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大师郑伯英(三)
上次说到郑锡爵老师已经到达开封准备打擂,随着擂台赛的临近,各方高手云集开封进行着紧锣密鼓的准备,但是在这群比武的人当中也不乏滥竽充数的、混吃混喝的,因为当时参赛选手的伙食由政府负责,更加上人们生活非常艰苦,所以有部分参赛选手只是来混饱肚子。但是这群人当中也不乏高手。因为毕竟是经过层层选拔上来的。
郑锡爵老师第一场擂台赛就遇上当时的夺冠热门选手刘某某,刘某某在擂台赛之前已经在老家和开封大摆宴席、大宴宾朋,大有这一擂势在必得的感觉,单就说刘某某参加比赛的随行人员就成百人之多,而且当时刘某某应该家庭情况比较好,赛场上下已经打点的差不多了,所以但是刘某某的夺冠呼声很高。第一阵郑锡爵老师和刘某某相遇真是狭路相逢。当时擂台赛门票五毛钱一张,人们生活艰难,哪有钱去看比武?所以这一场观众不多。开场罗响起,郑老师和刘某某分别行抱拳礼,互称“师兄”,然后真正开始交手,郑老师因为习惯后发制人不先出手,而刘某某也是高手坚决不打第一下,所以两人都不动手,为数不多的观众不干了,开始吵嚷起来,这时候裁判说话了:“你们两个都不动手是来干什么来了?再不动手就按弃权对待。”然后交换场地两人行抱拳礼,互称“师兄”,这时候郑老师着急了,心想:“师傅在家等我的消息呢,我要是没出手就回去了,把人就丢到家了,别人都以为我是来混吃混喝的。”想到这里郑老师出手了,野马分鬃犹如车轮一般向刘某某撵过去,追的刘某某在擂台上到处乱跑,这时台下观众开始为刘某某不战而逃喝倒彩。刘某某灵机一动对郑老师说:“师兄,我们打擂是给观众看的,你这样追我,观众就要全走了。”郑老师没有擂台经验,回头看裁判怎么说?刘某某趁郑老师看裁判的时候偷袭而来,没想到郑老师听劲的功力已达化境,没经反映化去刘某某来劲,紧接一个高探马,但是奇怪的是刘某某人不见,郑老师前看后看都不见人,看台底下观众也全惊了。郑老师心想:“此人难道已经可以飞檐走壁了”就在郑老师向后面看看没人再向前上方看时,才发现刘某某从空中螺旋落下。没想到的是刘某某被击出几丈高之后还能单手单腿落地。并未受重伤,虽然这个高探马没能重伤了刘某某,但是刘某某知道郑老师功力高深难测,决定不愿再战。(确实郑老师把刘某某击出的高度岂止丈余!功力之深难以言表)。这时候刘某某的师兄弟们拿着刀枪上擂要和郑老师拼命,这时候当时的警察署署长刘次先生拍桌子道:“你们要造反吗?”然后警察架起机关枪才平息此事。在这一擂过后门票飞涨到2块钱一张,当时报纸称“神手郑某某”。各地的武林人士云集开封观看郑老师的比赛,开封擂台赛也因为这一战后变的一票难求。随后比赛中郑老师一路过关斩将,没有惊险的夺得冠军。可是再后来的比赛中郑老师只是一招高探马将对手打下擂台,并未用其他招式。这时候江湖传闻:“郑老师只会用一招高探马”。实不知郑老师心善,不愿伤人,所以简单的一招高探马将对手打下擂而不伤对手,实际郑老师技法非常丰富,只是郑老师不愿伤人而喜欢用高探马。这也许就是“德有多高武有多高”.
郑老师夺冠归来后,立即将全部奖品送给和庆喜师傅。他说:“我的一身武艺都是恩师传授的,所有都应该归功老师”。于是将金牌,大小银礅,两把宝剑,优胜红旗等奖品全部送给和老师。有人问道:“不是师兄弟三人去打擂,其他两个人成绩怎么样呢?”其实当时郭云老师不知什么原因没上擂。而郝玉朝由于紧张,擂台上未能发挥正常水平,在擂台与对手纠缠在一起,一些技法没能发挥。回到家中和庆喜老师戏称郝玉朝老师“门墩虎”。但我始终认为郝老师当时如果放平心态的话,这一擂肯定也会有郝老师的名次!
赵堡太极大师郑伯英(四) 抗日战争爆发,郑伯英避乱迁居西安.把家安在尚俭路.尚俭路离革命公园很近,所以革命公园就成了郑老师练拳、教拳的根据地。直到现在革命公园还有郑老师的徒弟、传人在那里练拳。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当年有一个河北沧州的拳师,行遍大江南北,凭借自己的一身武艺闯荡江湖、难求一败。纵横半个华夏大地。当沧州客各地访遍、未逢敌手时,他决定回家自封“拳王”。就在回家途中路经西安,听说郑伯英老师功夫高深难测,于是沧州客决定前去拜访郑老师。由于当时郑老师家中有事,沧州客几次去革命公园都未能见到郑老师,但是正好遇见了郑老师的弟子马殿章,沧州客说明来意之后,马殿章将沧州客领到郑老师家中,马殿章告诉师傅有人来访,由于郑老师眼睛近视,所以郑老师赶紧拿眼镜,看是谁来了,眼镜还没戴上,沧州客已经到了郑老师身前,握住郑老师的手,郑老师戴上眼镜说:“好大的劲呀!你的劲不小呀”。沧州客说:“郑老师不瞒你说,我才用了50%的劲”。郑老师说:“是这吧,你把你另外50%劲也用上,再加20,120%怎么样”。说完沧州客开始发力握郑老师的手,顿时沧州客脸上汗如雨下,拉了一裤裆。由此可见郑老师内功之深,深不可测。
郑老师迁居西安后,担任陕西国术馆馆长,以前陕西国术馆就在解放路,当时有一山东客,希望在国术馆门口摆个摊,又怕国术馆不同意,所以他想给国术馆来个下马威,于是他走进国术馆就找馆长,山东客被人领到馆长办公室,当时郑老师在里面坐着,那山东直向郑老师扑过去,郑老师并未起身便将山东客击出门外。然后走到院中说:“你有什么事情你可以说吗,你上手干什么?”山东客马上跪倒在地说道:“我要找的功夫原来在这里”。于是跟郑老师学了三个月拳,回山东去了。
解放初,国家禁止商业,郑老师变卖了家产去四川买牛,准备搞一些农业做度日之用。买牛回家时,大家都坐的是火车,当火车行至山间时,突然鸣笛,由于在山间,声音特别刺耳,只见一只奶牛惊了,从槽中蹦了出来,郑老师眼疾手快的一把抓住牛的尾巴,口中喊道“回来”,一下把牛又拽倒在牛槽里,当时同车的人说“看看这老汉,真厉害!”由于当时郑老师已经50多岁,所以别人称他老汉。
说起郑老师斗牛,还有一件事情必须给大家分享,当年郑老师还在老家赵堡时,在家干农活,由于白天在地里把牛打得太厉害,回到家中牛趁着郑老师不注意从郑老师背后袭击而来,当时郑老师家中院子很窄,牛从厕所那边直向郑老师冲锋过去,情况很危急,可是郑老师转身抓住牛角,将牛头一转,把那牛举了起来。突然旁边有人喊道:“老五,别把牛摔死了 ”。于是郑老师将牛顺着墙放下。没伤到牛,把牛吓得都哆嗦起来。
郑老师一生屡挫顽强,英雄事迹众多,我仅将我自己知道的事情和大家来分享,在缅怀一代宗师郑伯英的同时,对大家也是一个激励。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