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 理论研究 查看内容

太极拳开展与紧凑

2014-3-25 14:02| 发布者: 明远| 查看: 5215| 评论: 0

摘要: “开展”和“紧凑”出自太极拳经中“开展紧凑乃缜密”一句,拳论中还有“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缜密矣”的提法。 一、先有开展,后有紧凑,以达到缜密开展与紧凑的第一层含义是“先有开展,后有紧凑,以达到 ...

    “开展”和“紧凑”出自太极拳经中“开展紧凑乃缜密”一句,拳论中还有“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缜密矣”的提法。

     一、先有开展,后有紧凑,以达到缜密开展与紧凑的第一层含义是“先有开展,后有紧凑,以达到缜密”,是指在拳架和推手练习时,由开展到紧凑、再到缜密的一个逐步过渡、逐渐提高的锻炼过程。

    1、拳架的练习“先有开展,后有紧凑” 准确地说,“开展”与“紧凑”并不是指拳架的大小。以拳架的练习而言,实际上是指全身关节旋转运动的幅度。“先有开展”是指在初级阶段采取大开大合的练习方法,身法尽量放大,四大节八小节的旋转幅度放大,以求将拳架练得完整、细致、浑圆,这是太极拳的“大圈”练习阶段。这一阶段的练习内容主要偏重于形体的锻炼,通过对拔拉伸、抻筋拔骨,尽早达到放松身体的要求,提高全身筋骨和关节的运转能力和灵活性,以锻炼出太极拳所需的身体弹性。
 
    “后有紧凑”则是指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动作能够正确体现“完整、细致、浑圆”的锻炼要领的前提下,逐步提高到能以较小的身法和较小的关节旋转幅度来练习拳架。这是太极拳的“小圈”练习阶段。这一提高阶段还要逐步增加身体内部运转的练习内容,以求达到“内外相合”的要求。通过在“大圈中求小圈”的锻炼,逐步做到周身一家、内外一气,“乃可臻于缜密矣”,达到“缜密”的境界。拳论上说,“筋骨要松”,只有以大开大合的方式锻炼身体的筋骨和关节,才能为“节节贯串”打好基础。作为一门运用身体进行搏斗的技术,太极拳的练习者如果不能先在筋骨的层次自如地运用身体技能,就更谈不上进一步发挥太极拳超乎拳脚之上的妙用。练习者只有经过大开大合的锻炼阶段,做到丹田与胯裆带动全身、身随步动,做到外开内紧、外方内圆、上下左右前后周身照应,才算掌握基本要领,才有可能从“大圈”逐步过渡到“小圈”。
 
    年纪较大的人学习太极拳难以在功夫上见效,与筋骨缺乏大开大合的锻炼、“大圈”练习的基础不扎实有密切关系。 太极拳“先有开展,后有紧凑”的锻炼过程,就好比练书法,正确的顺序是先练大字、后练小字,通过大字练习来掌握笔法中“起、承、转、折”等细节功夫,到练写小字的时候才能意到笔到,小中见大,具有开展的气魄。这样的学习顺序才比较容易见效,基础才比较扎实。

    2、推手的运用“先有开展,后有紧凑” 就推手的应用而言,“先求开展,后求紧凑”是由“大圈”运化向“小圈”运化的提高过程,是外形和关节的大幅度运化逐步向小幅度运化的转变过程。初学者在推手时多数是以身体的梢节运化对手,运化的幅度较大,即使想收小运化幅度也难以做到。这就是推手中的“开展”阶段、“大圈”阶段。只有做到“内外相合、周身完整”时,才有可能以腰、胯、膀等身体的根节运化对手,从而实现小幅度的运化,这就是推手中的“紧凑”阶段、“小圈”阶段。从“小圈”的功夫阶段向前发展,太极拳的运用是要做到“以点运化”,达到轻灵、虚无的“缜密”境界。 “开展”是功夫进程的基础和初级成就,“紧凑”则是功夫进程的提高和高级阶段,两者都是太极拳“缜密”的更高境界的基础。两者的关系不能躐等,更不能前后倒置。
 
      二、既有开展,又有紧凑,才是缜密 “阴阳”概念是太极拳理论和应用的关键。拳论上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开展”与“紧凑”的第二层含义是“既有开展,又有紧凑,才是缜密”,是太极拳体用上贯穿始终的要领之一。只有同时掌握“开展”和“紧凑”的运用要领,才能充分体现太极拳的“缜密”特点。 在己而言,“开展”和“紧凑”是同步学习和锻炼的要领,这样才能逐步锻练出“缜密”的功夫。太极拳在“开展”的过程中都有“紧凑”的锻炼要求和练习内容,即所谓“开展在外、紧凑在内”,这样可以避免将大开大合的拳架练成“松散”、“垮塌”。而在“紧凑”的提高过程中,则要处处体现“开展”的要求,即所谓“紧凑在外、开展在内”,从而避免将拳架练成“拘谨”、“小气”。 应敌之时,同时运用“开展”和“紧凑”是取胜的关键。赵堡太极拳俗称“喇叭圈”,在对敌时讲究以“小圈引、大圈进”,或“大圈引、小圈进”,要求“外开展、内紧凑”,或“外紧凑、内开展”,做到内外相合、上下相合、左右相合、前后相错,处处运用和体现“阴阳相济”的原则。只有做到于己周密完整、无隙可乘,对敌以静待动、洞察先机,在对阵中立于不败之地,才是太极拳周密无间的“缜密”。这是衡量太极拳锻炼是否达到高标准、高质量的准绳,是“开展”与“紧凑”两者关系的一项更为高级的涵义。 总而言之,开展和紧凑是太极拳“阴阳相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太极拳整体要求的一体两面,不可偏废。
 
      三、“小则灵,大则滞”曲解拳理 有学者认为:“小则灵,大则滞”,并以此延伸开来,认为太极拳先求开展、后求紧凑,练拳以小架子为佳。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首先,经典的太极拳论中没有这种含糊不清的概念。而“开展”和“紧凑”的含义前面已经予以讨论。 其次,错误地延伸了“大小”的概念。

     太极拳的实践中,与“大小”有关的含义非常广泛,并非仅仅指练拳的架子大小而言。 再次,“大小”和“灵滞”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将拳架的“大小”与拳术锻炼和运用效果的“灵滞”直接对应挂钩,这种认识是生硬的、不全面的。太极拳的应用确实有灵滞之别,关键在于拳法运用是否得法。对阵之时,能够做到大 小互用、大小并用、大小因敌而变、大小随心所欲,才算得上是高手、妙手。“小则灵,大则滞”的说法,过于片面和偏执,实际上未得拳法的究竟。 最后,拳架选择和练习要符合拳理。严格地说,拳架本无大小之分,但有高低之别。“大、小”都是太极拳的锻炼要领,而低架和大开大合的练习方法是求得功夫的捷径,更是入门阶段的最佳选择。
5

点赞
4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9 人)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