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根在陈家沟,作为中华武术的代表,现状面临着一些“尴尬”,申遗不论成功与否,都要破除目前的尴尬,向全世界开枝散叶。 陈家沟发展现状 陈小旺是陈家沟陈氏第十九世太极拳掌门人。2009年,他被文化部定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陈小旺称,太极拳是条龙,在世界各地播下了太极拳的火种,弟子有30万之众,很多外国人打着太极拳,想着陈家沟。 温县政协副主席严双军介绍说,明末清初,太极拳始祖陈王廷始创太极拳。300多年来,经过陈氏族人和太极拳爱好者的传承和发展,陈式太极拳走出陈家沟村,在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习练者达3亿人之多。 陈家沟为陈式太极拳的发源地 作为陈式太极拳的发源地,温县陈家沟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被中国武协命名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这里有令人敬仰的太极拳历代宗师纪念馆,有享誉国内外的陈家沟武术馆。其中,历代宗师纪念馆是为纪念太极拳历代宗师所建,馆前塑建有历代太极拳宗师的碑碣,碑碣上刻有历代宗师的简介,这是中外太极拳爱好者为纪念太极宗师们所镌立的。 2012年10月,华谊兄弟影视公司投拍的《太极1》、《太极2》商业大片,曾在大屏幕上复原了一个太极古村,在这个古村里,人人身怀太极绝技,村口一个卖豆腐的都是武林高手。 陈家沟面临的尴尬 为防止太极绝学传到歹人手里,为害百姓,陈氏家族曾定下传子不传女,绝不传外姓人的家规。但清朝中期,立志成为武林高手的河北人杨露禅,潜伏陈家沟九年,偷拳拜师。开明的太极拳传人陈长兴被杨露禅的精神感动,破例收下了这个弟子,陈氏太极绝学从封闭走向开放。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如何培育更多的“杨露禅”将更多人吸引到陈家沟,让当地群众富起来,曾经是困扰陈家沟乃至当地政府的一个难题。 1982年《少林寺》放映前,陈家沟村党支书张蔚珍就到过登封少林寺“取经”。在释永信带领下,少林寺一步一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时,他又多次前往。在张蔚珍眼里,“少林寺总能玩出些新花样”。今天拍电影,明天卖素饼,后天就是实景演出了,蕴含着少林文化的项目一个接着一个。回头再看陈家沟,甚至连最基本的旅游都还没有搞起来。 “有历史无资源、有资源无文化、有文化无产品。”曾成功操盘多个旅游景区的九鼎德盛投资咨询公司董事长张保盈如此评价陈家沟的“尴尬”。 陈家沟的未来方向 “把陈家沟太极拳塑造成为具有世界吸引力的文化旅游品牌”—2009年,时任河南省省长的郭庚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具体的目标。 有了省领导的支持,焦作市拟定了《焦作市太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特别强调:今后焦作旅游业要突出重点,打造出“焦作山水、太极圣地”两个世界级品牌。在介绍太极拳文化产业发展时,温县副县长张太金说,太极拳现已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为传播,习练者达3亿之多。太极拳的根在陈家沟,这是温县发展太极拳文化产业的最大优势。 “根、村、拳、产业”,这是温县发展太极产业的思路,这个思路被河南省文化投资公司董事长齐岸青提炼为一句话:气沉陈家沟,发力全世界!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