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手在门内称为功力架(练架),此套拳练圈练圆,圈圈相连,环环相扣,让人从脚到手无处不走圆,无处不划圈。此拳是对习练者身体素质、柔韧性、协调性的综合训练,将人揉咸一个球,没棱没角,周身高度协调统一。练时虽难虽艰苦,但其中也是妙趣横生,自有一番韵味。 小式在门内称为技击架(用架),它在家手的基础上与步法结合,更为灵活实用。此拳要求手眼身法步高度协调统一,出手换位变化神速奇快,动静结合,缓急相应,行拳时轻灵奇巧有如灵猫捕鼠,灵猿攀跃,步法进退有序变化神速,虚实莫测,劲力如离弦之箭迅捷坚刚,冷脆惊弹。纵观恰似手中粘球把玩其中,细观如与人接手,招势严紧,拒入于球体之外,招招有手,势势含劲。 这三套太极拳的修练用王秀田先生的话形容,是一个练球划圆的过程。是球的运动,是圆的艺术,正路子初学是练抱球,家手要掌握揉球;小式用于技击要会玩球。这是太极拳由练到用的一个进阶过程。他还告诉我们:练拳时要想怎样将自己练成球,没棱没角,怎样将动作练圆,无始无终;实用时要想,怎样在这个运动的球上找到重心点,怎样在这些运动的圆上找到衔接点,这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是应该终生追求的目标。 太极拳中的推手训练,是拳势应用于技击过程中的过渡,可以借以检验拳势好坏优劣,借以培养技击能力。王秀田少侯架太极拳中的推手分定步推手和活步推手,定步推手是实践训练的初步功夫,进而是活步推手。推手中有单推手、双推手、平圆、立圆、折叠、四正手、开合手。以上诸势加上步伐组成活步推手,在活步推手中还包括:大捋四隅推手,从步伐上分还有搬步推手、太极推碾转圈推手、乱采莲推手。其中乱采莲推手就已接近散手,手法、步伐并用,手眼身法步随机应变。 散手是太极拳技击核心,当年杨少侯宗师就是以善用散手著称,被称为“千手观音”,打人不见手,出手就打,即便与人友好交流推手时最多让半个圈就出手了,对方根本就不知这手是怎么出的。他在授徒时也是如此,因此很多人都仰慕其技艺,却不敢从学。张虎臣师受少侯宗师喜爱得其真传,除套路以外,还传给其很多散手实战技法,并嘱其选一两手要终身习练。虎臣师的一招“滚钻手”就相当了得,让人防不胜防。 王秀田少侯架太极拳继承了虎臣、少侯两位大师的衣钵,散手是其太极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王秀田先生善散手,化打结合,打人不见手。当初我来学习之前,就听一位见过先生的师弟回去说:王老师太厉害了,一搭手我没任何反应,人就几米去了。后来笔者拜师学艺后亲眼目睹了几次这样的试手,先生能将比自己身高体重大得多的人瞬间发出。先生当年习拳时,有条件长年随师左右,家里外边,早上晚上地学练,长达十多年,尽得虎臣师真传。王秀田先生在几十年的练拳悟拳中不断总结,将散手与套路相结合,在套路中练散手,练散手熟练套路。先生讲,太极拳势与势相连手与手相接,这里的阴阳转换非常重要,这是太极圈有环无端的关键所在,他重视散手,更重视手手相接,因此他在教拳中注重每一招式更重视招式中的衔接。 王秀田少侯架太极拳系中的器械套路有剑、刀、枪。剑、刀又分活步和定步两个套路,剑包括十三剑(六十四式)和本剑两种。用先生的话讲:器械是手的延长,练拳是基础,练好拳拿起什么像什么,在有了一定练拳基础后再学器械,才能相互取长补短。因此,先要练好拳,再练器械,才可有助增长功力,借以检验拳中不足,提高练拳水平。 王秀田先生将虎臣师与少侯师之技艺,结合实践经验进行整理总结,从理法、练法、劲法上保持了少侯架太极拳的原始风貌。为这一支系的继承做出了重大贡献。为学者明确了学习取向,让具有不同目的、不同喜好的太极拳爱好者,有了学习的目标,对这一支系太极拳的普及推广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