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综合知识 发展交流 查看内容

大,韧,粘之劲的练习

2013-4-12 10:44| 发布者: 太极乡音| 查看: 5349| 评论: 0

摘要: 太极拳术所追求的劲,是大、韧、粘。大要受先天条件制约,且随年龄增大要减少。柔韧、沾粘是无限永无_虫境的。怎样练习能大?通过科学的推手练神专项力量训练能大。怎样练习能柔韧、沾粘?通过科学的的推手练习和走架能 ...


四,重可竭尽全力,轻可用意不用力。
    在双方用力和顺的前提下,有力尽管用,越大越好。接触是手,用力是全身,不是全身协调用力.不可能会有和顺。所用的大力不是爆发力,是类似汽车底盘防震钢板压下、弹起的力,是腰腿、手竭尽全力。可发声助力。如果用力不和顺、别扭.那就错了,那是拙力.至少有一个关节出了问题,要马上轻下来.找感觉。待重新找回感觉后再用大力.直至竭尽全力。不同的对练伙伴,不同的时期,人体的酸痛程度酸痛部位会不同。总有某一部位首先酸痛不可耐.常见首先是肩关节.再是腰部或小腿肚或足弓。一个部位受不住,就无法坚持了。借助器械练力量训练腰腹肌肉,只能得一般性、基础·性力量.这和举重训练一样,虽力大却不能用与实战。一般性、基础性力量与实战中需要的专项性力量有本质不同。力量大,其发拳力量发腿力量并不一定大,做某一动作时不一定能发挥出该动的窍要,因为这个力量仅仅是基础性力
量。它要经过专项运动,把这种力量转化—下才能用于实战。竭尽全力推手法,把基础性力量训练和专项力量训练合在一起了.虽痛苦但却不失用力舒畅。淋漓尽致,趣味无穷。配对练习时.双方力量不能悬殊,壮跟壮,老跟老,少跟少.弱跟弱。壮与弱推时,壮者要照顾到弱者的承受能力,让弱者尽兴尽力最好。在双方用力和顺的前提下,在劲力精微细巧的前提下,也可用意不用力,这个难度更高,一般都是老师与达到一定水平的学生推习。用意不用力,有别样的滋味,它类似圆珠笔里面的细弱弹簧,小的力就会发生形变。它与竭尽全力推习不一样的是,接触力微之又微.更多成份的气势推习,一样的是,弹性十足,酸不可耐,每次也只能坚持一分钟左右。
五,用手腕或手掌或手指贴触推习。
    全身发出的力通过地面反作用节节贯串达于对方,在力通道上的每个关节所承受的力是一样大。这些关节在承受相同力量时.以肩关节和腕关节最脆弱。在所有关节中灵活程度最大的肩关节如果太活就容易漏劲.把自己从这里打翻,如果太硬整体成为一根硬棒,迟钝许多。腕关节细小,承受大力时容易自伤,人们在对抗中为了保护腕关节免受伤害,常不由自主倒地自救。技击的窍要在最灵活的肩关节和最后弹抖击发的腕关节,它们是劲力通道的瓶颈,它们是木桶效应中的那块最短最短的木板。腕关节好似一根箭的箭头.如果箭头不硬,箭杆再硬也没有用。特意用手腕贴触且手臂尽量伸展长出.会增大力臂,继而增加推习力度和难度,自腕至足,全身肌肉锻炼。特意用细小的腕关节而不用相对粗大的小臂大臂贴触推习.用意深远。
六,利用体重力。
    在内家拳里面有“守中用中”之讲究,其中的“中”字有作。人体重心竖线”之解读的。“用中”就是利用人体重心竖线的移动来打人、控制人。利用重心移动来打人、控制人,比起用本力打人要省力得多高明得多同时也危险得多.是一把双刃剑。重心移动引起重心线的变化,重心线可以经过躯干.例如.人体直立或弓步状态。可以不经过躯干而落在两足的支撑面内,例如,身体有较大幅度前倾的弓步状态。可以超出两足支撑面.例如.单足点地.身体大幅度前倾的失重状态。这三种重心线的变化都可以用于对抗。体重大稳定力矩大,体重小启动、移动快,各有千秋。体重大者在肢体紧密接触、力作用时间长的运动,如摔跤、柔道、推手中占便宜,体重小者在散打里吃得亏会相对小一点。体重是实力。为增加实力,我们虽然不能改变自身物理学意义上的体重.但通过专门的练习能够增加技击时的“体重”。体重怎么会“增大”呢7笔者曾在在《中华武术》2005年第4期已有讲述:“给人向上一震.致人全身僵硬并不稳。这一
震之劲含向上的分力.震者自然得到一个向下的反作用力,该反作用力帮助人体增大对地面的压力.使足底与地面的摩擦力增大,人体与地球相连接得更紧,人体的质量。增加’了,体重。变大’了。被震者受到含向上分力的作用.身体被向上架起,减少了对地面的压力,使足底与地面的摩擦力减少。加之因受拍击震动,足下发飘.本能挣扎蹬地用劲,这样.得到地面给的又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该反作用力愈加使人体与地球连得不紧,人体质量进一步。减小’,体重进一步。变小7。这种相撞击人法,实质是借地球的质量和地面摩擦力使自身相对质量变大,对方相对质量变小,取得类似大质量物体撞击小质量物体,引起小质量物体速度大变化而被撞出的效果。”体重是可以“增大”的,是可以借助惯性用来;中撞的。有目的的失重,在失重状态下练劲,会对自身重心移动特别有感觉,特别有控制力,对他人的重心变化也特别有感觉。如何在推手练习中通过失重,驾驭、利用体重呢7动步不容易失重,定步比较理想。双方站定的距离稍大些,便于失重。向前时两足尖点地,足跟离地,重心逾越出两足支撑面.通过双方肢体接触点把体重压放在对方身上。对方配合保证失重者在失重状态下极富弹性的或后抽或前逼.失重者在后抽或前逼中不允许断劲或把对方压死逼死。后坐时,两足尖离地.足跟着地.重心逾越出两足支撑面,通过双方肢体接触点把体重挂在对方身上.对方配合把失重者尽量放远.重心远离两足支撑面。向前失重、回复,向后失重、回复.失重时.重心逾越出两足支撑面,回复时,重心重回到两足支撑面内.在这种状态下推手,其对腰、腹、髋、背肌的刺激之大可想而知。利用重心移动对抗.身体的回复力即中定力是关键,而这种力需要腹部.背部、髋部的肌群强大做后盾。失重利用体重力的实践,最好与摔跤选手进行。实用时可失重,更多的是步伐移动、身形晃动引起重心较大幅度波动,消耗、控制、打击对方。
12
4

点赞
12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16 人)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相关分类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