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互动交流 武林杂谈 查看内容

武德传承今日谈

2014-7-8 08:50| 发布者: chinatj| 查看: 8295| 评论: 0|原作者: 道云龙

摘要: 武德,为武术之魂。它滋养着武术的浩然正气,决定着武术行为的价值取向,推动着武术的传承和发展。武德,又为武术之精。聚精为武术首要,然后才有武术的气脉和神韵。武德,作为其中不可替代的一脉,随着中华传统美德 ...

三、武德传承需要以德促拳

    多少年来流传在武术界的诸如“未习武,先修德”“练武先练德,教人先教心”“德有多高,艺有多高”等拳谚就是对武德促武艺必要性和重要性的简练通俗地概括。

    1、在太极拳中,技击技术的学习和运用对拳者品德修为的要求很突出。太极拳克敌制胜的机理在于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即后发而先至,强调舍己从人,借力打力,以达四两拨千斤之奇效。而这种太极拳特有机理的发挥,对拳者的品德涵养要求甚高。后发制人体现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武德内涵,并为舍己从人提供了”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前提,然后才能相机借力打力,发人于不知不觉之中。显然,面对技击实战,必须以高度的自信保持心静神凝,沉着从容的心态,才能充分发挥太极功夫。而任何争勇斗狠的心态,浮躁鲁莽的情绪和违反太极拳拳理的拳脚都将导致失败。

    2、拳者自身的品德修为对拳艺的提高至关重要。习练太极拳,无论是技击还是健身,同习练者的身心状态密切相关。最重要的是排除各种杂念和干扰,做到“心静”。要从当前繁杂喧嚣,高压力,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暂时回到一种“原生”的、自然质朴的身心状态中来,才能专心致志,高度放松,真正感悟到太极拳真谛,从而事半功倍。与此同时,对太极拳文化的敬畏之心,对师父的感恩之心,对不同流派和风格的宽容之心,对修炼矢志不移的坚毅之心,对拳友帮助的谦逊之心,都是长武功所必需具备的品德。

    3、武术的传承和发展也离不开武德的支撑。太极拳的传承实质上是武术文化的传承,它有着独特的传承方式和要求,而不是现代集体授课模式所能完全代替的。武术界流传的拳谚云“徒访师三年,师访徒三年”。这三年之访,对徒弟而言,需考察师父是否德艺双馨,值得拜其为师,随其修炼;对师父而言,也需考察徒弟是否有学武的悟性和潜力,是否有学好、用好武术的道德和品性。师父既倾心授武又身教传德,师徒共同以传承发展武术大业为重,关系和谐融洽,武艺传承必然顺利高效。

四、武德传承需要以拳入道

    习武行拳要按拳理,为人处世要按伦理,而拳理和伦理是相通的。在习拳中获得的观念、体悟和经验不仅可以修身养性,而且可以迁移到完善人格、立身处世和待人接物等方面。试举几例作为探索。

    1、自强不息。自两千多年前《易经》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来,自强不息已成为中华民族中最具本质意义的民族文化基因。当前,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培育和凝聚确实需要每个人从自己做起,需要通过长期的教育、感化,践行和磨练,而习武是广阔生活里锻炼自强不息精神多种途径中很有成效的一种。学会一门武术确实不容易。要坚持每天“闻鸡起舞”,必须不断克服自身的惰性;要坚持刻苦学习,必须不怕疲劳,知难而进:要掌握技术要领,必须反复潜心体悟,勇于纠错,攻克难关:要调和身心,必须自觉清除杂念,排除干扰,甚至戒除不良嗜好和习惯:要精益求精,必须谦虚好学,不断进取攀登。如果能长期做到这一切,习武成功自不待言,自强不息的精神也就从中自然孕育而成,精气神必然为之一新。

    2,立身中正。太极拳的行拳有一系列技术要领,行拳要做到立身中正,关键在于任何姿势下都保持“中定”:同样道理,为人也要做到立身中正,关键在于任何境况下,都保持“心正”。心正则正气凛然,歪风邪气无法入侵,品格自然高洁。

    3,自然和谐。行拳时做到全身心自然放松,高度和谐,是太极拳的最高境界。为人处世又何尝不是如此。“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价值取向。环境和则美,身心和则健,家庭和则兴,社会和则安,民族和则强,国家和则富。以和为贵,也应是习武者由拳入道的道德境界追求。

    4,阴阳平衡。太极拳最根本的拳理就是阴阳哲理,因此被誉为智慧拳,哲学拳。实践证明,只要坚持钻研和修炼,行拳中的重心虚实、形体开合,劲力刚柔等转换平衡的长期践行,确实会引导拳者潜移默化地长智慧,明哲理。阴阳平衡的拳理由此也可迁移为人生哲理。

五、武德传承需要时代精神

    我们今日讲武德既要体现优良传统,又要弘扬时代精神。因此,必须对传统道德进行必要的扬弃,取其精华,舍其糟粕。我们在讨论继承传统美德的时候,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道德规范也会不可避免地留下时代的烙印。以“忠义”为例,在封建社会把“忠”狭化成“忠君”,而导致愚忠;在江湖上把“义”扭曲成“为朋友不惜两肋插刀”的江湖义气,而导致是非不分。显然,这些都是必须抛弃的糟柏。

    同时,还要对传统美德注入时代的要求,以体现“古为今用”。略加查考就会发现,我国古代对伦理道德的研究源远流长,学派众多,充分展示出高度崇尚人文精神的文明古国的风范。当然,古为今用需要对这些传统美德进行必要的梳理和符合时代精神的诠释。"仁",即仁爱,是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忠”,即忠诚,要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事业,忠于职守。“义”,即大义、正义、公正、公平。“节”,即气节、名节、操守、理想、信念、信仰。“勇”,即勇敢、坚强、刚毅、见义勇为、徇义不惧,刚健不屈。“和”,即和睦、和气、和平,和谐,求同存异。中华传统美德内涵极其丰富,但从习武用武的角度来看,上述六条应格外注重。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为中华民族构筑了新的精神家园。不言而喻,核心价值观也为当代武德的传承和发扬构建了体现时代精神的新坐标。
12
4

点赞
6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10 人)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