垆土山药批发为每公斤13元右,收入合计为13000元左右。沙土山药亩均收益为3280元左右,垆土山药亩均收益为3880元左右。此收益计算以种植大户租地雇人种植为准,农户种植去除租地费用和采挖成本后收益能增加3000元左右。 铁棍山药种植土地流转情况。铁棍山药种植需要最少5年的轮作期,种植户目前以租地种植为主,占比达到60%。 (二)怀地黄种植情况 怀地黄为喜光喜肥植物,抗旱性较强,怕涝,不能重茬,轮作期为8—10年。 我县怀地黄农家品种资源丰富,多达二十多种,如小黑叶、四齿毛、大青英、新状元、白状元、邢疙瘩等,当前种植种有怀地黄1号(金状元),怀地黄2号(北京一号),怀地黄3号(85-5)、金九等适应性强、高产、优质的品种。 金状元每亩产鲜地黄2000千克左右,二等以上货比例较高;北京一号一般亩产2300千克。适用于果脯生产;85--5块大,抗病性强。一般亩产鲜地黄4000千克;金九中抗轮纹病,高抗斑枯病,耐水渍。亩产在4000—4500千克。 2014年怀地黄种植面积为1.5万亩,黄庄镇、祥云镇、赵堡、南张羌、武德镇种植面积在1500亩以上,其中赵堡种植面积3096亩。由于地黄不能连作,所以我县地黄种植以土地流转种植为主,并且多和铁棍山药进行轮茬种植。 怀地黄的种植收益。种植支出为租地费用1000元左右;种栽每亩600元;地块平整(旋、耙、打畦)约100元;底肥加追肥约700元;农药约120元;各项人工约200元;收获450元。各项支出合计约3770元,怀地黄鲜货亩产4000公斤左右,每公斤1.6元做右,收入合计为6400元左右,怀地黄鲜货亩均收益为2630元左右。怀地黄制成干货每亩费用约900元,成品750公斤左右,每公斤18元左右,亩收入13500元,收益为8830元。此收益计算以种植大户租地雇人种植为准,农户种植去除租地费用和采挖成本后收益能增加1700元左右。 (三)怀牛膝种植情况 我县种植面积约6000亩,分布在赵堡镇和武德镇。主要是从事道地中药材“四大怀药”的生产、收购、加工及销售更产业化链条运作。近几年来,鑫合实业流转土地2000亩,从事牛膝种植,与南京金陵药业签订以保护价供应的战略协议,每年生产怀牛膝240万公斤。在怀牛膝的生产、加工、购销方面,形成了比较成功的模式。 怀牛膝的种植收益。种植支出为租地费用800元左右;种子每亩180元;地块平整(旋、耙、打畦)约100元;底肥加追肥约700元;农药约80元;各项人工约510元;收获950元。各项支出合计约3980元。怀牛膝干货亩产350公斤左右,每公斤16元做右,收入合计为5600元左右,怀牛膝干货亩均收益为1620元左右。此收益计算以种植大户租地雇人种植为准,农户种植去除租地费用和采挖成本后收益能增加1700元左右。 怀牛膝不需要轮作,可重茬种植,因此基地相对固定。 (四)怀菊花种植情况 我县怀菊花种植近几年稳定在1100亩,主要分布在赵堡、武德镇、祥云镇,其它乡镇也有零星分布。近几年来,茶菊(珍珠菊)作为温县怀菊花的一个独特品种,用于保健产品、茶饮品发展相对较好。目前,珍珠菊鲜货6-10元/斤(农民收购),经过加工包装干货达300元/斤左右。大菊花除中药市场少许外,大部分用于菊花晶、菊花饮料及菊花枕芯等,鲜货3元/斤左右,干货12-15元/斤。 怀菊花的种植收益。种植支出为租地费用800元左右;种栽每亩400元;地块平整(旋、耙、打畦)约100元;底肥加追肥约500元;农药约100元;各项人工约700元;收获和晾晒1000元。各项支出合计约3600元。怀菊花干货亩产60公斤左右,每公斤100元做右,收入合计为6000元左右,怀菊花干货亩均收益为2400元左右。此收益计算以种植大户租地雇人种植为准,农户种植去除租地费用和采挖成本后收益能增加1500元左右。 怀菊花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可重茬种植,因此种植基地相对稳定。 四、四大怀药产业化发展情况 目前,全县从事怀药深加工的企业36家,其中获得省级龙头企业称号的有5家,(伟康、保和堂、健国、红棉、鑫合),获得市级龙头企业称号的有4家,(北方、东亚鸿、五行、怀鑫),怀药深加工产品主要有山药饮片、饮品、糕点等各类产品达60余种,并远销全国各地。2014年全县怀药深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2亿元,上缴税金2254万元,怀药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产业。 在怀药产业化发展方面,我县主要以温县铁棍山药为抓手,开展了一系列创造性的工作。铁棍山药在温县虽然有几千年的种植历史,但是,真正形成品牌,具有影响力,应该说是从2000年以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经历了由吃的饱到吃的好再到吃出健康的转变,温县铁棍山药也就迎来了比较广阔的市场,以其优良的口感,突出的药用价值和滋补效果,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特别是2008年,胡总书记视察温县铁棍山药基地后,温县县委、县政府紧抓机遇,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温县铁棍山药品牌知名度迅速提升。