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互动交流 武林杂谈 查看内容

神注则气聚,气聚则太极成

2012-1-30 10:14| 发布者: 火柴未燃尽| 查看: 8889| 评论: 0

摘要: 外开合:  拳式无非是一起一落,一去一回,一来一往而已。‘以手为例,一去一回或一往一来手的运行路线是两个半圆弧,或一个圆,即去的半圆弧为开,回的半圆弧为合;弧的一端是起始,另一端是终止,内径日:“物极之 ...


开的起始、运行、终止、变换释义:
 
开的起始:
     起始不是身形手势的起始,是意气萌动之初,拳经云:“心为令”,“神为统帅”首先是意动,其次是气动,再次是形动,意气的作用是催姿势。
 
开的运行:
     不要单—做形体动作,身形手势始终依赖心意的引领和内气的催动而运行,内气在意的指导下由丹田向力点运行,如力点在手则气向指梢运行。把“凡此皆是意不是形”的至理名言在练拳中落到实处。内气的运行是无体内体外的,是缠着胳膊螺旋行进的。在骨髓中也是螺旋行进的。形体的运行和内气的运行有时同步有时不同步,即内开合和外开合有时同步有时不同步,内开即内气向指梢运行时手也向外展开,此时是同步;反之则是不同步。
 
开的终止:
    身形手势的开合是有限度的,而意气能量的运行是无限度的。姿势的开出或合入,身形手势都要体现“直中有曲,曲中有直,动转自然”的妙趣。然形到终点时,意并不到终点而是更加用意,意气凝神集中于力点并远放;如陈氏太极拳的懒扎衣式,最后定式整体归圆时,右手沉腕亮掌神意气集中于右手,神意远放时内气气束由劳宫穴通出而追神。又如吴氏太极拳的单鞭式,在左脚迈出成马步的过程中,左手手心向里,手指向上由胸前向左运行,意念从食指到中指再到无名指。在手心向外旋转的过程中,意念又从无名指到中指再到食指,这时完成定式整体归圆时,神意远放,手追神,脚追手。
 
开的变换:
  这一势的终止即下一势的起始,神气开到头即变为合,此时心一静,神一收,体一松,丹田一吸,外放之气回归丹田。开合的变换之处是阴阳相互转换之机,是神意气自现奥妙的发生地。
  慢开谓滋,快开谓爆炸。发力原理:心意一点火,丹田气爆炸,气由丹田同时贯到全身及手脚。气贯到脚后,脚借地的反作用力,由脚及腿及腰而形于手:即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或到肩、肘等接触点,把人击倒。发完力后,浑身放松,气从四肢回归丹田。当然内气一定要和形体外力合一,丹田为力源,在外腰为力源,脚为力根。拳经言:“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心静则合成一气,一气是太极体。心动则分成阴阳二气,阴阳是太极用。心一静,神一收,体一松,窍一吸,气从五梢回归丹田合成一气,体外气场缩小,这时叫合;心一动,神一放,体一紧,窍一呼,气从丹田贯向五梢分成阴阳二气(丹田往上为清气为阳,丹田往下为浊气为阴),体外气场扩大,这时叫开;开时虽然分成阴阳二气但仍为一气。用吹嘬葱叶比喻,一吹葱叶鼓起,即丹气贯向四肢为鼓,为膨,为伸,为分,为开,为争,为长(zhang),为放,为发,为气场扩大;一嘬葱叶瘪了,即气从四肢回归丹田为松,为回,为蓄,为缩,为合,为卷,为收,为气场缩小。开时胳膊和腿都变粗,合时胳膊和腿都变细。
注意体一紧不是肌肉僵力,是意气膨力,是内中伸劲,内中开劲,内中争劲,内中长劲。内家拳是以大地为母亲,是手摸着地打拳。丹气沉到脚底的感觉我无法形容,能感知从脚底上返的内劲如气柱上升直达双手;开时真气入地与地气交融后向四周扩散,同时由足下化生的气柱似涌泉催促身形手势动转。两胳膊好像骨头往前伸,肌肉往后缩的感觉,十指指肚胀得发麻:心法一变,又好像没有胳膊的感觉。浑身有腾虚之感,心情舒畅,浑身愉快,美不胜收,无法用什么词语来描绘,等你练到此地步自有感受。拳经言:“懂得开合,便知阴阳,到此地位,功用一日,技精一筹,渐至从心所欲,罔不如意矣。”懂了开合,即懂了虚实,即懂了阴阳,——我们说八法归一法,万法归一法,就是归于此。
  “太极一气”通于经络,充于肌肤,充于腠理,敛入骨髓;世人只知太极是阴阳而不知太极是“一气”,不知太极是物质、能量、信息的统一体,不知阴阳只有在“一气”这个统一体中才能变化;无“一气”之本,阴阳变化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流。世之习形意、八卦、太极拳术者,未得混元一气之意,虽能演示其拳式,演示十三势之形,却不知拳术精微之理,不知松中求顺,顺中求逆,逆中求丹之奥,不知一伸一缩,一开一合,一虚一实,一阴一阳之妙用。
  《易》日“一阴一阳之谓道”。能悟彻阴阳,则武道虽玄思过半矣。先贤云:固灵根而心静谓之修道,养灵根而心动谓之武艺。
  心静为“道”之体,心动为“道”之用。动静一源,有体无用弊在无变化,有用无体弊在无根本,故体用兼修。以形意拳、八卦掌、太极十三势操练,练体日久,遍体虚灵,圆活无滞,将神气收敛于丹田内,混而为一是太极体,此时后天之精白化,先天之气自然生矣;将神气散布于外,化而为两仪是太极之用,两仪再化而为十三势是太极全体大用也。一法通,百法通,万法归一,归于太极也;一门精,门门精,一气贯通矣。
  十三势是八卦和五行。八卦即八法,太极拳为拥、捋、挤、按、采、捌、肘、靠;八卦掌为推、托、带、领、搬、拦、截、扣;形意拳为斩、截、裹、胯、挑、顶、云、领。五行为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正如前辈孙禄堂所言:“以操手练用功纯,能以手足灵活,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神气散布而为十三,到此时,血气之力自消,神妙之道自至矣。所以人之动静变化诚伪虚实,机关未动,而我可预知,无论他人如何暗发心机,总不能逃我之妙用。”
  太极之道,无形无象,无声无臭,无在无乎不在,拟之则非,议之则失,不可画图,只可神会。宇宙一太极,天地一太极,人人一太极;故通神入化之功,人人本自具有,练之即得,取之不尽。太极本一气,动而分阴阳,静而合一气。练太极功即练内丹不传之秘,在“取坎添离”,“抽添采取”,用后天而返先天,不依后天而又不舍后天,也就是用有为无为各种方法实现阴阳合,
123
2

点赞
3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