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你的太极功夫练到气沉丹田,能把喜怒哀乐都沉至中节,你固然能体会到何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等你能够发太极刚劲击人,被击倒之人输得心服口服,和平立刻呈现时,你自然明白什么叫“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等你的太极功夫进到神明阶段,你必悟道“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等你的功夫达到天下无敌时,你眼前的景象必然是“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孔子说过一句很有趣的话: “自天子与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孔子的修身,就是中庸之道,而中庸之道就是太极功夫。 这句话,换在今天就可以这样说:无论是最聪明的还是最愚笨的,若想懂孔子的学说,统统去打太极拳吧。 小儒并不想把先师孔子描绘成了武林一代宗师。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精彩的人物,其文可配天,武可配地,才为圣人。小儒通过此文只是想说明,孔子的中庸之道并没有失传,它就是今天的太极功夫。 当今之世为小人之世。小人看到太极刚劲能发放巨大能量,一惊一乍,称之为太极神功,又是小说,又是电影,吹个天花乱坠。在儒家看来,这哪是什么“神功”,不过就是君子行中庸而已。 当然,能行中庸之功的,也有君子与小人之分。孔子说:“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君子的太极功夫只是时不时偶然露一下,而小人则会无忌惮地表现他的太极刚劲,甚至去做争夺武林霸主之类的事。所以,小人的中庸之功,不算中庸,孔子给个名字,叫“反中庸”。 当今之世,人们习惯于反看事物。“反中庸”者必定全身挂滿粉丝,大受欢迎。太极功夫修到天下无敌,世人就以为功成名就,到顶了。而在先师孔子那里,太极功夫阶及神明,不过是刚开始懂道而已,只是为了下一步学儒打下一个基本功。一切都才刚刚开始。 虽然孔子的太极功夫深不可测,但孔子教人,教的是中庸之道,不是武功。传人武功,习者学成后可以找个替人看家护院的工作。这不是儒家要做的事。孔子教人中庸之道,目的是让人去修身,去学道,不是让人去耀武扬威。“修身则道立”,这是孔子给学太极功夫定下的目的。 道就是自然规律,道被人所认识,就成为理。本文前面说习拳要明理,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今天的人认识自然规律,靠的是文字;而儒家明理,靠的是修身。靠文字认识的自然规律,关上书就忘了,靠修身而得道,身体和自然规律就溶为一体,一举一动都在道中。太极功夫修成后,天生之人就成了一个有用的人材。接着,就需要去学习接人待物,治国平天下的本领,就如同《中庸》里所描绘的那样。这些本事都学会了,就可以根据天时去创自己的大业,成就一个儒者的功名。 儒者功成名就后,自然就会明白,为什么先师孔子说“极高明而道中庸”。 可怜当今那些文人学士,花一辈子的精力,把中庸之道讲成了逻辑不清、思想混乱的道德文章。自己成了干瘪的缺牙老头,弄些中庸之道教人耍滑头,学徒还以为孔子也是如此。谬哉!小儒劝那些能把《中庸》倒背如流的书生们去修一修太极功夫,真正体验一下“极高明而道中庸”的感觉,否则读书一世,不知中庸高明在何处,且不枉矣。 中庸应该如何修呢? 对此孔子有一段描述:“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具体说就是,不要一人独修,最好与同学聚在一起共修;要多请教老师或过来人,以辩清一招一式的细微末节;要有宽敞的场所,蜗居不利中庸;要常与人推手,才能感应别人。时至今日,二千多年后,修炼太极功夫也逃不出孔子画的这个框。 太极功夫不是家学,而是显教。现在是太极拳从杨氏、陈氏,这家、那家的小圈子里走出来的时候了。回归孔子的中庸之道,太极拳才能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常听人说,太极功夫是中国人的发明,是中国的国宝。这话乍听起来没错,但帽子的尺寸不对,让人感到有混淆是非,掩盖真相之嫌。太极功夫是孔子发明的,与中国人何干?它哪里是什么国的宝,象那大熊猫,它只是儒家的中庸之道。尽管今天儒学的价值被许多专家学者们有意无意的掩盖和丑化了,但它却化身在太极拳这样深受世界人民喜爱的体育形式里,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全世界普及开来。 太极功夫走向世界,预示着孔子走向世界,中庸之道走向世界,儒学走向世界。小儒常想,也许真是天不要儒学亡,让太极功夫来重振儒学。通过太极功夫,儒家给人类带来的,不是一种学术,一种思想,或者一种文化,而是一种新人(“作新民”《大学》)。这种人浑身充滿正气,其人性品质远远高于天生之人,在知道明理之后,有能力解决世界的一切冲突,人类的一切问题,无论是战争的、和平的,无论是政治的、经济的,无论是生态的、文化的。儒家将要担负起拯救这个正在沉沦的地球的重责。儒家最终会让人类致中和,让天地位焉,让万物育焉。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四日于巴黎 晏新明 作者注:此文原名叫《太极拳与气沉丹田》,曾连载于一九九二年底《欧洲日报》并附有编者按。此次重发,对原稿进行了重大修改,并改名为《太极拳与孔子》,以突出修改之意。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