品牌知名度的提升直接推动了温县铁棍山药价格的上扬和种植面积的增加。2008年总书记视察时,温县铁棍山药只有3800亩,2012年面积达3.5万亩,2013年和2014年面积都在2万亩以上。在价格高峰期,农户销售价格在每斤10元以上,农民亩收益可以达到1万元以上,企业经过分级包装后,在一线城市销售价格达每斤30元以上。 但是,2010年之前,温县铁棍山药品牌一直处于自由成长、自由发展的状态,我们重宣传,轻保护,没有一套完备的品牌保护措施和手段。除部分企业和合作社外,大量农民以散货形式销售或者使用不规范的包装箱,给外地山药提供了仿冒空间。在利益的驱使下,大量外形类似温县铁棍山药的外地山药充斥市场,导致市场上产品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消费者缺乏辨别真伪的手段,执法单位缺乏执法依据,农民种植效益不稳定。2011年受假冒现象冲击,温县铁棍山药价格和销量受到了较大影响。 从2011年起,品牌保护工作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温县铁棍山药的品牌保护工作。 一是申请注册“温县铁棍山药”证明商标和驰名商标。证明商标代表了产品的品质、独特性和地域性。为了从根本上保护我们的特色品牌,也为了让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有辨别真伪的手段,县政府依托县四大怀药协会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了“温县铁棍山药”证明商标,2012年5月商标注册成功,并对全县符合使用条件的企业、合作社、农户授权使用。2014年我们在证明商标的基础上又启动了驰名商标申报工作,目前申报材料已全部上报,预计2015年上半年可申报成功。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历年来我们与中央电视台合作,围绕温县铁棍山药拍摄制作了多期节目,分别在健康之路、致富经、百山百川行等栏目中播出,起到了较好的品牌宣传效果。同时,加强与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河南电视台、焦作电视台、东方今报等新闻媒体的合作,先后对温县铁棍山药进行了专题报道,在新郑机场、高速路以及我们县城的主要道路和路口设置大型广告宣传标牌,制作了产业招商合作书、文化宣传手册和影像专题片对外发放。引导企业、合作社积极参加全国各类农产品展销会,有针对性地宣传了温县铁棍山药品牌。 三是举办“温县铁棍山药文化节”。从2011年起我县每年11月份举办“温县铁棍山药文化节”,邀请中央、省市媒体及各级领导参加,在文化节上举行新闻发布会、现场采挖体验、产业发展研讨会、合作签约仪式等活动,并在人民网、大河报、河南电视台进行集中宣传,进一步打造温县铁棍山药品牌。 四是开展产品质量追溯。2012年我们聘请专业公司设计了温县铁棍山药外包装箱样式,包装箱上使用了温县铁棍山药证明商标标识以及专为温县铁棍山药设计的红色中国印Logo,为了增强外包装箱的防伪能力,我们还设计了二维码防伪标识,一箱一标,消费者可通过手机扫描或电话查询。同时协会出台了《温县铁棍山药证明商标使用管理细则》和《温县铁棍山药包装箱使用管理办法》,对二维码防伪标识及证明商标的使用严格管理。每年我们会对全县的种植户进行摸底调查,登记每户的种植面积、具体位置等,根据产量、面积发放相应的防伪标识。 通过以上工作,温县铁棍山药品牌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和保护,有效扩大了温县铁棍山药的品牌影响力、知名度和公信度,种植户的利益得到了有效保障。同时也带动了温县四大怀药产业的整体提升。 相关资料: 深秋初冬,河南省焦作市温县约10万亩“四大怀药”陆续进入收获期,当地农民趁晴好天气抓紧采收、加工、销售。 温县是“四大怀药”原产地之一。近年来,该县采取“公司 基地 农户”和怀药专业合作社的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四大怀药”特色产业,惠及温县近2万户农民,年直接增收约4亿元,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目前,该县拥有3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7家怀药生产加工销售龙头企业、136家怀药专业合作社,开发药品、休闲食品、饮料、保健品等11大类50多个品种的深加工产品,远销日本、美国、新加坡和我国台湾、香港、澳门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