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互动交流 太极百问 查看内容

庞明老师答疑----修养意识

2012-3-1 10:17| 发布者: 火柴未燃尽| 查看: 9241| 评论: 0

摘要: 如何理解涵养道德好的人,其体内混元气就得到培养,生成量就会增多?  我想在这个问题的后面还隐含着另一个问题:有的人练了智能功之后,为了自己搞钱,骗人去了,有的自立门派搞自己的那一套去了。他们的功夫不也还 ...

 [6]社会自由道德是理想道德,但不是一人能达到的,可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总得有一部分人先走。那么这部分人如何在偏执社会中把握方向?
  按智能功要求那么去做。不要有“这么做吃亏了”、“就我一人这么做,真倒霉”的思想,不要这样考虑问题。因为,我们是要自己净化自己,要真正认识到我们搞智能功也是一场革命,先走的人就会有社会上所说的那些牺牲。但我们自己不认为这个是吃亏,因为我们在修炼自己、净化自己,自己在前进的道路上先走了一步。这就是智能功人和社会的反差。这是个世界观问题。
 [7]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应该如何面对引起喜怒哀乐的现实问题,保持中和之气,使气机平稳?
  这就要求我们慢慢来练,最后练得喜怒哀乐无动于衷那才行。要达到古人说的“木然无动于中”,就得靠练,慢慢练得气机不受外面的干扰,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起情绪,始终保持中和之气。如果已经起了情绪,比如已经悲哀了,怎么办呢?就想办法把悲哀的情绪尽快排除;已经发怒了,要把怒气尽快排除,来恢复气机的干稳中和。
 [8]坏人为非做歹,是拔刀相助还是不要理它?保持中和之气与惩恶扬善能不能统一,怎样统一?
  我在书本中从没有讲过碰到坏人不要理他,让他宰、看着他宰。那么,与他对抗不就保持不住中和之气了吗?首先,这种情况非常少。其次,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能不能保持中和之气呢?按高级层次功夫来说,应该是干任何事情都可以使气机不偏离中和。比如,这个人想干坏事,他的行为让人气愤;练智能功的人懂得气愤会使气机不中和,就控制住自己不气愤,跟他心平气和地讲道理来制止他干坏事。当然,如果他就要宰人了,就不能心平气和地跟他讲道理了,这时把刀拿过来是有必要的。但是如果你一看他要逞凶,把脑袋都气蒙了,话都说不出来了,还管得了事吗?反而解决不了问题。只有你真正有能力、有能量才能解决问题。你看武侠小说,真正有功夫的人,笑呵呵地不声不响就把人制住于,一伸手就把人制住了,并没有气得三魂暴跳、七窍生烟。所以,练功夫就要培养我们稳定情绪的能力和超常的,自身能力。
 [9]练功冲击情绪,情绪不稳怎么解决?个人怎么办?别人如何帮助?
  出现情绪,自己就应该控制它。这正是锻炼自己意识的自控能力的时候,别人帮不了什么忙。如果自己给自己找理由,情绪就会越来越大。一般人当时总觉得自己有理由,总是找外面的不足,其实都是为自己产生情绪开脱。应该是一有情绪就想到:这是我自己长功夫的反应,不能发作,一发作气就跑了;我应该把它收起来;别上外面找原因去,我自己要平衡。所以,应该一有情绪赶紧练功,别管外面。
 [10]苦闷的时候,心静不下来,能不能练功?
  过去讲大怒不能练功,大喜不能练功……禁忌很多。我们智能气功不是这样,而是要主动地去改变自己的生命活动。有情绪,精神不易集中,就去练形神庄;通过做动作,使心静下来,也就能从苦闷中走出来了。
 [11]练了智能功后,有时太高兴了,反而感觉身体不舒服,这是为什么?
  不练功的人也有这种情况:当某种情绪过度,不论是高兴、愤怒还是激动、惊恐,都可能导致人们体内发生病变。所以,不是说练功后才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就是要控制情绪,使之不能过度。例如:高兴是好事,但欣喜若狂,气都散了。所以,每个人都要注意涵养道德、陶冶性情。
 [12]高级气功师是不是没有情绪变化?
  这要看高级到什么程度,一般的“高级气功师”还是有情绪变化的。孔子讲,“圣人不迁怒,不贰过,发而皆中节”。应该发怒时发一下怒,但是对张三的怒不会挪到李四身上。“发而皆中节”,都是恰到好处。到了圣人是这样,到了真人就没有情绪了,对谁都一样。
 [13]练功后意识总随着外界的环境变化而动,易受外界干扰,如何把神定住?
  当你发现受了干扰的时候,就马上练功,使干扰不持续下去。过去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杂念起来了不怕,只是怕你觉察得晚了。感觉有杂念了,先不要管它,赶紧想练功的内容就行了。
 [14]在实践中克服我执要求用损、用忘,即把自己.意识里形成的各种旧观念、旧框框都忘掉,那么过去所学的知识是否应该统统忘掉?
  这是两个层次的东西,讲修养意识要用损、用忘,是讲要从理上去做,而不是要从事上去做。要是从事上去做,一回家走错门了,看见自己的父母也忘了叫什么了;什么都忘了,那就不行了。要从理上去做。我们一般的人容易把过去的固有观念、已有的知识固定起来,认识事物往往是先人为主,拿过去的知识、过去的经验来衡量客观事物。这在哲学上叫先验论,又叫经验论。这不符合唯物的反映论。你把脑子里旧的框框给损了,里面很明净了;你才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使自己更灵明。
 [15]顺应自然变化,不执着一物,是练功到了高级层次的境界,一般练功者是否也可以这么做?如何做?
  现在你恐怕还做不到真正地不执着。比如丢了件值钱的东西,可能心里边就要别扭很长时间;所以一开始你不仅不能不执着于一物,而且必须执着于气:功,按气功的要求和规律去做;不习惯也要硬着头皮去做。只有一点一点地这么做了,形成了习惯,慢慢才能不守规矩而不越规矩。
7

点赞
6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13 人)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