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与武术的结合 太极拳究竟是一种养生操,还是一门技击功夫? 陈小星:太极是文化名词,拳是武术名词,文化与武术的结合就是太极拳。太极拳实际上是有慢、有快的,只是大家平时很少见到太极拳技击性强的那一面而已。从练法上来说,有由慢到快、从柔到刚的过程。 具体来说,太极拳有一路、二路之分,前者以柔为主,后者以刚为主。而这两路又分别有老架、新架、小架的不同套路,其中新架增强了发力的连续性,技击性就很强,而小架因为动作小巧玲珑、不够舒展,推广很少了。太极拳一般情况下不主动出击,等对方出击,从而借力还力。所谓彼不动己不动,彼要动己先动。 其实,太极拳老少皆宜,适应性比较广。它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随时随地练习,是最适合都市人的运动方式。伏案工作一两个小时后,摆个姿势比画几分钟,紧张的肌肉立刻得到放松,精神得到振奋。出差在外住在酒店里,站上几分钟桩,也可以让紧张的精神松弛下来。特别是对调节内脏呼吸、改变骨质疏松、平衡心理情绪,有非常好的帮助。 很多人认为太极拳只适合于老年人练,这个看法对吗? 陈小星:我觉得年轻人对于太极拳的误区可能有两点,一个是时间误区,年轻人认为要等老了再去练太极拳;另外一个误区是观念,太极拳被认为是老年人的专利。这是不对的。一项体育运动如果没有年轻人参加,就很难有广泛的普及和开展。 太极拳其实是一个很好的传统文化的表现,我觉得年轻人应该改变对太极拳一些不太正确的看法。练习太极拳,对于身体素质的提高、对于心态的平衡都很有帮助。 太极拳的中心就是和谐,它讲究的是天人合一,讲究的是动作的协调,讲究的是上下相随,都是在自然状态下人的自我表现。实际上太极拳讲究的是一种技术和思想上的不断上进的表现。现在苦于的是,大家只是把太极拳看作是一种街头公园的锻炼方式,其实不是这样的。 现在的社会给人特别浮躁的感觉,很多人心里很乱,静不下来,你怎么看? 陈小星:当今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人们各方面的压力都比较大,都想通过运动来缓解一下心态,抒发一下心情。太极拳对于人心态的平和有很好的作用。太极拳是一种平和状态下其他项目所难以相比的锻炼身体的方式。它是一个非常好的有氧运动,同时又非常柔和、缓慢和连贯。 练太极的时候讲究心无旁骛,我13岁一直到20岁都是闭着眼睛练拳的,起初是想让自己看不见外界的东西,这样也就没有压力了。到20岁时,周遭再繁杂也不会因此分心,即使睁开眼睛练拳也不要紧了。虽然练拳需要静,但并不代表自然环境一定要安静,外面再嘈杂,只要心静便可。 如果真正按照要求去打一个套路,即使是寒冬腊月也会大汗淋漓。太极拳对于塑身,对于心态平衡,对于消化系统、运动系统和呼吸系统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因为太极拳的理论要求是移动如有不动,内外兼修。外练的是一种肢体的展示,对内是一种心态的调整。 对于太极拳爱好者来说,你觉得应该怎样才能练好太极拳? 陈小星:我觉得练习太极拳最大的对手就是你个人。陈氏太极拳练习中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克己”。要按照太极拳所要求的技术,每一步该怎么样,手该怎么样,脚该怎么样,浑身上下该怎么样,要遵照这种要求来改变你习惯的那种动作,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克服掉旧的不自然的身体动作。 练武本来就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绝不能好高骛远,基础是很重要的,要按照师父的要求,一步步地把每个动作做好。做好了以后,每次走完拳架以后,回过头来要想一想,哪个拳架做得比较顺,哪个拳架做得不顺,顺为什么,不顺为什么?要进行总结,进行反思,知道错了就改。不要一个架式不明白,绕过去,又练另一个架式。 练武也讲究恒心,需防止浅尝辄止。很多人都有这种行为,练上一点就沾沾自喜,不求深入,觉得不过如此。太极拳要真懂了它,做事、为人,都应合乎拳理要求,所以习练太极拳的人,要静下心来,不要想着一步成功。只有脚踏实地地去做事情,脚踏实地地去掌握每一个要求,才可能取得成功。 最重要的是太极拳不能蛮练,要带着思想去练。到了中级阶段以后,可能在看一本书的时候,就能悟到太极拳中的奥妙,也可能通过太极拳的习练,对待事物的看法产生了新的认识。所以必须是静下心来,练的过程就是总结的过程、反思的过程。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