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互动交流 武林杂谈 查看内容

洪洞通背拳文化传承与发展

2014-7-9 09:02| 发布者: 柳随风| 查看: 17209| 评论: 0|原作者: 刘剑 侯介华|来自: 搏击

摘要: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沉积与反映,她历史悠久并植根于民间.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区域性,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结晶。洪洞通背拳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之一。洪洞通背拳.是长期流传于洪洞民间的一种古老拳 ...


2.3.2洪洞通背拳与佛教文化
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它发祥于印度,并于两汉之际传至我国,中国人向来有“以佛治心”的说法,在我国特殊的环境下,不断调整自身以迎合我国传统文化理念和统治阶级的利益,逐步发展壮大。佛教与武术同属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历经数千年岁月的淘洗,不断地交织渗透。其伦理道德的内容在中国被宣扬得最多的就是慈悲观、因果报应论、孝亲观、平等观等。之所以会如此侧重于这些伦理思想,是因为这些理论与中国传统道德有某些相似之处。拿因果报应论来说,中国古代民间早有流传“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谚语 。
它们都为中国武术的武德建设给予了良好的借鉴,使武术的思想与内涵更加丰富;中国武术在历史大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参研领悟佛教的经典,从中获得武功心法,指导武术的修炼,丰富武术的技能。洪洞通背拳中的胡僧托钵、观音献掌、童子拜佛、佛顶珠、罗汉降龙和智法送书等动作均源于佛教。
2.3.3洪洞通背拳与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文化流派。儒家学说为春秋时期孔丘所创,倡导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三纲五常”仁、义、礼、智、信、其核心是“仁”。儒家的中庸之道认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 ,对洪洞通
背拳的影响很大。由于古代交通信息闭塞和洪洞人的性格刚烈、豪放、具有爱憎分明的精神,为了家庭成员生存,保卫自己权益,互不伤害对方利益,相互制约,不像其他技击项目以打倒对方为主要目的,它只是为了起到一定的震慑力,即使双方产生矛盾也只是推推搡搡,不将对方置于死地的一种以缠绕为特点的拳种,最终使双方达到一种和谐目的。
2.3.4洪洞通背拳与洪洞人的价值意识、人格特征
在中国古代社会是以高度中央集权为特征的君主专制为政治背景的。明清时期是武术的大发展时期,大量武术著作与拳种的出现,加之乾隆皇帝御赐洪洞通背拳为“神拳”,使其在当地得到空前大发展。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新加坡时说:“不同的地理环境会孕育出不同的区域文化”。农耕自然经济的长期发展造就了洪洞人特有的性格,对洪洞心理和思维方式形成了深刻的影响。山西是“黄土文化”的代表之一,受“黄土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影响很大,具有憨厚朴实和相对守旧的性格特点。洪洞通背拳在当地的盛行与洪洞人的性格是密不可分的,它具有缠绕、小圆粘绵、闪惊巧取和声东击西及出奇制胜的特点,与形意拳动作相对简单、直来直往和具有较强杀伤力的镖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 时代背景下的洪洞通背拳
3.1 洪洞通背拳的发展现状
在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生活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软实力”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大国争雄成败的一个关键。早在20世纪8O年代末9O年代初,曾为美国助理国防部长的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就提出以“软实力主导世界”,那么文化就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方面翻。中国武术的软实力从根本上讲就是中国的武术文化。2008年12月,洪洞通背拳入选了山西省第二批非物质遗产。2009年3月,与有关方达成协议,作为一个拳种的比赛进入武林大会。下一步工作争取今年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曾经拒绝录像的洪洞通背拳,在开放与融合的现实世界,也不得不思考自己的未来。走上电视,这是一条与过去背道而驰的道路,却是社会发展的应变之道。2009年九月十五日,CCTV5康龙武林大会2009洪洞通背拳总决赛在北京中央电视台星光影视园举行。由此,洪洞通背拳首度揭开神秘面纱,向大众展露容颜。
3.2 洪洞通背拳传承困惑
现代社会是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现代人追求的是效率。而洪洞通背拳的传统传承思想和传播模式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洪洞通背拳内容繁多,母拳整套动作共一百零八式,分为九排子,还有很多子拳套路,是一个很庞大的系统。从演练排子到定势、散手、缠手达到不用心、不用意、只凭感觉的程度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不适合现代人的快节奏生活方式。其次是理论知识匮乏。通背缠拳传承是长期以家族为本、以血缘为纽带,师徒传承都沿用“口传身授”的方法,所以留下来的有文字性的记载少的可怜,即便流传下来的老拳谱,也是绕口难懂,加之地理条件封闭,门派之争,交流少,没有形成系统理论支撑,大大限制了它的传播。
4 结语
洪洞通背拳作为一种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长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改变传统的“口传身授”的方式,着力完善洪洞通背拳的理论体系,不仅能够使通背拳在时代背景下得到更好的继承与发展,而且有助于丰富中国传统文化体系,最终使其精华在社会中代代相传,让洪洞通背拳文化在世界武坛中快速发展并焕发光芒。此外,还应该努力成为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使全国武术爱好者知道和习练洪洞通背拳,向洪洞大槐树一样在全国家喻户晓,使洪洞通背拳成长为洪洞的名片或文化品牌,同时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12
3

点赞
2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