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眼神散乱 笔者虽习拳十几年,阅读拳书十多本,但对于拳论中“手眼相随”的眼法仍然似懂非懂。在这次研究班上,傅老师几句精辟的论述使我豁然开朗:“譬如我要取你胸前的一支钢笔,眼睛不先看到笔,怎么能拿到笔,但又不要两眼死死地盯着笔看。同样,打拳时眼睛不能不看手,但又不能盯着手看。也就是说,眼睛要向前平视,并关顾前面主要的手。” “神聚于眼”。如果眼光散乱,则精神不能贯注,劲力不能贯足。因此,任何专注两手,无所专注、东张西望、目定神呆、闭目重帘和怒目横眉的现象,都是错误的。 十三 步型不对 1. 挤接按两手回抹时,不要下降到腹部,而是回抹至胸前。 2. 按接单鞭时,老师提醒我们不要两臂伸直,也不要两肩耸起。而是应松肩、垂肘。 3. 做提手上势时,老师要求我双手先下沉,再向前向上相合,这才叫提手上势。 4. 搂膝拗步的搂膝之手不要太高,有的甚至与腰同高,这样既不符拳理,又失大方; 前推之肩不要冲出,而应平对前方。 5.由傅老师的示范动作表明,手挥琵琶定式时,右手心不是斜向下,而是微向上,用老师的话来说是:“右手心稍向阳。” 6.练搬拦捶时,傅老师明确指出:“右拳是平的搬,而不要像撇身捶那样向上向前撇出。”即以右肘为轴心,右拳自左胁(从腋下到腰上的部分称为胁)旁向前上,经胸前(高不过肩)再翻腕搬至右胁旁。老师同时指出:“右拳搬的时候,左掌一直要护右拳,一定要跟好。” 7.撇身捶的右拳不要从身体中心线(鼻与脐的连线)撇出,而是从右肩前撇出。 8.玉女穿梭的前推自身体中心推出,不要在肩前推出。 9.在教授分脚时,老师提醒我们不要屏气,呼吸要自然;两手不要抄到腹前再交叉,而应在胸前,以免胸部空虚被击;出脚时,身要侧。 10.转身(左分脚接左蹬脚)摇晃或站不稳,甚至左脚落地,这是最常见的现象。要做到旋转轻灵、准确,除了刻苦锻炼以增加脚力外,尚须注意以下三个技术问题:转后支承脚及时落脚掌踏实,以控制旋转方向(角度);转后支承腿曲膝下沉,起缓冲作用,这一点最为重要;悬挂膝内含,两臂相交外棚,起平衡作用。 12.“左蹬脚接转身右蹬脚,是左脚直接向后转?还是左腿曲膝后再向后转?”对于这个问题,傅老师明确地回答我说:“直接向后转,不要曲膝后再转。”从用法上来说,对手从左后侧打来,我应立即向右后转,以手腕黏住对手的肘腕。如果曲膝后再向右后转,恐怕对手的拳(掌)早已打在我身上了。 13 退步跨虎定式时两手的距离,不应与白鹤亮翅同宽,而应比白鹤亮翅开阔些,但也不要分得太开。 14.左蹬脚和退步跨虎转身向右后摆之后,左脚应脚尖先着地,而不是脚跟先着地。又,落左脚时不要远离右脚,应落在右脚旁。 15.转身摆莲的摆脚,不是越高越好,一般不宜超过肩部。双手拍击脚面时也不是越响越好,经老师指出后,学员们在习练拍脚时,声音就明显减少了。 16.作磨转步时,前脚尖向左(右)磨转,后脚跟应离地向右(左)磨转。不要前脚尖外撇,后脚跟不动。 18.手指应自然伸展,不要呈兰花指状。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